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9)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和预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俊陞1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无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指CHF发生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中的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中的室性心律失常(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刘霞,戚文航)1概述心力衰竭病人中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二者互为因果加重病情,其处理是临床难题之一。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或复杂程度与心力衰竭病情间存在一定关系。1.1...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失常,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并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显得尤为重要。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国家级中成药,以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以探讨该药对CHF患者心功能和VA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誊常病人,经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加用稳心颗粒9g,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情况,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6例病人中,心功能提高1级50例(58.1%),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4.9%,QT间期延长(P〈0.05)。用药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对比观察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对照组应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高于对照组(P<0.05),LVEF值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6例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停用心律平后恢复.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必须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首选胺碘酮治疗而不宜使用心律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卡托普利治疗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63例(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和随访(2.2±0.6年)的情况。结果:①口服卡托普利12.5mg后2小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降低(P<0.01);②口眼卡托普利4周后,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长期口眼卡托普利使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串及心源性猝死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并发的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心力衰竭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峻 《实用老年医学》1997,11(3):104-105
老年人心力衰竭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防治黄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黄峻教授老年性心力衰竭常伴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VA)。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心衰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更趋恶化,从而加重心衰的症状,使心衰转...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心衰)时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极为常见,尤其成对和多形性室性早搏发生率高达刀%~9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达28%~80%[1]。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变异性较大(如阵发性室速变为持续性室速,单一型室速发展为扭转性室速,室速发展为室颤),而发生猝死率极高,现就心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胺碘酮与卡维地洛(达利全)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3例无严重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支气管哮喘,无甲状腺疾病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并联合达利全治疗,观察控制心律失常的疗效、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33倒病人经治疗后心律失常有效控制,心功能得到改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胺碘酮与达利全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结果治疗组抗心率失常有效率为85.7%、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56.67%和73.3%(P〈0.05)。结论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并分析CHF心功能级别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128例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一般抗心力衰竭治疗,胺碘酮组在一般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予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1)心功能越差,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2)胺碘酮组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胺碘酮组与对照组对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心力衰竭(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极高,合理治疗方案和改善其预后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中的室性心律失常(4)4.室任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相对稳定阶段大约50%突然死亡。心衰患者为什么会猝死,认为与心律失常有夫。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否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能够证实某一种抗心律失...  相似文献   

15.
毕四锐  成涌 《心脏杂志》2005,17(6):F0002-F0002
缺血性心肌病(iso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细胞弥散性受损,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和易出现室性恶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和猝死。  相似文献   

16.
van  Erven  L  Bleeker  GB  王斌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811-811
目的:评价在有或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运用心脏再同步装置(CRT)与埋植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有效性。背景:试验证实CRT与ICD均能降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那么结合2种功能于一身的装置(CRT—ICD)更具吸引力。方法:总共对连续的191个严重心力衰竭并左室射血分数(LVEF)〈35%,QRS间期〉120ms的患者进行了CRT—ICD治疗。其中,71位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病史(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时对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ABP治疗.观察两组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1) min vs.(83 ±27) min,P<0.05].结论 IABP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普洛帕酮的临床应用及其联合用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洛帕酮(心律平,Propafenone)是Ⅰ型C组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强,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主动性异位性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很好。特别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Ⅰa、Ⅰb、Ⅱ、Ⅲ型抗心律失常药并用的疗效尤佳,是当前最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9.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用胺碘酮作为对照,随机对照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9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2.5mg,每Et两次,每2周增加一次剂量,直至20mg一次或最大耐受量为止。用动态心电图分析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结果 治疗组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心率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P〈0.01);心功能改善亦非常显著(P〈0.01)。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