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40例接受全瓷修复的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60件,其中上颌32件,下颌28件;前牙单冠24个,后牙单冠21个,前牙固定桥2个,后牙固定桥3个(均为3单位固定桥).分别在修复体黏结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美国加利弗尼亚牙科学会的全瓷修复临床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牙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记录全瓷修复体牙冠的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以及附着丧失(AL).结果 观察期间失访3例患者5件修复体,对剩余的37例患者55件修复体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黏结1个月后有2件修复体的边缘卡探针,有2颗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牙齿出现牙龈炎.在黏结3个月后,有1个单冠出现裂纹,1例固定桥断裂,2颗牙齿出现牙龈红肿.在黏结6个月后,有1例桩核冠脱落,2颗牙齿出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所有复诊患者在12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边缘着色和继发龋,有5件修复体的颜色匹配稍差.在各时间点BI、PD和AL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后牙3~4单位的氧化锆固定桥修复50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价氧化锆支架和饰瓷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对象为在Goettigen大学就诊的75名13内最多缺失2颗牙且存在对颌牙的患者。共制作了99个固定桥,观察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51个固定桥.使用适合钛和氧化锆的饰瓷[热膨胀系数(TEC)为85μm/(m·k)].对照组48个固定桥.使用经典的用于氧化锆的低溶附饰瓷[TEC为9.5μm/(m·K)],磷酸锌粘结。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结果:总共7个修复体失败:4个由于技术问题.3个由于周围组织并发症。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48个月后修复体总成功率为94%。23个病例需要临床干预:13个崩瓷(加瓷)、6个脱粘结(重新粘结)、3个龋坏(充填治疗)、1个牙髓坏死(根管治疗)。两组饰瓷的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10g—rank检验P=0.81)。结论:通过4年临床观察,后牙氧化锆固定桥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主要的并发症是崩瓷和脱粘结,且主要发生在下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运用CEREC inLab牙科CAD/CAM系统设计与制作复杂全瓷固定桥修复体的操作体会。方法:临床选择50例患者共53件固定桥,通过Sirona inEos计算机印模采集系统获取诊断蜡型的三维数据,将其与固定桥工作区模型数据拟合,基于inLab V 3.60软件的Reduced程序设计并制作精确的氧化锆内冠支架,采用饰瓷完成最终修复体,最后按照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氧化锆全瓷固定桥修复体临床检查边缘密合,未出现崩瓷或折裂现象,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颜色满意。结论:运用仿型技术制作的全瓷固定桥支架外形可控,为饰瓷预留空间合理,有助于提高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氧化锆全瓷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性能,逐渐取代金-瓷修复体广泛用于修复领域.传统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需要在氧化锆基底表面塑堆饰面瓷,但饰面瓷容易崩瓷.近些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使用全氧化锆修复体的趋势,但是,临床上可供医生选择的全锆修复材料较多,如何选择适当的氧化锆材料成为修复医生的挑战.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根据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临床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对206例患者、287件 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进行3年前瞻性随访研究,按照美国加州牙科协会(CDA)制定的标准,通过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Log-Rank 检验及卡方检验,统计累积生存率,分析修复体类型、修复牙位、基牙桩核与否等因素对全瓷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观察期内CAD/CAM二氧化锆修复体有5件发生瓷崩裂,4件出现明显牙龈炎症,3件基牙发生根尖周炎;修复体3年累积生存率为95.7%。其中单冠、联冠、固定桥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3%、93.6%、95.7%(P >0.05),前牙组与后牙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5%、96.3%(P >0.05),基牙桩核组与非桩核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96.1%(P >0.05)。结论:CAD/CAM二氧化锆修复体3年累积生存率较高,修复体类型、修复牙位及基牙桩核与否对其生存率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瓷崩裂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6个单位氧化锆固定义齿应用3年以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前瞻性临床评价。方法和材料:自2002年8月,对18名患者采用传统全瓷固定义齿进行修复。修复体总数为22个.其中21个用树脂改良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修复体基底由一个通用CAD/CAM生产系统来制作,氧化锆的切割是在致密渗透阶段完成的。修复体支架位于前牙区和后牙区,其中14个为3单位,3个为4单位,2个为5单位.3个为6单位。一种新型的渗透用玻璃陶瓷作为表面饰瓷材料。在戴牙当天及其后的6、12、24和36个月,主要观察这21个固定义齿是否存在基底折断和表面饰瓷的崩瓷。此外,还观察了基牙的牙周状况、牙齿敏感性、美观效果以及继发龋的发生率。结果:平均观察超过39个月之后,未出现固定义齿的基底折断,有2例出现表面饰瓷的崩瓷。结论:氧化锆基底的全瓷固定义齿临床修复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饰面瓷后.氧化铈稳定四方晶相氧化锆/氧化铝纳米复合体(Ce—TZP/A-纳米复合体)做为后牙三单位固定桥(FDPs)支架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将单个前磨牙或磨牙缺失需要单个固定桥修复的8名患者纳入病例研究系列。使用CAD/CAM系统(Hint—Eis)制作8个Ce—TZP/A-纳米复合体FDP支架.在支架表面烧制氧化锆饰面瓷(Vintage ZR.Shofu),树脂粘结剂粘结FDPs。粘结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选择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比较基牙(实验组)与对侧未治疗牙(对照组)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等生物学评价指标。在粘结后即刻以及6个月、12个月随访时进行X线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个被检测FDPs的平均观测期为128-4-11个月。FDPs的保存率为100%。此外,未见FDPs在技术或生物学方面的并发症。实验组PCR为0.1±01、BOP 0.2±0.2、PPD 2.6±0.8。对照组PCR为0.2±0.2、BOP 0.1±0.1、PPD2.6±0.6。两组间各项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修复治疗一年后的结果显示.Ce—TZP/A复合体是一种可靠的支架材料。确认上述结论还需要纳入更多的患者.并进行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8.
后磨牙烤瓷种植修复体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修复体带入后崩瓷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修复体受力后崩瓷,医师常将种植后牙修复体设计为金属颌面,颊侧烤瓷的样式.这种设计虽然能够解决修复体的崩瓷的情况,但由于修复体颌面为金属,美观效果不佳,且制作成本高,患者难以接受.我院种植科自2009年2月起尝试CAD-CAM技术制作种植后牙修复体氧化锆颌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研究目的:防止种植后牙修复体饰瓷崩瓷,提高美学效果.二、设备材料:德国Kavo CAD-CAM系统及软质氧化锆.三、制作过程:1、切削修复基台2、雕刻牙冠蜡型3、扫描蜡型,进行计算机扫描辅助设计4、计算机精密切削5、氧化锆的染色与结晶6、完成颊侧饰瓷的制作四、临床观察:CAD-CAM制作的氧化锆修复体解剖形态清晰,与雕刻的蜡型一致.修复体与基台就位顺利,边缘密合光洁.氧化锆修复体染色后虽与天然牙色有差异,但较之金属冠易于患者接受.患者带此制作的修复体后无不良反应.五、讨论:1、软质氧化锆在经过最高1450摄氏度十小时高温结晶后硬度达到900MPa.能够满足修复体所需的强度,达到替代金属制作修复体颌面的目的.2、氧化锆经过染色后较金属冠更易被患者接受.3、修复体制作精密度高,对种植体周围无不良刺激.4、减少制作工序,降低制作成本.5、氧化锆强度高,打磨后不易抛光,故要求模型颌关系准确.6、氧化锆修复体为保证强度最薄处不小于0.6毫米,故垂直距离应有足够保证.7、氧化锆颌面与对颌天然牙在咀嚼时的磨耗情况正在观察中.六、结论:利用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颌面修复体能够满足种植后牙修复一般要求.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观察CAD/CAM氧化锆与传统的镍铬合金、金合金烤瓷固定桥的临床效果,为评价CAD/CAM氧化锆烤瓷后牙固定桥的远期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同期制作CAD/CAM氧化锆烤瓷后牙固定桥(A组)、金合金烤瓷固定桥(B组)、镍铬合金烤瓷固定桥(C组)各20件。临床检查60件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随访复查修复体的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的折裂、折断、脱落情况。结果 60件修复体平均随访3.0~3.5年。A、B组边缘密合性分别为100%和95%,明显好于C组(80%)(P<0.01)。继发龋的情况也是A组(0)、B组(0)好于C组(15%)(P<0.05)。随访期内,修复体折断数量A组为2例(10%),B组为1例(5%),C组无折断。崩瓷A组为1例(5%),B组为2例(10%),C组为4例(20%)。折断率和崩瓷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CAM氧化锆陶瓷后牙固定桥边缘密合性好,能够达到传统金属固定桥的强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型和D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42例患者,分别采用C型和D型固位体粘结固定桥修复,两种固位型的修复体粘结后即刻、6、12和24个月随访观察,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x线片检查、患者主观感受和牙菌斑指数等进行评价。结果:牙菌斑指数:与修复前相比,两组病例近远中基牙在修复粘结后即刻、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中基牙修复12、24个月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近中基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在修复后相同时间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2年复查:两组病例X线片显示基牙牙周膜间隙均无异常;C型修复组出现4例修复体松脱,l例不满意,2年总成功率为80.95%,D型修复组出现1例舌侧金属翼板松脱,2年总成功率为95.23%。结论:粘结固定桥D型临床疗效优于C型固定桥临床疗效,两种固位型粘结桥修复后牙周的维护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129例(患牙200颗),行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各100颗牙,于患者戴用修复体后6个月、1年、2年、3年,检查其形态、边缘适合性、颜色、周围龋、修复体磨耗程度、接点及折裂情况。结果200颗患牙修复后中共出现5颗失败,其中高嵌体修复体破损1颗、松动1颗、食物嵌塞2颗;多面嵌体修复体未发现有破损,1颗出现基牙折裂。结论Ceramage聚合瓷是一种很好的后牙牙体缺损修复材料;与高嵌体相比,多面嵌体保留了更多牙体组织,更有利于修复体力学或生物学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后牙氧化锆全瓷冠桥崩瓷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行CAD/CAM后牙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后崩瓷的16例患者的崩瓷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后牙氧化锆全瓷冠桥崩瓷中,后牙单冠10例、后牙固定桥6例;15例为瓷折裂,1例为瓷剥脱。结论    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遵循边缘和基牙形态设计原则,细致地进行临床操作及技工制作,可防止崩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短冠后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根管治疗后的短冠后牙完成45例聚合瓷高嵌体修复及45例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从修复体美观、修复体折裂及脱落、边缘密合度、基牙保存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聚合瓷高嵌体在修复后6个月有1例出现修复体脱落,而全瓷冠修复体则在6~12月后陆续发现8例修复体脱落,两者在修复体折裂及脱落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44,P<0.05).结论 聚合瓷高嵌体在短冠后牙修复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饰面瓷厚度对氧化锆全瓷冠抗压缩破坏力的影响。方法:常规 CAD-CAM制作氧化锆筒状基底冠25个,厚度均为0.5 mm,随机分为 A、B、C、D、E 5组,饰面瓷厚度依次为0.5、1.0、1.5、2.0、2.5 mm。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各组试件抗压缩破坏力值。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断裂面微观结构。结果:A ~E 组试件抗压缩破坏力值依次为:(1279.96±42.85)N、(2235.44±50.14)N、(2216.38±48.97)N、(2169.22±60.40)N、(2028.70±47.37)N。A 组、E 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抗压缩破坏力值均低于其他3组(P <0.01);其余组间抗压缩破坏力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A 组、E 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基底瓷-饰面瓷结合界面处不平坦,较为疏松;饰瓷层出现气孔及微裂纹增多、增大。结论:饰面瓷厚度低于1.0 mm 及高于2.0 mm 时,修复体的微观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氧化锆全瓷冠整体抗压缩破坏力的性能受影响,建议临床应用时严格控制饰面瓷厚度。  相似文献   

15.
CAD/CAM Procera氧化锆全瓷在后牙固定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从2005年开始全面引进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系,并大量用于后牙固定桥的制作,现将修复效果作一评价。1材料与方法1.1临床病例资料选择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2005年3月至2006年7月,全身状况良好,能自愿配合修复治疗及随诊患者27例,后牙固定桥修复体31件,其中3单位固定桥19件,4单位固定桥(双基牙)9件,5单位固定桥(三基牙)3件。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22~41岁,平均30.5岁。1.2牙体预备切削车针直径为0.9~1.0mm,咬合面预备1.5~2.0mm,非咬合面1.0~1.5mm,肩台为全肩台,宽度≥1mm,边缘为直角肩台(内线角圆钝)或深无角肩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2例(192颗患牙),分别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粘接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订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期间失访4例,随访78例共181件修复体,结果显示CAD/CAM全瓷冠颜色达到好以上91.2%,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崩瓷率2.76%,与修复体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1),在粘接12个月后有1个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欠佳,所有复诊患者在12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边缘着色,继发龋和基牙松动。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高度抛光无釉瓷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效果。方法牙体缺损磨牙80颗,分为2组,40例40颗患牙进行高度抛光无釉瓷的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试验组),40例40颗患牙常规制作钯金烤瓷牙单冠修复(对照组)。戴固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临床观察和评价修复体破损和对袷牙磨耗情况,比较2组修复体的存留率和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有1件修复体出现小面积瓷裂,修复后12个月2件全瓷冠对冶天然牙牙出现I级磨耗。对照组中有3件修复体出现小面积瓷裂,但对殆天然牙均无明显磨耗。试验组和对照组修复体3年存留率分别为100%和97.5%,成功率分别为97.5%和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抛光无釉瓷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不易破损,对猞天然牙磨耗轻微,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后牙四单位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的抗折性能。方法:运用CAD/CAM系统设计并制作后牙四单位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利用一侧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来修复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根据不同基底冠厚度设计分为0.6 mm组和0.7 mm组,每组6个。将所有后牙四单位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粘固于模型上,进行力学加载至断裂。记录所有固定桥的临界载荷,将两组临界载荷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组不同厚度的后牙四单位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临界载荷分别为:0.6 mm组为(1 070.5±139.3)N,0.7 mm组为(1 217.3±120.5)N,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界载荷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后牙四单位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的临界载荷均大于口腔最大咬合力(888 N),抗折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干燥和唾液浸泡环境下动态循环加载对氧化锆/饰面瓷叠层瓷结构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饰面瓷叠层瓷结构圆片试件30个,随机分为干燥和唾液浸泡两组,循环加载10000次后进行双轴弯曲测试,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损伤及断裂面形貌。结果:在干燥环境下,经过10000次循环疲劳实验后,表面裂纹主要为赫兹锥状裂纹,破碎模式主要为完全断裂。而在唾液环境下,经过疲劳实验后,表面裂纹除了赫兹锥状裂纹外还有环状裂纹,破碎模式主要为饰瓷脱瓷,而且在干燥环境下的样品抗弯强度比在湿润环境下平均要高70%。结论:口腔内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长期使用后出现性能下降的疲劳现象,与牙科陶瓷修复体处于充满唾液的水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暂时固定桥对双端固定桥桥体龈端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拟行后牙三单位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患者,按常规步骤制作修复体,选用Luxatemp材料制作暂时固定桥,复诊时检查双端固定桥桥体龈端密合情况,同时针刺法检测并记录缺牙区黏膜厚度。结果:初次复诊时13例双端固定桥桥体龈端不密合,缺牙区黏膜厚度2.215±0.410mm;24例密合,缺牙区黏膜厚度1.918±0.128mm,二者有显著性差异。13例不密合者磨去暂时固定桥桥体部分,观察1周,再次复诊时12例恢复密合。结论:暂时固定桥在牙合力作用下使桥体覆盖区的黏膜发生弹性形变,导致双端固定桥桥体龈端出现间隙。黏膜的变形与黏膜厚度有关,且具有可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