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姜志梅  李林 《现代康复》2000,4(5):759-759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儿童爱护有加,然而这些幸福的儿童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胆小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国学者进行了多方研究.1972年美国Ayres.J博士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应用该技术,对大庆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训练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霞  陈立文  吴殷 《护理研究》2015,(12):1485-148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疾病程度给予个体化的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行为干预训练,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感觉统合能力和气质状况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促进患儿的康复与气质状况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儿童爱护有加,然而这些幸福的儿童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胆小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国学者进行了多方研究.1972年美国Ayres.J博士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1],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应用该技术,对大庆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训练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自闭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于1943年由Kanner最早提出此概念。我国在1982年由精神病专家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4例孤独症后,国内报道孤独症病例日见增多。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5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不予治疗和给予感觉统合训练 ,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表 (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6个月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 3个月、6个月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分别为5 8 6% ,72 4%。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感觉统合失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训练依据感觉统合能力评定表,注意力测试、智力测试来评估患儿的情况。根据上海中易感觉统合指导进行训练,采用集体训练、个别训练和家长配合三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编组,每组儿童制订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采用滑板、平衡木、羊角球、独角椅等器材,以游戏形式进行本体感觉、触觉、前庭平衡及注意力、记忆、视、听力等一系列训练。每组5~8例,每周训练2次,每次60分钟,20次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并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让家长重视儿童的问题所在,嘱家长多给予鼓励,培养儿童自信心,通过训练,逐渐达到治疗目的。疗程结束复做感觉统合能力评定,注意力测试、智力测试。结果:本组815例,年龄3岁3月~10岁,感觉统合失调明显改善者670例,改善者120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96.9%,注意力测试提高70%,训练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幼儿期是感觉统会失调预防的关键时期。我们从本体感不良、前庭失衡、触觉防御、学习困难及注意力测试等方面进行训练,来我科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甚至个别超常,但存在着运动技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困扰等情况。经感觉统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通过测评。结果较训练前理想,这是用药物不能代替的,并且感觉统合治疗有其独特的特点:(1)对儿童神经生理、心理的调整功能,对增强运动协调、注意力集中及情绪稳定有较好效果。(2)训练通过游戏进行,儿童通过自己组合,借助玩的形式,实现自我统合好大脑。(3)无副作用,家长及儿童乐于参与。故感觉统合治疗是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心身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是指任何原因造成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有效的运作。该理论首先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于1972年提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但是,心理护理对儿童感觉失调的影响报道极少。由于SID的发生率比较高,SID儿童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影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育。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心理护理对SID儿童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感觉统合治疗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P30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前后P3波(P300)的改变。寻找感觉统合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测试25例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儿童与18例正常儿童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其中经过40次以上感觉统合训练的患儿(n=12)在训练后再做P300复查。结果:①感觉统合失调组P3波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性(t=5.35,P&;lt;0.001),P3波的波幅两者无明显差异(t=0.49,P&;gt;0.05)。②12例患儿治疗后做自身配对比较,其P3波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t=6.92,P&;lt;0.001),波幅也有明显增高(t=-3.28,P&;lt;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P3波潜伏期长,提示存在认知损害,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波,能够反映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以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进展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的一种“时代疾病”,该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儿童学习与交往困难及行为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对SID的病因、表现及训练矫正方法探讨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发展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治疗是采用多巴胺阻断剂,用药疗程长,且存在副作用。我们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15例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运动训练治疗,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改善患儿因感觉统合失调存在的异常行为.方法 采用本体感觉统合训练,让患儿在有系统、有目标的运动环境中进行适宜刺激训练,并辅以训导师的心理疏导.结果 患儿的感觉统合潜能得到良好的表达和发挥.行为改善总有效率达95.3%,治疗后智商测试结果,平均106分,与治疗前此较,p<0.05.结论 正确掌握儿童的生长发育进程,因人而异地进行适宜刺激,适度训练和教育,有利于患儿感觉统合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获得.  相似文献   

13.
感觉统合及临床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旭光  杨霞 《现代康复》1999,3(2):206-206
感觉统合(synsor Integration)的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 A.J于1972年首先提出,近年来由国外引进.并用于临床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及矫治某些行为与症状。  相似文献   

14.
杨苏华  李君 《护理研究》2005,19(9):1889-1891
从父母方面、儿童方面、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方面介绍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罗丽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914-3914
目的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肇庆市端州区3所小学及2所幼儿园的正常学龄儿童随意抽样,共1230名进行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及有关行为的调查。结果 在1230名的学龄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42.2%,其中男:女为1.33:1,对学习成绩及行为异常有明显影响。结论 加强儿童感觉统合领域的研究,促进儿童更好发挥潜力,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顺德市区学龄前儿奄感觉失调的发生情况,为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对556名幼儿园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7.9%,轻度失调率24.5%,重度失调率34%;其中男孩失调率27.1%,女孩失调率288%,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高,开展感觉统合失调的普查和治疗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学习成绩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丹  张革  盛洪 《中国康复》1998,13(4):167-168
为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学习成绩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了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学习成绩的调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感觉统合功能正常组在与失调组语文、数学2门主课平均成绩上差异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生长发育指标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在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对儿童学习、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应引起学校、家长及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并探讨其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对2000-O1/2002-12在儿保门诊确诊的11例儿童孤独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通过8个疗程以上的训练,所有儿童社交、语言、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感觉统合训练是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疗效维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1972)根据对脑功能研究结果首先提出的.她认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的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知觉作出的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协调顺利,并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分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的现状、病因及临床表现,指出医务人员应通过社区、咨询和媒体等向家长及教师宣传育儿知识及SID有关知识,提醒父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促进患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改善,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