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3.0T TOF-MRA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个月~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0T TOF-MRA判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栓塞情况的准确度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合原图像(SI)观察后,准确度提高到75.0%,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0T TOF-MRA对判断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T TOF-MRA结合原图像(SI)观察在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栓塞情况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一种无创随访手段;但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度低,通过优化序列参数的方法可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1~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均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T TOF-MRA对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95.7%,总准确率为93.8%;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3.8%,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TOF-MRA在判断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载瘤动脉通畅性上,与DSA结果比较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常规手段。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获得更优质的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MRA阳性及不确定性结果应个体化分析,必要时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远期随访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时间飞跃法MRA(3D TOF-MRA)对38例患者用弹簧圈栓塞3年以上的3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扫描,并同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对MRA图像显示的动脉瘤的残留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8个动脉瘤中,DSA证实稳定33个,复发5个,载瘤动脉通畅36例,闭塞2例;MRA发现动脉瘤稳定32个,复发6个,载瘤动脉通畅34例,闭塞4例。MRA判断动脉瘤残留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2.0%;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3.0%;判断载瘤动脉是否通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100%。结论:3D TOF MRA是长期随访栓塞后颅内动脉瘤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但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结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时间1-2年内于同期接受DSA检查、MRA检查,评价MRA图像质量,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A对动脉瘤残留、复发及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判断价值。结果 45例患者MRA影像质量评分为(3.16±0.57)分,优良率为86.67%(39/45);MRA判断动脉瘤残留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00%、86.67%、84.44%,与DSA随访的Kappa值为0.656;MRA判断动脉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3%、92.31%、91.11%,与DSA随访的Kappa值为0.663;MRA判断载瘤动脉通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10%、100.00%、88.89%,与DSA随访的Kappa值为0.497。结论 MRA对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残留、复发及载瘤动脉通畅性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但对其中不确定结果,临床应做个体化分析,必要时结合DSA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造影增强(contrast enhance,MRA,CE-MRA)与时间飞跃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technique,MRA TOF-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二者对头颈部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头颈部动脉瘤患者共100人,经手术或DSA证实头72个动脉瘤病灶,所有患者均行TOF-MRA与CE-MRA检查,对TOF-MRA与CE-MRA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二者对头部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对合并出血的动脉瘤的显示,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评价比较。[结果]CE-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97.2%(70/72)、特异性100%(28/28)、正确率(98%);TOF-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83.3%(60/72)、特异性46.4%(13/28)、正确率73%,配对χ^2检验显示二者的敏感性(χ^2=8.1)、特异性(χ^2=13.1)、正确率(χ^2=12.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TOF-MRA未显示14例合并出血动脉瘤病灶,CE-MRA对该14个动脉瘤均做出准确评价;TOF-MRA显示37例瘤腔内血栓中16例证实为伪影,CE-MRA对21例瘤腔内血栓均做出准确评价。[结论]TOF-MRA可以作为疑似头部动脉瘤患者的筛选检查,当临床高度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瘤而TOF-MRA无异常发现,或由于合并颅内出血TOF-MRA无法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瘤,以及需要对瘤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做出准确评价时应选择CE-MR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缺血性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34例(2.8%)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其中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6例、术后症状性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02)、吸烟(P=0.050)、动脉瘤最大径>10 mm(P=0.005)与缺血性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OR=3.192,P=0.003)、吸烟(OR=2.956,P=0.022)、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915,P=0.004)为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并发症的永久性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8.8%(3/34)和2.9%(1/34)。结论 高血压病、吸烟、动脉瘤最大径>10 mm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胡婷婷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学》2020,41(9):1009-101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tlas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优缺点,为临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采用Atlas支架辅助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术后近期临床效果、复发率,并通过随访,观察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行Atlas支架辅助栓塞术,所有支架成功植入并释放,成功率为100%。无术中、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6个月,40例手术患者中有34例患者在术后3~6月内行全脑DSA复查,1例患者出现瘤颈轻度复发(1/34,2.94%),未见支架移位、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及载瘤动脉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也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神经功能受限加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Atla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1.5T的MR血管成像(MRA)在可脱落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65例接受可脱落弹簧圈治疗的患者在栓塞术后3至12个月行DSA和1.5T的MRA检查。MRA图像评价有无动脉瘤的残留,DsA作为参考标准。结果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可信区间(CI):51.9~95.7%),100%(97.5%CI:93.5—100%)和95.7%(95%CI:88.0—99.1%)。阳性和阴性预测率为100%和94.8%。DSA与MRA的评价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T的MRh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技术结合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采用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22例25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支架植入技术及栓塞情况。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DSA复查。结果 22例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到位情况满意,载瘤动脉通畅。18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5枚近完全栓塞(95%~99%),2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DSA复查,24枚动脉瘤未再显影,1枚动脉瘤瘤颈部分残留,形态规则,术后两次造影无明显变化,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狭窄,所有患者未再发出血。结论 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靠,动脉瘤栓塞致密,载瘤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RA与DS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一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多普勒超声明确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行双下肢MRA和DSA检查,经过2位放射专家分别对获得的MRA图像做评估,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在下肢远端血管流出道显示上优于DSA,但是MRA存在的静脉重叠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小腿加压MRA可以用来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PC—MRA、TOF—MRA和CE—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的比较分析,探讨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2例、12处狭窄(右侧4例,左侧8例),所有患者均行PC—MRA、TOF—MRA、CE—MRA和DSA检查。对三种MRA方法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12例患者中,共12处狭窄(无名动脉4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8处)。TOF—MRA对狭窄均未做出定性诊断,未能对窃血做出定性诊断与定量分析;CE—MRA对12处狭窄的定性诊断准确,对狭窄程度判断7例准确,对狭窄长度的诊断10例准确,对8例窃血定性诊断准确,不能对窃血进行定量分析;PC—MRA对所有12例窃血定性诊断准确,并做出定量分析。[结论]PC—MRA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窃血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CE—MRA能够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可对部分锁骨下动脉窃血进行定性诊断但不能做定量分析,TOF—MRA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能力有限;综合运用PC—MRA和CE—MRA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狭窄做出全面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59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组92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男性3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7.90±12.02)岁;单纯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14.
朱宗锦  刘保华  袁璞  聂文臣  刘厚强  徐瀚 《安徽医学》2022,43(11):1272-1275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LVIS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动脉瘤CT特征,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残疾、植物生存、死亡数差异。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最大瘤体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瘤体垂直高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及瘤体高度及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3.3%)(P<0.05);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例数更高(P<0.05),术后残疾人数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植物生存、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比剂增强MRA与MR管壁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行3.0T HR-MRI多序列动脉瘤管壁成像的患者50例,共65例动脉瘤,其中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于检查前后行DSA检查,与DSA做比较,评估CE-MRA与MR-VWI对动脉瘤管腔形态学测量精准度;再对动脉瘤增强前后进行诊断分析,观察瘤壁情况以评估动脉瘤的不稳定性。结果 (1)21例行DSA检查的动脉瘤最大径均值为(12.35mm±8.57mm),CE-MRA和MRVWI在颅内动脉瘤最大径测量上的结果与在DSA上测量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1、0.118)。(2)65动脉瘤瘤体平均最大径为(6.9mm±6.1mm),动脉瘤管壁增厚及瘤壁增强率为41.54(27/65),瘤壁强化情况与瘤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瘤体的增大,瘤壁强化率呈增高趋势。结论 CE-MRA与MR-VWI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精准显示动脉瘤管腔的形态学结构,也可以较传统的MRA提供更多的瘤壁信息-如瘤壁的增厚强化、附壁血栓等,对颅内动脉瘤管壁的不稳定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1.5、3.0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及量化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临床怀疑惠有脑血管病变的受试病人,其中55例行1.5TMRA扫描(3DTOF序列),另55例行3.OTMRA(3DTOF序列)扫描。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像及常规DSA图像下测定脑血管狭窄程度,以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为参考。结果:对于脑血管狭窄的分级,1.5T、3.OTMRA与DSA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5%、90.5%。在诊断明确后,1.5TMRA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8%;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7%、99%;总准确率为94%。同时,3.0TMRA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9%,PPV及NPV分别为91%、99%,准确率为96%。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疾病的测定,DSA与1.5TMRA(P=0.31)、3.0TMRA(P=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TMRA与3.0TMRA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0)。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MRA的3DTOF序列能够作为DSA之外的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且3.0TMRA稍优于1.5TM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