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湖北汉族人群Rh分型分布特征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6年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968例确认为Rh阴性的人群进行抗体鉴定,对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人群和120例Rh阴性且未产生抗-D抗体的对照组人群进行Rh分型.结果 在确认为Rh阴性的968例人群中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103例,其抗-D抗体发生率为10.6%;在产生抗-D抗体人群检出ccee、Ccee和ccEe三种Rh分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78.6%(81/103)、18.5%(19/103)和2.9%(3/103);在对照组检出ccee、Ccee、ccEe和CCee四种Rh分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72.5%(87/120)、20.0%(24/120)、2.5%(3/120)和5.0%(6/120).两组受检者的Rh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人群表型以ccee型最为常见,其次为Ccee和ccEe型,这对临床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Rh阴性血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结果并研究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本采血中心获得的产前检查初筛为Rh阴性血孕妇的血液样本80例,对其行Rh阴性确认、抗原表现型及效价检测,据其抗原表现型等情况对其进行监测间隔调整、Rh免疫球蛋白、预存式自体备血等干预,追踪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抗原表现型检测中,80例Rh阴性血孕妇中检出78例(98%)为D阴性,其中44例(56%)孕妇为ccee抗原表现型;抗体筛查和效价检测中,6例(8%)孕妇为Rh抗-D抗体,全部为ccee抗原表现型,5例抗体效价≥1∶32,均为经产妇;妊娠结局观察中,所有孕妇中新生儿溶血共发生8例(10%),其中6例为Rh抗-D抗体孕妇归为研究组,74例未检出抗-D抗体孕妇归为对照组,发现研究组产后出血、不良分娩情况、新生儿溶血例数、Apgar评分等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Rh抗原表现型为ccee的孕妇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概率较大,为避免出现新生儿结局不良,应做好Rh阴性孕妇筛查和监测工作,普及稀有血型知识。  相似文献   

3.
周建月  杨海燕 《广西医学》2010,32(10):1221-1222
目的探讨Rh阴性孕妇妊娠期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分别利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木瓜酶法对31例Rh阴性孕妇(监测组)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测定,对阳性者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相应抗体效价;并随机抽取同期31例Rh阳性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监测组中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8例(25.8%),其中抗-E 4例,抗-D 2例,抗-Ec 2例,全部为Rh血型抗体;对照组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2例(6.5%),其中抗-M1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均为Rh血型系统以外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组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阴性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较高,主要是Rh血型抗体,孕期常规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有利于延长胎龄,降低围生儿的各种并发症,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南郑州地区Rh阴性献血者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状况。方法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方法对666例Rh阴性献血者进行抗体筛选,阳性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共鉴定确认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15例,其中抗-M为3例、抗-HI为2例、抗-P11例、抗-D9例。结论Rh阴性献血者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对临床输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例 Rh 阴性患者多次输注同型 Rh 阳性血小板均无抗 D 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例 Rh 阴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2例患者输入同型 Rh 阳性血小板后分别以微柱凝胶卡式反复进行抗体筛查。结果2例 Rh 阴性标本抗体筛查均为阴性,表明 2例患者均无抗 D 抗体产生。结论Rh 抗 D 抗体的产生与 RhD 基因结构、输入 Rh 阳性红细胞的数量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45例多次妊娠Rh阴性妇女产后半年免疫状况和RHD基因背景.方法 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D)抗原, 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Rh(D)抗原确认和IgG抗-D筛查,热吸收放散确认D放散型(DEL); 先后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技术以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样本的RHD基因.结果 45例样本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出IgG抗-D阳性5例占总数的11.1%,占真实Rh(D)阴性的16.1%.DEL检出14例(31.1%),抗-D抗体全部为阴性.D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以DEL(1227A)等位基因为主,同时呈现多态性.结论 真实Rh(D)阴性妇女多次生育存在较高的同种免疫风险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必须做好围生期胎-母免疫预防保护,但DEL型妇女或可免除防护.  相似文献   

7.
D抗原抗体与输血的关系仅次于ABO血型,60%Rh阴性人接受Rh阳性血可产生抗-D,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时抗-D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或妇女怀孕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为减少输血反应和防止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正确鉴定献血者Rh阴性个体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中心对245例Rh血型初筛为阴性的样本,进行了更深一步的DU型鉴定,DU型个体的红细胞上不是没有D抗原,而是D抗原数量减少,性质无变化,不能与IgM性质的抗D试剂发生凝集,而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能和IgG性质的抗D发生凝集的一种表性。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常因反复输血而产生同种抗体,所以常需对患者检定Rh血型及抗体筛选,才能保证安全输血。Rh血型检定及抗体筛选常采用酶法或抗球蛋白法,但前者有时出现假阳性或某些Rh抗体呈阴性;后者由于红细胞上粘附了自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并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27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24例,检出率为0.089%,24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结论:输血和妊娠同种免疫是红细胞血型抗体产生的重要原因。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要临床意义为是否引起HTR及HDN。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效价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是临床上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大多数Rh阴性的人经输注Rh阳性红细胞或孕育Rh阳性胎儿后,均可产生免疫性Rh血型抗体,以抗D产生几率最高,且在不同的人种和民族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对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均为本地汉族居民)抗D抗体的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探讨了抗D产生原因及其对输血工作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肖瑞卿  林武存  曾杰  许聃  陈英  胡建 《重庆医学》2007,36(24):2473-2474
目的通过对Rh(D)阴性献血者的试验检测,了解DEL表型。方法用盐水法、木瓜酶法3家试剂检测RhD(-)及其RhCcDE4个因子;阴性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筛查;红细胞用抗-D作吸收放散试验,观察试验结果;吸收前、后抗-D抗体检测其效价。结果无偿献血者16935例,其中Rh(D)阴性75例,占4.42%;吸收放散试验:75例经吸收放散试验检测,阳性标本47例、占62.67%,阴性28例;吸收前、后抗体效价比较:吸收后抗体效价不变的53例,效价下降的有22例。结论在鉴定Rh(D)阴性中,DEL表型应用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的方法正确鉴定;在临床输血中,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反复多次输血后就有产生抗体的可能。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作为供者应该当成阳性.作为受者应该当成阴性,防止因输血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统计山东省济南市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表型分布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为促进合理采集、供应RhD阴性稀有血液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山东省血液中心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表型确认。 结果 877例初筛为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确认D变异型55例,RhD阴性822例;RhD阴性献血者检出抗筛阳性6例,占比0.73%;检出的抗体包括4例抗D抗体,1例抗M抗体,1例抗Lea抗体;RhD阴性献血者中女性抗筛阳性率远高于男性。 结论 本地区RhD阴性献血者中女性抗筛阳性率远高于男性,抗体产生的原因多为妊娠和天然因素;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Rh抗原表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意义重大,有助于RhD阴性血液的科学合理采集。  相似文献   

13.
Chen Q  Li M  Li M  Lu XS  Lü R  Sun J  Liu Z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18):3251-3255
Background  Rh blood group system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immunogenetic blood group system. Prevalent RHD alleles vari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weak D and DEL phenotype in Anhui Chinese Han population.
Methods  The D antigen was determined with IgM monoclonal anti-D conformed to the guidelines for donor testing in China. Weak D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an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EL phenotype was determined by adsorption and elution test. All the RHD 10 exons were screened by PCR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ing or sequenced for the first-time donors who typed weak D, DEL or D negative by serologic test.
Results  Of all the 30 799 blood donors, 155 blood samples were found D negative with IgM anti-D; 34 blood samples were found D positive by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or absorption elution test. RHD alleles were identified by nucleotide sequencing. Total 4 RHD alleles were found including two new. One hundred and twenty of 155 (77.4%) of the serologically D negative samples lacked the RHD gene. One D negative was RHD(615del2). Thirty-two of 155 (20.6%) carried RHD(K409K) among them one carrying 1227G>A and 845G>A. Two of 155 (1.3%) was weak D type 15.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ll DEL phenotype is RHD(K409K); weak D type 15 is the prevalent weak D allele in Anhui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dditionally, an improved more efficient method was adopted to amplify all the RHD exons in one PCR program. Our study add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D antigen expression in Anhui Han population and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adopting suitable genotyping strategies in routine u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中,RhDel表型个体RHEC表型的分布情况和两者的相关性,以及PCR—SSP技术在RhDel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份广东汉族人群中血型血清学检测为RhD阴性的标本。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RhDel表型和RHEC表型进行检测,并采用PCR—SSP方法进行RHD1227G〉A基因检测。结果在400份RhD阴性标本中,89例(22.25%)检测到RhDel表型,主要分布在CCee、CeEe和Ccee表型的个体,在CCEe、ccEE、ccEe和ccee表型中未发现。在RhDel表型的标本中,同时检测到RHD1227G〉A基因。结论RhDel表型与RHEC表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用PCR—SSP技术能够对RhDel基因进行检测;与传统的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吸收放散实验相比,PCR.SSP技术能够快速、便捷筛查RhDel献血者和受血者,避免抗.D抗体引发的同种免疫反应和RhD阴性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李健  周英  吕文彬  陈雪  迭敏  龚希 《四川医学》2012,33(2):341-343
目的分析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结果,探讨在献血者血液Rh(D)阴性确认试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及抗体筛选试验、抗体鉴定试验,盐水法进行Rh表现型的检测。结果 1205份Rh(D)阴性献血员标本中,抗体筛选试验阳性的标本有20份,经过抗体鉴定,其中抗-D 10份,抗-M 6份,非特异性抗体2份,抗-Lea1份,冷自身抗体1份。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抗体筛选阳性率高达1.66%,较以往报道的正常人群抗体筛选阳性率高。在临床供血上,其高检出率对临床用血安全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对Rh(D)阴性献血者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蚌埠地区RhD阴性献血者的RHCE表型,DEL的表型、分布和RHD基因的外显子存在情况。方法通过使用抗-D(IgM)试剂筛查出RhD(IgM)阴性献血者;再使用3个厂家或不同批号的抗-D(IgG)试剂,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RhD阴性样本;然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筛选其中的DEL型,同时检测其表现型,并对15份DEL型样本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扩增和产物分析。结果124例RhD阴性献血者中ccee表型为77例(62.1%),Ccee为38例(30.6%),CCee为8例(3.3%),ccEe为1例(0.1%);DEL型共15例占RHD阴性样本的12.1%,其中ccee2例,Ccee11例,Ccee2例;并检测出15例DEL型样本的5、4、5、6、7、9、10共7个特异性外显子。结论蚌埠地区RhD阴性献血者中Rh表型存在多态性,eeee表型的比例达62.1%;DEL型的比例低于相关报道,DEL型具有全部RHD基因外显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8 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 000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一步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随机选取3 000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样本检测Rh表型,通过电脑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探讨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结果 8 000例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B型血(32.02%)、O型血(28.98%)、A型血(27.01%)、AB型血(11.99%)。不同年龄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中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000例患者中RhD阴性48例(0.60%)。男性和女性 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000例需输血患者的血样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0例(0.6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19例(63.33%),抗-E检出率最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例RhD阳性献血者血样标本Rh血型表型共8种,其中CCDee检出率最多,其次为CcDEe,DcDEE和ccDee检出率较少。 结论 ABO血型的分布与地域及年龄有关;临床上除在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有利于预防因Rh表型不符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为RhD变异型DⅥⅢ型的分子基础。方法对2例RhD定型弱阳性、阴性反应的标本进行ABD(DⅥ-)血型卡检测、试管法检测IgM抗-D、Liss/Coombs卡检测IgG抗-D、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分型卡检测Rh抗原分型、同时采用PCR-SSP进行RhD基因检测。结果2例标本IgM抗-D均阴性,3批IgG抗-D均4+,ABD(DⅥ-)血型卡D阴性,Rh分型为Ccee,RhD基因检测结果为D3-6外显子缺失,确认为DⅥⅢ型,基因结构为RhD-CE(3-6)-D。结论对于RhD弱阳性的标本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做基因定型。作为受血者和供血者在临床输血中和临床抗-D同种免疫的预防和监护中的策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RHD gene polymorphism among RhD-negative Han Chine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hbloodgroupsystemwasfirstdescribed 60 yearsagointhecontextofacaseofhemolyticdiseaseinanewborn (HDN ) 1 ItisnowunderstoodthatthepathogenesisofHDNinvolvesmaternalalloimmunizationbyRhantigens TheRhbloodgroupsystemisthemostpolymorphicofhumanbloodgroupsconsistingofatleast45independentantigens.2  ExceptfortheABOsystem ,Rhisthemostclinicallysignificantintransfusionmedicine Rhantigensareassociatedwithincompatible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s,HDN ,and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 Individual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