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以提高纵隔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对51例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纵隔病变采用胸骨旁入路直接穿刺和经胸骨共轴针法植入粒子,主动脉窗、主动脉弓旁病变采用左前胸骨旁入路,气管-上腔静脉间隙之间的病变采用右后经胸壁入路,隆突前病变采用经后胸壁入路或前胸壁入路,隆突下病变采用经右胸壁和脊柱入路。术后采用CT检查随访,以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41例患者一次成功植入125I粒子,粒子分布满意;7例术后3d在CT引导下成功植入125I粒子;3例125I粒子植入失败。术后发生痰中带血6例,少量胸腔内出血3例,CT检查发现有少量气胸7例,经观察未做进一步处理自愈。完成125I粒子植入的48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AC)5例,出现新的病灶(PD)3例,总有效率83.33%(40/48)。随访51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期26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93.75%(45/48)。结论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纵隔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23个病变椎体)伴脊髓压迫且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评价术前及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计算术后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率。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7~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随访期间无失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患者顽固性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12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保留率85.00%(17/20),神经功能恢复率30.00%(6/20)。术后3、6、12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0%,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8.81%。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行,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7年9月,对16例肺癌(12例肺转移癌,4例肺癌术后复发)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未行放疗为140~160Gy。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加1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40~0.70mCi。中位植入粒子38颗(15~14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3例术后1周加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45~50Gy。结果中位随访14个月(6~47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15/16)和93.8%(15/16)。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6~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10/16)和37.5%(6/16)。6例死于全身转移,3例死于恶液质和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粒子治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对29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间距0.5~1.0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粒子活度29.6MBq。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植入粒子12~67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5%(16/29),6个月71%(20/28),12个月45%(10/22),2年36%(5/14)。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肿瘤可行,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3例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引起患者疼痛的责任病灶进行治疗。术前利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即刻利用TPS进行植入后验证。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CT扫描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前及术后3天、1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VAS评分的变化。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对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第2、4、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7.27%(9/33)、72.72%(24/33)、84.85%(28/33)。33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天VAS评分3.80±1.25,术后1个月为2.25±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热、软组织肿胀、气胸、局部出血。结论对肿瘤患者癌痛责任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患者,其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合并肝静脉癌栓。对静脉癌栓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进行剂量验证。随访评估癌栓治疗效果,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放射性损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随访期间未见癌栓复发,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00%(9/10),疾病控制率达100%(10/10)。术后患者生存期为8~36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0%,术后2年生存率为40.00%。2例术中出现肝出血、2例术中出现肝区疼痛,2例术后轻度恶心、食欲下降,未发生急晚期放射性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价值。方法:14例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术。置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置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置入针排列方式种植粒子,粒子间距0.5~1.0cm。根据肿瘤大小及对放射线敏感程度置入粒子数范围26~145颗,粒子活度范围0.50~0.80mCi。术后即刻复查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验证。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病例随访1~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0个月。局部有效率50.0%,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26.0个月,1年、2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5%、50.0%和37.5%。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41.7%和20.8%。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恢复率分别为92.9%(13/14)和71.4%(10/14)。镇痛有效率和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11/14)和64.3%(9/14)。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不宜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患者的补充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以提高纵隔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方法 对51例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纵隔病变采用胸骨旁入路直接穿刺和经胸骨共轴针法植入粒子,主动脉窗、主动脉弓旁病变采用左前胸骨旁入路,气管-上腔静脉间隙之间的病变采用右后经胸壁入路,隆突前病变采用经后胸壁入路或前胸壁入路,隆突下病变采用经右胸壁和脊柱入路.术后采用CT检查随访,以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41例患者一次成功植入125Ⅰ粒子,粒子分布满意;7例术后3 d在CT引导下成功植入125Ⅰ粒子;3例125Ⅰ粒子植入失败.术后发生痰中带血6例,少量胸腔内出血3例,CT检查发现有少量气胸7例,经观察未做进一步处理自愈.完成125Ⅰ粒子植入的48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AC)5例,出现新的病灶(PD)3例,总有效率83.33%(40/48).随访51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期26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93.75%(45/48). 结论 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纵隔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4%(17/18)。结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 结果 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4%(17/18). 结论 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iGuide虚拟导航辅助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115处溶骨性骨转移癌引发疼痛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疼痛无缓解或拒绝常规治疗,接受iGuide虚拟导航辅助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记录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90%体积肿瘤吸收剂量(D90),比较术前及术后1、4、8周患者每日吗啡摄入量(DMC)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与术后8周Karnofsky评分。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D90为93.56~142.46 Gy,平均(110.54±3.41) Gy。术前DMC及VAS评分分别为(86.28±22.18) mg及(6.40±0.96)分,术后1周降至(54.88±12.05) mg及(4.48±0.76)分,之后逐渐下降,至术后8周降为(23.14±7.07) mg及(1.86±0.65)分(P均<0.05);Karnofsky评分由术前的(74.19±7.27)分升高至术后8周(88.37±6.66)分(P<0.05)。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2/86)和11.63%(10/86)。结论 iGuide虚拟导航辅助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可有效缓解溶骨性骨转移癌所致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记录随访所见。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癌痛及胸腔积液均明显缓解;术中未见穿刺部位、微波消融区及粒子植入区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3级以上放射性损伤,未出现粒子迁移,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68.75%(11/16)、局部控制率87.50%(14/16)。随访12个月期间5例死亡,但无粒子植入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微波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宜消融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82例不宜消融的肝癌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40例,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2例,予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常规、血清甲胎蛋白(AFP)、并发症、客观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客观有效率[85.00%(34/40)、67.50%(2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26/42)、45.24%(19/42);P均<0.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7个月,对照组为10.7个月;联合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50%、54.30%、23.30%,对照组为45.20%、32.60%、13.60%。联合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肝功能及血常规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125I治疗不宜消融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CT导引下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5例复查满2个月者25例,满6个月者15例,满8个月者5例,满10个月者2例,满18个月者1例。随访中发现3例患者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后8、10、18个月肿瘤复发,存活期均超过200天;复发部位多位于粒子分布稀疏区。其他未按时来复查者情况不详。结论粒子分布不均匀所致照射剂量相对不足、生存时间延长后放射性粒子逐渐失去活性以及未能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是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治疗纵隔型肺癌和/或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BACE治疗的纵隔型肺癌和/或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观察术后肿瘤疗效反应、患者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等,评价联合治疗疗效。 结果 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均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例发生中度不良反应,未见重度不良反应。术后随访8~49个月,术后1个月卡诺夫斯基绩效状态量表(KPS)评分显著提高(P=0.019);术后6个月5例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客观反应率为70.00%,局部控制率为90.00%;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0.5个月,总生存率45.00%。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BACE用于纵隔型肺癌和/或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剂量学分析,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行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通过CT模拟定位设备行体位固定及复位。术前制定计划并行3D-PNCT打印,复位后根据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术后进行剂量学验证。比较术前预估与术后实测剂量学指标,包括90%靶区体积剂量(D_(90))、100%靶区体积剂量(D_(100))、9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90))、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100))及15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150))的差异。结果对15例共18个病灶均顺利完成3D-PNCT辅助~(125)I粒子植入,平均复位时间(11.62±2.57)min。术后所测大体肿瘤靶区体积(GTV)明显大于术前[(64.25±50.16)cm~3 vs (57.37±44.25)cm~3;t=-3.163,P=0.006]。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明显多于术前预估[(46.39±24.18)枚vs (43.78±21.63)枚;t=-2.636,P=0.017];实测剂量学指标V_(100)及V_(150)值均明显低于术前预估(P均0.05),而D_(90)、D_(100)及V_(90)与术前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借助CT模拟定位设备可快速、精准完成3D-PNCT复位;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较好地实现术前与术后主要剂量学指标匹配,精准植入粒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原发肺癌患者共78个病灶行CT引导下物理消融(39个病灶)、化学消融(14个病灶)和/或放射性粒子植入(25个病灶),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3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微创手术。术中出现少量咯血5例、轻中度疼痛4例,4例术后出现气胸。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无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CT显示,69个(69/78,88.46%)病灶疗效显著,5个(5/78,6.41%)病灶稳定,4个(4/78,5.13%)病灶进展。结论 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活度125I粒子抑制裸鼠T24移形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将40只接种T24人移形细胞癌株荷瘤裸鼠均分为高、中、低活度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0.9 mCi(33.3 MBq)、0.6 mCi(22.2 MBq)、0.3 mCi(11.1 MBq)和0 mCi(粒子不含核素)的125I粒子。检测并对比各组植入10、20天后90%肿瘤组织吸收剂量(D90)、抑瘤率(IR)、HE染色放射治疗反应分级(RRG)、凋亡指数及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 125I粒子植入后10、20天,各组D90及IR均逐渐降低(P均<0.05),125I粒子周围5 mm以内肿瘤组织均见明显坏死,粒子活度越高、时间越长,坏死范围越大;同期各组凋亡指数均逐渐降低,Bcl-2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均<0.05)。结论 125I粒子能明显抑制裸鼠T24移形细胞癌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