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铊的卫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铊(Thallium,T1)是由William Crooks于1861年在德国发现并命名的,原子序数及原子量分别为81和204.37。铊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稀有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医药、航天、高能物理、光学、超导等行业。铊也是一种生理毒性很强的元素,铊及其化合物均有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黔西南地区曾发生过罕见的慢性铊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000人,原联邦德国也曾发生水泥厂附近居民因食用高铊含量的作物引起的较大规模中毒。  相似文献   

2.
准确、快速测定中毒者尿液及其他样品中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TI)及其化合物是无色无味的剧毒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含量很低,一般少量存在于矿原料、工业废物、废水污染的水藻苔藓等中。没有职业接触中,急性发病,有铊中毒症状,极有可能被人投毒。铊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的毒性大于铅、汞等,属高毒类,具有蓄积性。而且铊中毒发病缓慢,有较长的潜伏期,特征症状出现滞后,初诊易造成误诊,因此生物样本的铊含量测定在此类事件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80例健康青少年铊生物指标探讨杜向东黄丽春成世炳铊系高毒性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期生活在铊污染区的青少年,可因慢性铊中毒而引起肾小管坏死及小球玻璃样化、脱发、视神经炎及智商降低。作者对7~18岁非接触铊的健康青少年和正常人群(>25岁)、铊自然污染...  相似文献   

4.
铊——人体的毒害元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铊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中的作用、铊元素主要的理化性质以及铊对人体的毒性、铊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铊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无色无味的稀有重金属,浅蓝白色,质地柔软,高毒性。铊被广泛用于电子、军工、航天、化工、冶金、通讯、医学等领域。铊及其化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碳酸盐、醋酸盐、硫酸盐等)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对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造成损伤,而且具有强蓄积性毒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包括肌肉萎缩、肝肾的永久性损伤等。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铊中毒,临床常用的是金属络合剂、含硫化合物以及利尿导泻药等。据报道,口服铊中毒可用普鲁士蓝等药物处理,血液灌流能有效排除已吸收的铊。现将本院收治的5例铊中毒患者采用普鲁士蓝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碳酸铊的大、小鼠LD50及蓄积毒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铊是高毒性重金属、淡兰色 ,在空气中表面能迅速生成一层黑色低价氧化物。铊易溶于硝酸、硫酸 ,不溶于盐酸和氨。目前 ,工业上主要是用铊的化合物。在铜银硒铊矿 [(CuAgTl) 2 Se]、红铊矿 (TIAsS2 )及各种硅酸的矿物、结晶花岗岩中 ,均含有铊。铊对人体危害极大 ,可引起脱发、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 ,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 ,甚至失明。可引起全身肌肉疼痛及下肢萎缩 ,疲乏无力 ,慢性铊患者多有劳动力不同程度丧失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 ,我们对慢性铊中毒高发区进行调查 ,对铊的多种实验结果进行了报道。鉴于铊的毒性研究在国外报道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铊(Tl)化合物主要用于杀鼠剂、杀菌剂、脱毛剂等。由于其毒性强,近年几乎不再使用。现在一些特殊领域(半导体、结晶学、组织培养等)还在使用。本文观察Tl摄取后的血中浓度、尿中的排泄以及血中存在的形式。对象:24岁男性因自杀内服硫酸铊(2克),大约...  相似文献   

8.
《世界元素医学》2006,13(4):49-49
由于铊盐为1价卤化物,易溶、具光敏性和绝缘性在现代高新企业中应用广泛,易得到毒性极大的重金属毒剂,易被不法之徒利用。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对肝、肾有损害作用。铊盐中毒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厌食;3-5天后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脱发等症状。铊盐与钠盐性质极相似,所以进入人体后很难排出。编者认为:铊盐中毒在现医学确实是难题,推荐用元素医学食疗法治疗此病是最好方法,排毒快,效果好、可沏底排除,愈后最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用静脉注射给家兔一次染毒,研究了碳酸亚铊在家兔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血中铊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碳酸亚铊在家兔体内毒物动力学特点是分布极快,呈周身分布,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次为肠、骨、肌肉、脾、肺。其消除较为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为26.76小时,在体内并有一定量的蓄积,这表明铊对机体有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严重铊中毒3例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铊中毒的可能原因铊(化学名称音ta,化学符号Tl)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金属。和其它金属一样铊有较高的熔点,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会造成人体中毒。铊常和某些金属共生,当高温熔炼时,铊的蒸气有引起中毒的可能。铊能形成很多化合物如碳酸铊、硫酸铊、硝酸铊、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铊元素的主要理化性质、工业中的应用及铊污染和生态效应,生态效应包括铊的地球化学特性、环境分布状况、生理毒性,同时简单介绍人体内铊的急、慢性中毒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铊中毒的历史概况、发病原因及其临床过程,着重介绍了铊中毒的机理,强调了铊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健康危害,因此今后对铊毒性的研究将在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生殖效应方面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3.
<正>铊是一种剧毒高危的重金属,毒性高于铅和汞,具有蓄积性[1]。通常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当人体摄入过量的铊时,会引起急性中毒,发生脱发等一系列病症[2,3]。目前,国内外有关慢性铊中毒的报道主要为误食以及投毒的急性铊中毒等事件。铊进入体内后,几乎全部经尿液排泄,因此尿铊含量的高低可直接反映铊的接触水平和中毒情况。为了解尿液基体对实验的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现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碳酸铊对小白鼠微核的影响李红,黄丽春,郭昌清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550006铊是高毒性金属,是生物体的非必需元素。为银白色质软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能氧化,表面有一层黑色薄膜,溶于硝酸和硫酸,微溶于盐酸,不溶于水和氨(碳酸铊易溶于水),能与...  相似文献   

15.
碳酸铊及氯化镍都是高毒性物质,对机体危害很大,而且诊断铊或镍中毒比较困难。据金属毒物易与酶结合的特点,本次研究重点观察了铊或镍中毒后红细胞及血清的(Na) K~ -ATP等5种酶活力的变化,以探讨铊镍中毒引起的酶学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和静脉注射给家兔一次染毒,研究了碳酸亚铊在家兔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血中铊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碳酸它在家兔体内毒物动力学特点是分布极快,呈周身分布,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次为肠、骨、肌肉、脾、肺、。其消除较为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为26.76小时,在体内并有一定量的蓄积,这表明铊对机体有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铊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铊(Thallium,Tl)属高毒类金属,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具有蓄积毒性,其毒性远远超过铅、镉和砷,一般认为其致死量为12 mg/kg;5 mg/kg~7.5 mg/kg的剂量即可引起儿童死亡[1],是公认的13种优先控制的金属污染物之一.铊化合物曾被当作脱发剂、灭鼠药、特效杀虫剂,后因毒副作用大而不再用于上述用途.目前,铊及铊化合物主要用于军事工业、现代高科技以及医学等领域[2].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滞后性,其长期危害比近期严重[3].铊通过受污染的土壤富集到农作物,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并蓄积,从而造成健康损害[4-5].随着对含铊矿产资源的开发,环境铊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其潜在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6-12].本文主要对环境铊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铊用于制造特种晶体,超导材料,光学玻璃及特种合金等。它及其各种化合物均属高毒物质,并有蓄积毒性。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胃肠道及肾脏。铊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有致突变活性,并能诱发哺乳动物细胞恶性转化,脱毛发是铊中毒的特殊表现。铊是分散元素,地壳中铊的含量为1.6mg kg[1 ] ,大部分铊以分散状态的同晶形杂质存在于铅、锌、铁、铜等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中。在这些矿石的开采、加工、冶炼厂附近的饮水可能有铊的污染。有报导,开掘金属的矿区河流中,铊的浓度为0 .7~88μg L[2 ] ,急性中毒病人尿铊可达0 0 3~1.2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毒性较强的3种重金属铊、锑和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方法将3种有毒重金属铊、锑和钡初步建立毒性测试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结果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8~-0.99,P0.05。铊、锑和钡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值)分别为21.60、148.56和1 094.50 mg/L。结论该方法在有毒重金属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含铊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是一种典型的剧毒重金属元素,毒性与汞相当。作为一种稀有元素,铊的自然环境背景值低,但极易富集并伴生于金属硫化物矿物中。我国含铊矿产资源丰富,多年来矿产资源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导致大量的铊等有毒元素进入表生环境,通过食物链蓄积放大,形成极大的环境隐患。笔者在总结传统的含铊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含铊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最新进展。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对去除微量铊有一定的作用,但难以达到当前我国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0.1μg/L)。微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特定微生物对铊的氧化还原、吸附絮凝等作用,最为有效的深度处理废水中痕量铊。今后应重点开发微生物协同物理化学的含铊废水处理新技术,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