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因组印记是指不同亲本来源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功能上的差异,属于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普遍认为与甲基化有关。印记是正常发育珏不可少的调控机制,其异常表达必然引起多种相关疾病。而目前研究表明,印记基因失调相关疾病(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副作用,在子代中发病率增高。本研究就辅助生殖技术下的印记基因相关疾病研究进行综述,介绍辅助生殖子代中印记基因相关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导致该疾病发生的机理,总结辅助生殖技术对配子印记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印记基因H19在三种不同质量的精子中的甲基化状态以及精卵结合后形成胚胎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比较, 初步探索精子甲基化状态与受精后胚胎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治疗中废弃的精子91份和D3期低质量胚胎171份, 依据WHO第5版根据精子参数将精子样本分为3组, 分别分析3组的精子及受精后胚胎H19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B组在精子中和胚胎中H19甲基化状态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另外2组 (P<0.05) .结论 印记基因H19甲基化状态异常主要集中在异常参数精子组中, 提示其异常状态与精子质量降低有关;通过IVF、ICSI受精后的胚胎都出现同等比例的异常状态, 没有显著差异;异常精子的胚胎未出现异常, 这可能与胚胎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有关;而个别正常精子受精后的胚胎出现甲基化印记异常的原因可能与体外培养条件有关, 也有可能与卵子质量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H19等位基因在膀胱癌中特异性表达的模式及基因组印记丢失的分析。方法:结合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以及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分析我院收集的膀胱癌标本IGF-2和H19等位基因进行杂合子筛选并进一步研究基因印记缺失与膀胱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膀胱癌中IGF-2等位基因筛选出21例杂合子现象的标本,在这21例杂合子标本中有12例发生了基因组印记缺失;H19等位基因筛选出19例杂合子现象的标本,在这19例杂合子标本中有10例发生了基因组印记缺失。H19基因缺失现象与H19DMR区域的高度去甲基化正相关,而IGF-2基因缺失现象与H19DMR区域的高度甲基化正相关。结论:膀胱癌中IGF-2和H19的基因印记缺失与H19DMR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因印记的擦除、建立和维持是正常胚胎发育的基础,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有赖于各种DNA甲基转移酶的准确表达和密切合作,多种遗传综合征和胚胎发育缺陷与基因印记异常有关。基因印记对原始生殖细胞胞核全能性、配子成熟、胚胎生长发育、胎盘结构和功能,以及出生后个体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孕期慢性应激对子代雌性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组织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IGF-2)/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32只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model, 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 对照组正常饲养。应激刺激第7天时, 雌雄鼠合笼交配。在应激刺激前1 d和应激刺激第1、7、14、21、28天对两组母鼠行内眦静脉采血, 测定血浆皮质酮浓度;在雌性仔鼠出生后第28天和出生后第42天时, 每组随机抽取8只, 行内眦静脉采血后测定血浆皮质酮浓度;在出生后第42天时, 分别通过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测定两组雌性仔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中IGF-2/H19及相关转移酶表达情况。利用Methyl Target技术, 对IGF-2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 相似文献
6.
孕期营养所需高于非孕期,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不仅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还会为成人疾病埋下隐患,因此指导孕期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无机砷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亚砷酸钠(NaAsO2)和胂酸肽(Na3AsO4)对人支气管上皮BEP2D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RT-PCR等技术观察分析BEP2D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和表达水平。结果 (1)NaAsO2(0.016-2μmol/L)和高浓度组Na3aSo4(80和160μmol/L)具有促进BEP2D细胞p16基因二核苷酸CpG岛甲基化作用;而低浓度组Na3AsO4(20和40μmol/L)不能使BEP2D细胞p16基因CpG岛发生甲基化。(2)无机砷可使BEP2D细胞p16基因表达下降,且NaAsO2较Na3AsO4更为明显。结论 无机砷可引起BEP2D细胞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程度增高和表达水平下降,提示p16基因高甲基化是无机砷致癌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鼠交通性污染物暴露对其雄性子代生殖系统和睾丸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孕鼠置于重庆市主城区某主要交通枢纽的隧道,从受孕第4天(d4)至d14每天染毒8 h,子代分娩后饲养
至性成熟。在孕鼠染毒的d4、d8、d12、d14+对交通要道进行交通性污染物的采集和检测。暴露组和对照组各取3只子代雄鼠睾
丸进行RRBS甲基化测序并用q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Aldh7a1和Rpe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交通要道的交通性污染
物TSP、PM2.5、PM10、NOx的浓度和噪声分贝都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子代雄鼠睾
丸细胞基因组有23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升高,35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降低(P<0.05),这些基因几乎涉及主要生精过程。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Aldh7a1和Rpe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交通性污染物使子代雄性睾丸发生DNA甲基化的改变,可
能是导致现代社会男性生殖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胃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但仍然占全人类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同时在肿瘤性死亡的病因中居第二位。胃癌的发病是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目前已发现许多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表基因的改变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机制。本文就胃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 4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7.9%和37.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重度吸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较小的肿瘤组织中的有较高的发生率(P<0.05).而且,重度吸烟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中亦可检测到AS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论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较高的发生率.ASC基因启动子的频繁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并且ASC基因甲基化有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12.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多阶段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对胃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表观遗传学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变体、基因组印记的缺失等,其中胃癌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最为重要,其改变能使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15.
16.
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研究比较成熟的一种修饰形式,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在此详细论述了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与肿瘤基因/抑癌基因间的关系,目的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细胞表观遗传学修饰,是继基因突变和基因缺失之外,致抑癌基因失活的第3种机制。现已证实,DNA甲基化是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存在于多种肿瘤中。近年来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现重点阐述DNA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关系及DNA甲基化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湖南地区20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AS患者(AS组)以及12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其中200例AS患者的诊断符合美国1984年纽约标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胞嘧啶延伸法检测DNA甲基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特异免疫测定法检测红细胞叶酸浓度。结果 AS组患者MTHFR基因位点C677TT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0%比5.0%;χ2=9.874,P=0.002)。AS组的血浆Hcy浓度为(18.71±2.4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97±2.93)μmol/L(t=24.402,P<0.001);其中,MTHFR基因位点C677CC和C677CT基因型组的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8.31±1.94)(q=12.088,P=0.01)和(17.80±2.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23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DAPK、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0.86%(14/23)、52.17%(12/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4%(3/23)、8.69%(2/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DAPK基因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