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对上颌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发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16例,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测量矫治前后模型,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①远中移动时间平均(5.1±1.4)月,拥挤度平均减少(8.40±2.01)mm;前牙覆盖较矫治前平均增加0.43mm;前牙覆平均减小0.32mm②上颌尖牙、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前磨牙间增加最多,第一磨牙次之,尖牙间增加最少;③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牙槽弓、基骨弓宽度均有增加,第一磨牙间增加最多,前磨牙次之,上颌尖牙间增加最少;④牙弓长度方面:牙弓前段无明显改变,仅增加0.10mm(P>0.05),而牙弓后段长度与矫治前相比增加了3.12mm(P<0.001),上颌的牙槽弓长度与基骨弓长度分别增加了3.23mm(P<0.01),3.50mm(P<0.01)。结论:①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使上颌牙槽弓及基骨有一定的扩宽趋势,有利于牙弓前段拥挤的解除及安氏Ⅱ类错的矫治,进而为非拔牙矫治提供有利依据;②远移上颌第一磨牙同时伴随少量的支抗丧失,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体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患者12例,均为安氏II类错,面型基本正常,上牙弓拥挤度〉8mm,在上颌颊侧牙槽骨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术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12例重度拥挤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牙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面型良好,治疗前后SNA、SNB、U1-NA未见明显变化(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距离5.48mm(P〈0.01),其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推磨牙向远中能成功的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种植体支抗在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轨道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20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非拔牙患者,采用双轨道矫治器远移磨牙,在磨牙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后用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磨牙的远移的效果。结果:20例患者经双轨道矫治器治疗,均获得了间隙,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5.2±1.97)mm,P<0.05,前牙覆牙合减少(2.9±1.02)mm,P<0.05,覆盖增加(3.4±1.86)mm,P<0.05,平均疗程5~7月,结论:双轨道矫治器可以有效地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模型分析找到石家庄地区尖牙、前磨牙宽度和与其他牙齿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以预测未萌尖牙、前磨牙的宽度和。方法:取2008~201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畸科初诊患者的研究模型,按一定标准随机选出恒牙列模型322副,利用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mm)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并对测量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上下颌中切牙同上颌第一磨牙的组合与尖牙、前磨牙宽度和的相关度最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男性Y=0.75X+4.02(上颌),Y=0.81X+1.63(下颌);女性Y=0.57X+8.37(上颌),Y=0.68X+4.84(下颌)。Y代表一侧未萌尖牙、前磨牙近远中宽度和,X代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中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和的一半。结论:①上下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组合同尖牙、前磨牙宽度和的相关度最高;②初步建立了本地区尖牙、前磨牙与其他牙齿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本地区替牙期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和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杨艳  陈启锋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09-2012
目的:应用镍钛圆丝和带状弓丝作用在低位尖牙的拥挤拔牙病例上,研究带状镍钛弓丝对尖牙拥挤病例的牙弓形态和咬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骨性Ⅰ类错牙合、上颌尖牙低位拥挤病例。随机分为带状弓丝组和圆丝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应用带状弓丝、圆丝和活动翼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尖牙排齐后,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分析,观察带状弓丝对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的影响。结果:带状弓丝组:治疗后上颌尖牙的宽度有所减小,第二前磨牙宽度有所增大,第一磨牙宽度没有变化。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到腭皱的距离均没有变化。圆丝组:治疗后上颌尖牙的宽度有所减小,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宽度有所增大。上颌切牙到腭皱的距离增加,第一磨牙到腭皱的距离没有变化。结论:镍钛带状弓丝联合活动翼托槽应用在尖牙低位拥挤的病例上,可以很好的维护后牙固有咬合,稳定牙合平面,控制前牙的突度,减少新畸形的发生,使正畸矫治速度增加,缩短疗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病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8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下颌不拔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18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0.3±3.8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为Ⅱ类关系,尖牙为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ANB角从5.55°减小到3.93°;Z角增加4.18°;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1.83mm和1.06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突度小的伴轻度拥挤的轻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mart clip自锁托槽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例上牙轻中度拥挤的患者,不拔牙矫治,使用Smart clip自锁托槽排齐牙列,在治疗前和上牙排齐时分别进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的变化,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排齐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上颌牙弓长度、周长、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尖牙间宽度和第二磨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Smart clip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上颌轻中度拥挤牙列,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均显著增大,增加不拔牙矫治可能.  相似文献   

8.
袁东辉  刘远航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66-1667
目的:观察安氏Ⅱ1 错[牙合]患者采用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单侧下颌中切牙的拔牙模式固定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此种拔牙模式的适应证。方法:选择25例的安氏Ⅱ1分类重度深覆盖患者,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单侧下颌中切牙,使用MBT技术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7项硬组织项目和5项软组织项目的变化。结果:采用此拔牙模式,重度Ⅱ1错牙A患者覆枪、覆盖减小,尖牙、磨牙关系得到调整,软组织侧貌协调性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和单侧下中切牙模式的适应证为重度Ⅱ1深覆[牙合]、深覆盖低角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唇侧近中倾斜阻生上尖牙的导萌技巧。方法收集上尖牙唇侧近中倾斜阻生的患者38例。以上颌第1磨牙带环颊侧的钩作为施力点,牵引阻生的尖牙首先向远中倾斜移动并直立,待避开对侧切牙的压迫后,再向牙弓内移动。结果38例矫治效果良好。平均治疗时间18个月。5例拔除埋伏较深的阻生尖牙,关闭牙弓间隙;4例拔除根吸收的侧切牙,19例拔除前磨牙,其余10例未拔牙,均牵引尖牙至牙弓内。矫治过程未加重邻牙牙根吸收。结论上尖牙唇侧近中倾斜阻生时,将上颌第1磨牙带环颊侧钩作为牵引点,应用弹力线牵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并直立后,再向牙弓内牵引,可以顺利地矫治阻生牙及保护邻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新  刘艳丽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29-1631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后,控制牙周炎的治疗措施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因牙周病致牙齿三度松动需拔牙后行系统牙周病治疗的病例,拔牙前行全口牙周病洁治后,拔出患牙,拔牙后即刻刮除干净拔牙窝内及牙周袋内的炎症肉芽组织,拔牙后行牙周系统治疗,并于拔牙后3个月及6个月拍摄X线观察测量拔牙位点牙槽嵴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月时的牙槽嵴高度较拔牙前X线有所降低,约0.32mm(P<0.05),6个月时的牙槽嵴高度较3个月时降低不明显,约0.07mm,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地控制牙周病发展,积极的牙周系统治疗对于保持牙周病患者拔出患牙后牙槽嵴高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牙周病拔牙患者应同时进行积极的牙周系统治疗以保持理想的牙槽嵴高度,为进一步的种植修复治疗做好骨量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牙龈下牙折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1月我院经正畸牵引后桩冠修复治疗的23例(24颗)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正畸牵引治疗患牙断端均达龈缘上1mm,平均牙合向移动2.5mm,残牙根尖区牙槽骨骨密度基本正常;桩冠修复半年后复查,疗效优14例(15颗),良8例(8颗),差1例(1颗),优良率95.7%。结论: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牙折在保留天然牙根同时避免邻牙损伤,美观及功能效果恢复良好,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2例,年龄15~40岁,所有患者经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都是上颌需要最大支抗的病例,其中上颌拔除左右两个第一双尖牙共计17例,上颌由于第二双尖牙不同程度龋坏而拔除左右两个第二双尖牙或一侧拔除第一双尖牙而另一侧拔除第二双尖牙共计15例。合理设计种植体植入部位,在左右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间隔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例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第一磨牙的前移量、上前牙的内收量。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都完全关闭,上前牙内收效果明显,1/NA角从33.7°减小到22.5°,平均减小11.2°(P〈0.01);1-NA距从10.3mm减小到5.9mm,平均减小4.4mm(P〈0.01);6-参考线(经翼上颌裂点与FH垂线)距离从22.8mm增加至23.7mm,平均增加0.9mm(P〉0.05),说明上颌第一磨牙前移不明显;SNA、SNB、1/NB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可以为那些非常规拔牙患者需要最大支抗的病例提供稳定而可靠的支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拔牙与非拔牙正畸治疗对牙弓宽度以及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选正畸临床治疗非拔牙患者和拔除4颗第1双尖牙患者各100例,分别对其矫治前、后模型上颌尖牙间和下颌尖牙间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点为尖牙长轴之牙根齿槽部的最突点,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验证结果.结果 正畸矫治前两组患者的上颌及下颌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88 mm(P<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0.84 mm(P<0.001);而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1.64 mm(P<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1.50 mm(P<0.001).矫治后,拔牙组比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59 mm(P>0.05),上颌宽度减少了0.10 mm(P>0.05).结论 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不但均未造成上下颌牙弓宽度之降低,反而引起明显的增宽.拔牙矫治导致牙弓缩窄,从而影响微笑的美观的结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前牙区牙体缺损修复中采用铸造金属桩联合钴铬烤瓷冠和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科门诊收治的85例(140颗牙)前牙美学区牙体缺损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桩核冠材质的不同分为纤维组和金属组,其中纤维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进行修复(45例,65颗牙),金属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桩联合钴铬烤瓷冠进行修复(40例,75颗牙),随访时间2年,对比两组患牙的修复效果。结果:纤维组修复成功率为96.9%,金属组修复成功率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年,纤维组在边缘适合度、修复体完整度、颜色匹配度方面与金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在抗根折能力、美学效果、生物相容性等方面优于铸造金属桩,修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瑾 《中国美容医学》2014,(16):1369-1371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治疗的附着龈缺乏患者12例,使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种植二期手术患者进行附着龈重建治疗,在术后4周进行烤瓷冠修复措施,在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进行比较和记录。结果:患者在手术前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0.21±0.33)mm,在进行手术后4周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2.58±0.51)mm,较手术前有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6个月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2.62±0.63)mm,和手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手术后4周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在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显示口腔卫生状况较为理想,重建角化黏膜没有较显著的炎症发生,并且和烤瓷冠紧密贴合。出血指数为0.69±0.57,改良菌斑指数为0.62±0.7,探诊深度为(1.77±0.41)mm。结论:使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在种植二期手术中进行重建种植体周围附着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月平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1204-1207
目的:对比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金属铸造桩核在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前牙患者120例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牙6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分别行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对修复后1年和2年患牙出血指数、基牙健康、咀嚼效能进行随访。结果:玻璃纤维桩树脂桩核组修复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金属铸造桩核组的83.33%(P〈0.05);修复后1年咀嚼功能有效率与金属铸造桩核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修复2年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金属铸造桩核组(P〈0.05);修复后2年两组折裂强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与金属铸造桩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aGI和SBI分别为0.52±0.03和1.13士0.48,显著低于治疗前和金属铸造桩核组修复后水平(P〈0.05)。结论: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玻璃纤维桩核行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咀嚼功能好,综合临床显著优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  相似文献   

18.
周章华  霍丽  赵迪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36-1538
目的:观察微创两步截冠法拔除水平阻生齿的术后反应。方法: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微创两步截冠法,对照组(41例)则常规去骨劈冠后拔除。两组术后局部疼痛、肿胀情况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微创两步截冠法拔除水平阻生齿的成功率为97.5%。与常规去骨劈冠拔除法(对照组)比较,微创两步截冠法(实验组)的疼痛和肿胀程度明显较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两步截冠法拔除水平阻生齿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创伤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用Frog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远中,并配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结合X线头影测量,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U6-Ptm(mm)、U6-PTV(mm)分别平均减少2.20mm(P<0.01),2.81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明显向远中移动,同时U6-SN(°)减少2.53°(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无远中向倾斜。即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远中向的整体移动。结论:Frog磨牙远移器可实现磨牙整体远移,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