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该实验制备通窍散瘀方微乳,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刺激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以葛根素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合适的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再通过伪三元相图,优化微乳处方。[结果]得到制剂处方为EL35,2丙二醇-IPM-水,四者比例为29.23∶29.23∶5.18∶36.34(W∶W∶W∶W)。得到的O/W型微乳,外观澄清透明,PH均值约为5.31。透射电镜下观察,圆整、均匀。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平均粒径约为17.86 nm,Zeta电位约为-4.90。葛根素载药量约为:68.64 mg/g,芍药苷载药量约为26.96 mg/g。通过大鼠鼻中隔切片,研究通窍散瘀微乳和通窍散瘀溶液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损伤性作用及可逆性。[结论]结果显示通窍散瘀微乳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葛根素的载药量,并且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可为通窍散瘀方给药提供新的剂型。微乳的刺激性小于溶液,且微乳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SD大鼠急性鼻炎模型鼻腔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用物理方法制作共得30只SD大鼠急性鼻炎模型,平均分3组,分别为:黄体酮滴鼻组、炎症组、炎症-生理盐水滴鼻组.分别以黄体酮和生理盐水滴鼻4d后取鼻腔黏膜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1)用黄体酮滴鼻液治疗的SD大鼠鼻腔黏膜上皮完整,纤毛整齐,腺体开放不多;(2)用或不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治疗的SD大鼠鼻腔黏膜上皮纤毛倒伏,上皮结构散乱,上皮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3)鼻腔分泌物涂片示黄体酮滴鼻液治疗的SD大鼠有少许中性粒细胞,而用或不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治疗的SD大鼠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4)Hoechst染色:用黄体酮滴鼻液治疗的SD大鼠鼻腔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1.583±0.28)/视野]明显少于用或不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治疗的SD大鼠[分别是(2.85±0.285)/视野和(4.8±0.715)/视野].结论:黄体酮对SD大鼠急性鼻炎模型鼻腔黏膜上皮具有保护和抗凋亡作用,同时具有维持黏膜各层的完整性和减轻鼻黏膜水肿、减轻黏膜卡他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脂质微球在大鼠鼻黏膜吸收的特性。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TMPP溶液浓度、TMPP脂质微球浓度对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TMPP脂质微球和TMPP溶液的鼻吸收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2.0ml/min时,TMPP脂质微球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有最大值;在浓度为0.25~1.0mg/ml范围内,TMPP溶剂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而TMPP脂质微球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同浓度TMPP溶液比较,TMPP脂质微球吸收更快,鼻黏膜随时间延长吸收量更高。结论将TMPP制备成脂质微球能促进药物在鼻黏膜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葛根素微乳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葛根素胶束进行对比,研究葛根素微乳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和酚红浓度.结果 葛根素微乳和胶束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8 2,0.021 8 h-1,葛根素微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百分率依次为13.86%,15.52%,20.13%,26.58%.结论 葛根素微乳在肠道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葛根素微乳在结肠、回肠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5.
川陈皮素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制备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以期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测定川陈皮素自微乳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初步考察其稳定性;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回流液中药物的浓度,考察药物的吸收。结果:制得的川陈皮素自微乳平均粒径为(17.9±1.5)nm,Zeta电位为-4.9mV,稳定性好。川陈皮素微乳在空肠的吸收速率最快,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298±0.0507)h-1;川陈皮素胶束在空肠段的吸收显著低于微乳组(P<0.05)。结论: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稳定,微乳对川陈皮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微乳对大鼠鼻黏膜刺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静微乳经鼻给药后对大鼠行为及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索开发新型复方制剂。方法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空白微乳组、空白溶剂组、醒脑静微乳组(载药量为84.4g/L)、醒脑静滴鼻液组(载药量为84.4 g/L)以及生理盐水组,每组25只,各组每日给药3次,每次每鼻孔定量注入50μL相应液体,连续给药7 d,于给药1、4、7 d和停药1、2周后,取鼻中隔黏膜,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各组鼻腔给药后,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反应。切片观察可知空白微乳组、空白溶剂组与醒脑静微乳组给药7 d后对大鼠鼻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且刺激性相当(P>0.05),但损伤于停药1周后即恢复正常;醒脑静滴鼻液组给药7 d后对大鼠鼻黏膜刺激性显著高于微乳组(P<0.05)。结论醒脑静中成分对大鼠鼻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但将其制成微乳后可减少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性且损伤于1周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测定黄柏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并运用3p97程序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774.3(mg·L)/min肾排泄速度常数(Ke)=7.285×10-3L/min,吸收速度常数(Ka)=4.166×1012L/min,吸收半衰期[T1/2(Ka)]=16.64min,肾排泄半衰期[T1/2(Ke)]=95.15 min,出风时间[T(peak)]=50.73 min,最大血药浓度[C(max)]=3.898 mg/L.[结论]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分布.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鼻粘膜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褪黑素鼻粘膜吸收规律。方法 :观察褪黑素在大鼠鼻腔洗出液中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 ,以大鼠在体鼻循环为实验模型 ,研究褪黑素鼻粘膜吸收规律。 结果 :褪黑素在鼻粘膜洗出液中稳定性良好 ,在鼻粘膜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褪黑素鼻粘膜吸收常数不随药物浓度发生变化。结论 :褪黑素在鼻粘膜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其在鼻粘膜平均吸收速率常数为 1.0 5 4× 10 -2 min-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柴方中有效成分经鼻给药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和单向灌流的模型,HPLC测定灌流液中α-细辛脑和柴胡皂苷a的量,考察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不同配伍比例对柴胡和石菖蒲中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药物质量浓度对柴胡皂苷和石菖蒲挥发油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影响,配伍后石菖蒲挥发油对柴胡皂苷的吸收速率常数有影响。结论:石柴方中的柴胡皂苷和石菖蒲挥发油均能透过鼻黏膜吸收,但配伍使用后石菖蒲挥发油抑制柴胡皂苷的鼻腔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橙皮苷(HDN)自微乳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以HPLC法测定循环液中的酚红和药物浓度,观察不同肠段、给药浓度及不同剂型因素对药物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HDN自微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部位均有吸收,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浓度对药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阳通窍中药复方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C6胶质瘤细胞大鼠颅内接种,建立脑胶质瘤模型。磁共振成像(MRI)条件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温阳通窍复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3周后取脑胶质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指标。[结果]MRI检测表明体内实验成功构建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动物相比,给药组动物肿瘤微血管减少,可见变性坏死瘤细胞,瘤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高剂量治疗组略强。温阳通窍给药组SDF-1、CTGF、b FGF较对照组呈降低趋势。[结论]温阳通窍中药复方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确有抑制作用,该作用或许与肿瘤组织中SDF-1、CTGF、b FG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辛镇痛液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附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ET-1和NO。[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血液流变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大鼠表征证明造模成功。麝香舒活精组、金辛镇痛液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大鼠血浆ET-1减少,而NO明显增多,P<0.01或P<0.05。[结论]金辛镇痛液对血瘀证模型大鼠有着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方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鼻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通窍方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分级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础上联合应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AR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 vs 84.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7.1% vs 20.0%)(P <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AR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活血化瘀治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7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每日2次,每次6粒(2.4 g),2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刺痛或痛有定处为3.3±1.5,舌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为3.3±1.6,脉涩或无脉为3.2±1.4,肌肤甲错为3.8±1.7,机体麻木或偏瘫为3.3±1.4,善忘为3.1±1.4;较之对照组(分别为4.2±1.5、4.3±1.7、4.2±1.6、5.6±2.3、4.0±1.6、4.3±1.7)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颗粒对A,JL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鼻渊通窍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00%(33/5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4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及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鼻窦、脓涕及鼻甲充血肿胀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改善鼻窦腔黏膜炎性来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几种辅料(油酸、油酸钠、十八胺、维生素E醋酸酯、吐温80)对葛根素液晶纳米粒粒径、电位、包封率的影响并择最优辅料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素液晶纳米粒,以粒径、Zeta电位、pH、包封率为指标筛选最适宜的稳定剂,并考察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维生素E醋酸酯最适合作为液晶纳米粒的稳定剂,得到制剂的粒径半径为(94.62±3.18)nm,电位为(-37.47±1.550)mV,体系pH是8.70,包封率可达到92.14%±0.3827%,并且可使周内包封率保持90%以上。[结论] 维生素E醋酸酯可显著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使纳米粒分散良好,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