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S):44-45
目的提高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诊出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方法总结分析16例肺栓塞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肺栓塞初诊诊断率低,16例患者被误诊为多种疾病。结论临床确诊中仍存在对肺栓塞意识淡漠,警惕性不高的现象,特别是非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诱因者,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栓塞的误诊原因,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情况.结果24例中有16例院外或首诊误诊,误诊率高达66.7%. 结论肺栓塞误诊率极高,应加强认识,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当代医学》2011,17(10):115-116
目的提高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肺栓塞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行溶栓抗凝治疗,11行例单纯抗凝治疗;12例治愈或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75%。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对肺栓塞给予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早期误诊1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璞  刘长庭  陈海伦  宋玉敏  袁重果  王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710-1711,1713
目的分析影响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3月~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肺栓塞患者中早期误诊14例,误诊率为87.1%。误诊原因主要包括:(1)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2)X线胸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3)医师对肺栓塞认识不足。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对于高度怀疑的肺栓塞患者,应尽早行肺部增强CT或肺动脉造影等检查。  相似文献   

5.
薛伟珍  任洁  王计良  姜兆秀  杨丽峰  王晨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711-712,F0003
目的:分析肺栓塞的误诊原因,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情况。结果:24例中有16例院外或首诊误诊,误诊率高达66.7%。结论:肺栓塞误诊率极高,应加强认识,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栓塞误诊原因,对高危人群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肺栓塞(Pulmonaryembolsm,PE)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由于肺栓塞发病症状的不典型和多样性,在69例肺栓塞患者中,外院误诊及本院入院首诊误诊达60例,误诊率占87%,结论肺栓塞的误诊率较高,应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应给予警惕,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肺栓塞误诊原因,提高基层医院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确诊的2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出现误诊,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12例患者中初诊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症2例,心衰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后循环缺血2例,肺部感染3例,胸膜炎1例。结论提高对不典型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栓塞误诊原因,对高危人群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sm,PE)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由于肺栓塞发病症状的不典型和多样性,在69例肺栓塞患者中,外院误诊及本院入院首诊误诊达60例,误诊率占87%,结论肺栓塞的误诊率较高,应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应给予警惕,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2例、死亡4例,其中1例下肢静脉介入治疗。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以便提高确诊率,给予早期治疗,降低漏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栓塞诊断的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16例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肺炎2例。结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长期卧床者又易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肺栓塞,临床医生应重视对本病的诊断,尤其合并低氧血症时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尽早行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胃复安锥体外系毒副作用与特异质反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师对甲氧氯普胺毒副作用和特异质反应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的发生。方法总结分析10例甲氧氯普胺毒副作用和特异质反应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甲氧氯普胺毒副作用和特异质反应初诊诊断率低,10例患者被误诊为多种疾病。结论临床确诊中仍存在对甲氧氯普胺毒副作用和特异质反应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的现象,特别是常规用药量病人,症状不典型,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急诊医生对肺栓塞早期诊断的重视程度,掌握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2005年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临床诊断的26例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100%,D-二聚体(D-dimer)>500ng/dl者占76.93%,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61.54%,X胸片呈典型肺不张楔型改变占36.77%,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至少一个肺段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76.93%。结论:肺栓塞早期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易漏诊、误诊。对于血液动力指标不稳定的急性肺栓塞,结合床旁快速无创检查可确立高度疑似诊断,采用急诊快速溶栓治疗,可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类型与治疗对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发生的肺栓塞(PE)做了临床分类,并评价不同类型所采用的不同治疗对策。方法:1995年12月-2000年7月入院的PE患37例。对31例急性PE采用静脉溶栓或导管介入治疗。结果:急性PE37例初诊总误诊率为61.1%,总死亡率为27.0%;术后发生PE9例的初诊误诊率为100%,死亡率为66.7%;急性PE的静脉溶栓有效率为77.7%。介入治疗可使急性广泛型PE迅速摆脱临床症状。结论:1.PE的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特别是术后发生的PE易引发临床纠纷。提高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医生的当务之急。2.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PE的有效手段之一。3.危重急性PE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肺栓塞尤其是慢性肺栓塞的发病诊因及临床特点,以期减少本病的误漏诊,并总结治疗方法。方法:综合本科发现的2例和国内文献报导的203例,计20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肺栓塞尤其是慢性肺栓塞的误漏诊率高达74.60%,如能正确诊断并合理治疗,治疗好转率为90.28%。结论:发现并重视诱发肺栓塞的基础疾病对避免误漏诊很有意义,而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余国龙  邓云龙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750-2754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双心疾病)非常常见,但国内综合医院医生、基层医院全科医生有时尚不能及时准确识别,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诊治的近期进展,针对其流行病学、诊治现状及临床常见类型进行充分阐述,并重点介绍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识别、诊断方法与主要治疗措施,以期提升综合医院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对双心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澎湃  杨久宇 《黑龙江医学》2007,31(6):417-417,445
目的 对肺栓塞(PE)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评价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1999—03~2005—03,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36例。对16例患者采取溶栓或导管介入治疗。结果 36例肺栓塞的患者初诊总误诊率为41.7%,总死亡率为22.2%;溶栓或介入治疗有效率为81.3%。结论 肺栓塞的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提高早期诊断意识和水平,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是临床医生当务之急。溶栓和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是有效、安全的措施之一,尤其介入治疗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探究导致误诊及睾丸损毁的相关因素、辅助检查的参考价值、发病率与气温的关系,起病 后白细胞的变化水平,为及时明确诊断及处理睾丸扭转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1日~2018年11月1日湖 南地区9家医院诊断为睾丸扭转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首诊医院为三甲医院及非三甲医院的误诊率及睾丸损毁率差 异,分析发病时温度、起病后血WBC值,总结关于睾丸扭转发病和诊疗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74例病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首诊 医院等级分为两组,两组间病人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其中首诊医院为三甲医院者59例,误诊率30.5%,睾丸损毁率57.6%;而 在非三甲医院首诊的215例患者中误诊率达到61.9%,睾丸损毁率85.6%。两组患者的误诊率、睾丸损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睾丸扭转好发于气温较低的冬季和春季。起病后2~4 d时血WBC值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首次就诊于三甲医 院患者的误诊率低于非三甲医院患者,保留睾丸的概率也高于非三甲医院。应加大力度在人群中普及关于睾丸扭转的医学知 识,并加强基层医师诊断能力和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