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性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迟发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CT资料。结果:13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型水样密度影,6例表现为大脑镰旁弧型水样密度影,5例上述两种类型均有表现。单纯性硬膜下积液13例,临床症状轻;复合型硬膜下积液11例,临床症状多样。结论:老年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病史及病程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8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 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迟发性颅脑损伤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硬膜下积液是其中一种,通过颅脑CT检查可明显诊断,迟发性者适时进行CT复诊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目前该症尚未引起法医界重视,本文通过21例临床CT分析,并对其法医学意义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4年10月~1998年8月头颅外伤后发生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例21例,均经头颅CT平扫证实诊断。男19例,女2例。年龄7岁~65岁,均无颅脑手术治疗经过。其中合并迟发性硬膜下少量出  相似文献   

4.
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0例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结果在90例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中,主要CT表现为条片状高低密度混杂影,少见征象为点状及细条状高密度,而其早期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5.5%)、颅骨骨折(41.1%)、脑水肿(25.5%)、硬膜外血肿(20.0%)、硬膜下血肿(12.2%).其好发部位多见于额颞顶叶,占93.3%,少见于枕叶、脑干、小脑、胼胝体、基底节区.结论迟发性脑挫裂伤其CT表现与临床症状不成比例,其主要CT表现可迟于临床体征,多出现于伤后24~72h.临床应视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5.
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面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0例迟发性脑挫列伤的CT表现。结果:在90使馆这发性脑挫裂伤患者中,主要CT表现为条片状高低密度混杂影,少见征象为点状及细条状高密度,而其早期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5.5%)、颅骨骨折(41.1%)、脑水肿(25.5%)、硬膜外血肿(20.0%)、硬膜下血肿(12.2%)。其好发部位多见于额颞顶叶,占93.3%,少见于枕叶、脑干、小脑、胼胝体、基底节区。结论:迟发性脑挫裂伤其CT表现与临床症状不成比例,其主要CT表现可迟于临床体征,多出现于伤后24-72h。临床应视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与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方法95例经CT扫描有SHA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4例出现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现时间在受伤后3—6个月。结果14例患者行颅骨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术后康复出院,随访1-3年未发现异常。结论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表面血管损伤有关,与SHA后形成硬膜下积液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冰  高鹰 《实用新医学》2001,3(11):1000-1000
目的:对照观察自体颅骨修补术前后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变化,寻求治疗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因脑外伤首次手术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病人在自体颅骨修补术前后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结果:10例病人术后硬膜下积液完全吸收,3例明显减少,1例无效。自体颅骨无感染及破坏吸收。结论:自体颅骨修补不仅可以起到整容,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治疗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CT表现特点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采用头颅常规平扫。结果CT主要表现为单或双侧额、颞、顶颅骨内板下新月形脑脊液密度,55%发生在两侧额部,50.4%深入到纵裂前部呈M型,有不同程度的脑实质受压、脑沟聚拢变浅等。结论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似应分为四型,即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较多见。②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壮年亦多见。③其中13.7%病例可进展成为高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征象。方法 对3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首次CT检查和复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首次CT检查在外伤后0.5~3.0h,主要CT表现: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25例;脑室、脑池变窄,中线结构偏移20例;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2例。(2)外伤后12~72h复查CT,迟发血肿位于额叶20例,颞叶9例,顶叶3例:血肿直径0.5~5.0cm,其中小于3.0cm者28例。结论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征象及血肿出现时间有其特点,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硬膜下血肿CT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特点。方法 对21例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3例,CT表现为单侧呈细条状、宽带状高密度影,合并同侧硬膜下积液时表现为高低密度“液-液平”。小脑幕硬脑膜下血肿8例,CT表现为单侧呈大片状、新月形、镰刀状高密度影,双侧为“U”形、“Y”字形高密度影。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MPR重建、增强扫描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比较分析 88例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头部CT所见 .[病例报告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对发病因素、症状、体征和头部CT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发病因素中有高血压者占 6 4 % ,心脏病者占 2 3% ,糖尿病者占 2 5 %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占 30 % ,高脂血症者占 4 5 % ,吸烟者占 5 2 % ,有家族史者占 33% .非老年组中初发者多见 ,有头痛、头晕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者比老年组多见 ,而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则老年组多见 .头部CT示单梗塞灶者在非老年组多见 ,多梗塞灶、脑白质脱髓鞘及脑萎缩者在老年组多见 .[讨论 ]脑梗死病人因年龄不同 ,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头部CT所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透明隔间腔的CT和临床表现。根据透明隔腔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结果 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为位于侧脑室之间,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影。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和癫痫等。结论 透明隔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的不同,同时也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分析27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老年组以呕吐、眩晕多见,非老年组以头痛起病多见,老年组中有20例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并伴有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老年小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确诊应行头颅CT或MRI。  相似文献   

14.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及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摄骨盆正位X线平片及行CT平扫,其中2例尚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例骨盆正位片示坐骨结节骨质及其附近软组织均未见异常改变;CT平扫于坐骨结节与臀大肌之间的间隙内可见单个多房囊性水样密度肿块,边欠清,其横断面略呈锥形,锥尖朝前。增强扫描示肿块内无明显强化,但分隔及边缘可有轻度强化,且厚薄不均。结论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永铮  杜金梁 《医学综述》2014,(15):2796-2798
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其他病征掩盖、易误诊。其影像表现为多样性,典型征象少,病变部位不固定。CT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该文通过实际工作及参阅相关资料,分析老年性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对X线与CT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的效果、鉴别诊断要点及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其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drenal myelolipoma, AML)的 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5例AML中,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含有脂肪组织为主的肿块8例;混杂密度的肿块4例;不含或含少许脂肪组织的肿块3例;其中4例有钙化灶.CT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分隔和包膜轻度强化,脂肪组织无强化为特征性表现.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CT可对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临床上CT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肝脓肿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肝脓肿单发32例,多发14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9例,肝左叶13例,同时累积两叶4例;CT平扫显示,46例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组织的低密度影,CT值为7~30Hu;42例边缘模糊,4例边缘较为清楚;6例病灶内可见气一液平面。CT增强扫描显示,26例表现为细菌性肝脓肿典型的“环靶征”,其中“单环征”5例,“双环征”17例,“三环征”4例;病灶呈“簇状征”或“花瓣征”15例;5例示腔内无强化。结论双排螺旋CT辅助诊断肝脓肿具有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6个较均匀,6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形态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影像表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等3种临床较常见的脑变性性疾病的病理、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其疾病类型与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10例脑变性性疾病,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脑变性性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结论】CT、MRI及磁共振影像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磁化传递技术以及磁共振波谱的应用均可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资料,但必须与临床及病理相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