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ETDRS视力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RG,mfERG)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光动力疗法(PDT)对病理性近视(PM)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临床上经FFA、ICGA及OCT确诊为PM合并黄斑CNV的43例45眼患者纳入观察。以ETDRS视力表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mfERG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20例2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23例23眼行PDT。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随访12mo,根据复诊情况,按需行重复治疗。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和mfERG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ETDRS视力及中心凹1环和2环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mo雷珠单抗组视力39.23±20.06字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88±9.03字母(P<0.05); PDT组视力37.38±16.95字母,与治疗前比,未明显改善0.33±6.94字母(P>0.05)。两组患者mfERG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PM并发CNV的治疗,抗VEGF疗法与PDT治疗具有相似的稳定黄斑功能的作用,在视力改善上,抗VEGF疗效优于PDT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两种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M-CNV患者49例(49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1+PRN组(注射一次后再按需注射)25例25眼、3+PRN组(连续注射3个月后再按需注射)24例24眼。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眼的平均治疗次数、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CNV渗漏变化情况。结果 1+PRN组、3+PRN组患眼治疗次数分别为(1.92±1.12)次、(3.21±0.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6,P=0.000)。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PRN组患眼BCVA分别为(0.57±0.28)logMAR、(0.50±0.26)logMAR,3+PRN组患眼BCVA分别为(0.58±0.22)logMAR、(0.51±0.25)logMAR,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4、-0.172,P=0.831、0.864)。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PRN组患眼CMT值分别为(285.16±66.08)μm、(247.40±55.10)μm,3+PRN组患眼CMT值分别为(286.29±29.53)μm、(241.04±35.39)μm,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0.480,P=0.938、0.632)。治疗后12个月,1+PRN组、3+PRN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92%,两组患眼CNV渗漏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P=0.702)。结论 1+PRN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了注药次数,提示1+PRN方案更适合于PM-CNV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并发黄斑中心凹下CNV的PM 患者17例17眼纳入治疗。PDT按照国际标准进行。3d后在表面麻醉下给予1.5mg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第1,3,6,12mo各随访1 次, 随访时间为6~16mo。复查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照、FFA、OCT。治疗前、后对比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4眼(23.53%),视力提高1行者5眼(29.41%),视力不变者8眼(47.06%),无视力下降者。术前BCVA:0.02~0.3(logMAR值:平均1.007±0.103),术后BCVA:0.02~0.5(logMAR值:平均0.873±0.100)(P<0.01)。术前平均眼压为15.26±0.76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97±0.69mmHg(P>0.05)。FFA检查显示:10眼CNV 完全闭合,占58.82%,其余7眼CNV大部分闭合,占41.18%。CMT:术前平均为: 194.67±12.74μm,术后平均为:132.07±8.32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CNV的PM安全有效,使CNV渗漏停止或减轻,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但不同年龄的患者视力预后差别大,老年患者视力预后差,可能与其本身的进行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有关。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明确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6例56眼,视治疗情况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单次或多次雷珠单抗,注射后随访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行一次注射者17例17眼,两次者32例32眼,三次者7例7眼,平均注射1.82次。治疗后BCVA为0.31±0.36,较治疗前的0.08±0.26明显提高(P<0.05),视力提高及稳定者占87.3%。年龄≥50岁者16例16眼,治疗前BCVA为0.04±0.38,治疗后为0.25±0.31(t=2.238,P<0.05);年龄<50岁者40例40眼,治疗前BCVA为0.18±0.32,治疗后为0.54±0.33(t=3.341,P<0.05);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中心凹下者19例19眼,治疗前BCVA为0.05±0.26,治疗后为0.29±0.37(t=2.319,P<0.05),位于中心凹旁者37例37眼,治疗前BCVA为0.21±0.27,治疗后为0.56±0.31(t=2.981,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365.13±98.77)μm,治疗后为(254.24±54.86)μm(t=3.164,P<0.05)。FFA检查黄斑部CNV荧光渗漏消失者49例49眼;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持续存在,但较治疗前渗漏面积明显减弱者7例7眼。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眼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固视性质,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PDT治疗后随访6mo,1例患者PDT治疗后3mo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未继续随访。其余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治疗前中心固视3眼,中心外固视18眼,随访期间固视性质未发生改变。FFA/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3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8眼(86%),持续渗漏2眼(10%),1眼出现玻璃体积血。PDT治疗后6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9眼(90%),持续渗漏1眼(5%),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病理性近视所致脉络膜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临床确诊的继发于PM的CNV患者30例(30眼),根据CNV的位置将患眼分为中心凹下CNV组(19例19眼)和旁中心凹CNV组(11例11眼),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和3mo对各患眼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中心凹下CNV组治疗后1和3mo时mfERG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旁中心凹CNV组治疗后1wk和1mo3~5环N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3mo3~4环N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1wk;1和3mo3~4环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显示PDT治疗能有效改善继发于PM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外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彭梦颖  周琼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1851-1855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1于我院确诊为PM-CNV并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患者42例43眼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为A组(3+PRN,22例22眼)和B组(1+PRN,20例21眼)。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初始治疗后再治疗率和复发率情况,分析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3、6、12mo,两组患者BCVA(LogMAR)、CMT和CNV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2mo, A组和B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分别为3(3,4)、2(1,3)次(P<0.001);初始治疗后再注药次数分别为0(0,1)、1(0,2)次(P=0.061);两组患者再治疗率(32%vs 57%)、复发率(14%vs 29%)均无差异(P=0.095、0.281)。此外,1+PRN给药方案、女性、基线CMT&...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动态观察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患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FFA/ICGA、OCT检查确诊的继发于病理性近视黄斑下活动性CNV患者30例(30眼)行PD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行mfERG检查,并与未行PDT治疗的对照组12例(13眼)进行同期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PDT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mfERG3-5环N1波、3-5环不等P1波振幅密度值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周后3环、5环N1波和5环、6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1个月后3-5环N1波、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个月后3-5环N1波、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一阶反应的振幅密度值反映了PDT治疗对于稳定CNV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及改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旁的视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萌  田野  王雅丽  沈策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45-1948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观察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的变化,探讨其在监测抗VEGF治疗过程的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临床确诊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30眼.对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mL,治疗后每月随访病情,随访时间为6mo,每次随访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OCTA检查.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6 mo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1.70±0.65次.治疗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96±0.17,治疗后1、3、6mo视力分别提高了0.23±0.09、0.34±0.07、0.3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1、8.191、8.894,P<0.05).治疗前平均CMT为281.07±13.72μm,治疗后1、3、6mo分别下降了19.73±9.02、37.62±15.41、46.15±25.1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07、13.360、9.531,P<0.05).注射后OCTA显示CNV血管网直径缩小,密度降低.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OCTA能无创、快速获得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图像,为诊断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和监控其治疗效果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疗法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 vascularization ,CNV)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例 3眼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 ,注射光敏剂Visu dyneTM(Verteporfin ,BPD)后予 5 0J/cm2 的红光 (6 90nm)照射CNV病变区 83秒 ,观察其不良反应及短期疗效。结果 :初步检查显示治疗后视力稳定或提高 ,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张聪  刘东宁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12-1215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治疗病理性近视( pathologic myopia,PM )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确诊为PM合并CNV患者32例32眼,随机选取16例16眼为PDT治疗( PDT组),另16例16眼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组(联合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6 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 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黄斑中心厚度( 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 CMT )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前相比, 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 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 mo 和1 mo 相比:PDT 组与联合组BCVA平均值、CMT 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mo,PDT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1眼(69%),持续渗漏5眼(31%);联合治疗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3眼(81%),持续渗漏3眼(19%)。治疗后6 mo:PDT 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0眼(62.5%),持续渗漏4眼(25%),2眼(12.5%)出现渗漏复发;联合治疗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5眼(94%),持续渗漏1眼(6%)。 结论:PDT治疗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 PDT 联合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经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确诊为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患者27例27眼,经PDT治疗后3~7 d内行 ranib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治疗后1,3,6 mo、末次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FFA、ICGA、OCT 检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7眼(63%),最佳矫正视力稳定6眼(22%),最佳矫正视力下降4眼(15%)。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渗漏面积为1005.69±105.47μm,治疗后1,3mo后平均875.54±103.27,423.37±79.68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厚度为485.58±122.59μm,治疗后1,3mo后平均398.84±105.32,297.74±89.18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T 封闭 CNV 后,联合玻璃体内腔内注射ranibizumab,有效阻断新生血管复发,减少PDT再次治疗次数和并发症,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患者24例25眼,所有患者行ETDRS视力表检查、前置镜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常规内眼手术操作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lOmg/mL雷珠单抗0.05mL,随访4~lO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平均治疗次数为1.52次.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23.93±12.46个字母;末次随访BCVA平均40.63 ±7.25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14.27±9.36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治疗前CMT平均363.47±119.62μm,末次随访平均CMT为190.31±37.02μm,较治疗前下降72.82±60.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CNV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停止或减少病灶的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 lardegeneration ,AMD)和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未接受过激光或手术治疗的AMD组 4 1例 5 4眼和近视组 4 0例 4 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AMD组 2 4例 32眼随访 12~ 72月 (中位数36月 ) ;近视组 2 4例 2 7眼随访 13~ 72月 (中位数 5 4月 )。结果 初诊时 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 .5 37) ;均以中心凹下CNV为主 (P =0 .92 5 ) ;AMD组CNV较大 (0 .90±0 5 3)DD ,近视组较小 (0 .5 4± 0 .31)DD(P =0 .0 0 0 1)。末诊时近视组视力较AMD组为好 (P =0 .0 19)。 2组比较 :AMD组以纤维瘢痕为主 (P =0 .0 0 1) ,近视组以色素增殖和萎缩为主 (P =0 .0 0 0 1)。结论 AMD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直径较大 ,晚期以纤维瘢痕为主 ,自然视力预后差。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直径较小 ,晚期以色素增殖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为主 ,病程相对自限 ,但自然视力预后也是差的。两者都需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在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时更应强调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经Avastin治疗后眼部病变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结合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结果,评价Avastin治疗PM黄斑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PM黄斑CNV41例42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22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0例20眼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剂量、疗程同实验组。两组随访时间均为12mo,统计分析两组BCVA、眼底检查、FFA及OCT检查结果,评价Avastin治疗PM黄斑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BVCA:试验组平均提高4.23±2.02行,对照组平均提高1.95±1.90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OCT:比较两组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试验组和对照组减低平均值分别是43.41±40.39和22.65±20.79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FT减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FFA:治疗后试验组20眼(91%)渗漏消失,2眼(9%)渗漏持续存在;对照组12眼(60%)完全消失,8眼(40%)持续存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渗漏明显减轻。结论:Avastin可有效减轻病理性近视CNV的渗漏,缩短病程,提高视力,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