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 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 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直肠癌术前放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对10 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患者分别进行3 野3DCRT、9 野IMRT 和HT 的计划设计,统一给予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pGTV) 处方剂量56.25 Gy( 分25 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PTV)50 Gy( 分25 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结果 3 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除3DCRT 计划外,IMRT 计划和HT 计划均能满足各危及器官剂量限制要求。靶区( 包括pGTV 和PTV) 适形指数HT < IMRT < 3DCRT,pGTV 剂量均匀指数HT < IMRT 及3DCRT。对危及器官的保护IMRT 和HT 优于3DCRT,HT 优于IMRT。3DCRT、IMRT 和HT 计划的小肠V 15 分别为(304.7±113.2) cc、(283.5±124.8) cc 和(240.7±102.0) cc,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此处方剂量模式下,3DCRT 计划无法满足危及器官剂量限制要求。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放疗中IMRT 和HT 计划在靶区适形度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明显优于3DCRT 计划。HT 较IMRT 计划进一步降低了小肠、膀胱、骨盆及股骨头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鼻咽癌勾画海马组织作为危及器官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鼻咽癌海马组织勾画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制定双弧VMAT与7野IMRT两种计划。在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条件下,新增海马组织作为危及器官进行优化计算,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均匀指数、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监测单元与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种技术均能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VMAT技术较IMRT技术具有更好的靶区均匀性与适形性(均P<0.05);VMAT技术较IMRT技术在海马组织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上分别减少31.7%、42.7%(均P<0.05),10Gy剂量体积、5Gy剂量体积分别减少46.3%、27.2%(均P<0.05);在晶状体的最大剂量上减少38.7%(P<0.05);在监测单元与治疗时间上,VMAT技术较IMRT技术也均减少(均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进行海马组织勾画后,VMAT技术较IMRT技术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4.
杨静  白雪  苏锋  赵凯 《浙江医学》2015,37(20):1674-1676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快速拉弧照射(RapidArc)技术之间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放射治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例鼻咽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均采取IMRT与RapidArc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采取统一剂量归一方法(PTVV=95%)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RapidArc技术相比IMRT技术有部分更高的靶区照射剂量(均P<0.05)。对于危及器官,RapidArc技术将会使脑干和脊髓受到更高剂量的照射(均P<0.05),其它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apidArc技术在剂量学上相比IMRT技术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IMRT)和7 野- 静态IMRT 在伴腹膜后淋巴 结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优缺点,为临床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 2019 年12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26 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螺 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所有计划处方剂量: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G)总剂 量6 020 cGy,分28 次照射,共6 周完成;临床靶区的计划靶区(PTV-C)总剂量5 040 cGy,分28 次照射,共 6 周完成。比较3 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 转IMRT 组PTV-G 的适形指数(C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均匀指数(H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转IMRT 组PTV-C 的CI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靶区平均照射剂量(Dmean)较 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直肠及膀胱40 Gy 剂量受照射的体积(V40)和Dmean、脊髓 Dmean 和靶区接受最大剂量(Dmax)值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 组低(P <0.05);容积旋转IMRT 组直肠及膀胱V40 和Dmean、脊髓Dmax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膀胱V40 较容积旋转IMRT 组高,而直肠V40、膀胱Dmean、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容积旋转 IMRT 组低(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骨盆V20、V30、V4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容积旋转IMRT 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容积旋转IMRT 组的机器输出量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P <0.05)。 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在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 IMRT 技术,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 技术,对射束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7野固定野调强(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两种放射治疗技术在前列腺癌放疗计划独立验算中的剂量差异,并检查±5%的验算差异作为IMRT/VMAT计划执行阈值的合理性。方法 使用基于蒙特卡罗的商业验证软件VERIQA对22例前列腺癌的IMRT/VMAT计划进行验算分析。危及器官限量参考临床常规要求,靶区接受标准为100%处方剂量要包饶95%计划靶区(PTV)体积。使用均值±标准差比较计划系统和验证软件间的剂量差异。结果 在前列腺癌靶区的剂量验算比较中,7IMRT与VMAT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的比较中,7IMRT计划中膀胱的平均、中位、最大剂量以及直肠的最小、平均、中位剂量的验算差异较VMAT计划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计划中7IMRT与VMAT关于靶区的剂量验算差异具有一致性,局部剂量差异在±1%以内。对于前列腺IMRT/VMAT计划,±1%的验算差异或可作为调强计划执行阈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简化调强适形放疗计划(sIMRT)与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在胸段食管癌放疗靶区、照射野参数及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接受sIMRT计划及IMRT计划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计划靶区剂量均为2 Gy/次.比较IMRT计划与sIMRT计划在放疗靶区、照射野参数及危及器官剂量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术后采用盆腔四野盒式照射(FFBT)及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将63例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患者接受四野盒式放疗(FFBT),32例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MRT)。盆腔放疗总剂量:48~50 Gy/24~25 F/5 W,同期接受顺铂每周40 mg/m2(4~6周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以及3年局控率、总生存率及毒性反应。结果 I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均优于FFBT( P<0.05),IMRT组患者小肠、膀胱及直肠V40(40 Gy剂量照射时危及器官的体积百分比)较FFBT组低( P<0.05)。3年总生存率IMRT和FFBT分别为92.5%和88.4%,3年局部控制率IMRT和FFBT分别为95.6%和9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RT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晚期直肠反应和膀胱反应的发生率低于FFBT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采用IMRT的生存率和局控率与FFBT相当,但有保护危及器官、降低毒性反应发生率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荐IMRT为此类患者术后放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癌患者术前全程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质量保证的经验。方法采用面罩固定头部,通过CT(或MRI)确定治疗中心点、验证等步骤,采用弧形旋转照射治疗方式。结果放疗结束后无一例视神经损伤、放射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急性反应轻。结论上颌窦癌患者采用IMRT放疗,剂量分布理想,疗效确切,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眼球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俐  刘翔宇  唐新生  严伟  舒晓镭  孙世良 《重庆医学》2007,36(14):1414-1415
目的 探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两种方法,从剂量学上探讨设野的合理性.方法 对鼻咽癌常规设野和调强放疗的治疗范围和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照射计划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IMR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减少.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无论是在靶区的剂量分布,还是保护正常组织都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脊柱适形调强放疗(IMRT)和普通放疗对犬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证明脊柱IMRT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选取纯种比格犬16只并随机分为IMRT组和普通放疗组,模拟犬胸9~10椎体肿瘤,以IM—RT和普通放疗2种方式分别对2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50、70Gy剂量的放疗,于放疗3个月后活杀取材,取相同部位、相同位置的胸9~10节段脊髓材料行HE染色、电镜观察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脊髓中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定量检测脊髓中凋亡神经元。结果:照射3个月后可观察到脊髓损伤,IMRT组脊髓神经元以可逆性损伤为主,而普通放疗组以凋亡为主。相同剂量的放疗,IMRT组细胞凋亡指数[放疗剂量为50、70Gy时分别为(1.2&#177;0.7)%、(2.5&#177;0.8)%]均低于普通放疗[放疗剂量为50、70Gy时分别为(7.3&#177;1.1)%、(11.3&#177;1.4)%];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量IMRT组[放疗剂量为50、70Gy时分别为(3.2&#177;O.6)、(5.1&#177;1.o)]明显低于普通放疗组[放疗剂量为50、70Gy时分别为(13.6&#177;3.1)、(18.9&#177;2.4)]。结论:照射3个月后脊髓中存在着明显的放疗迟发反应。通过放疗后脊髓神经元形态学、神经元凋亡指数、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等指标的测定结果提示脊柱IMRT的脊髓安全性远优于普通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热疗、化疗治疗术后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2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方差分析单纯采用IMRT与联合热疗、联合热化疗的差异,并分析放疗量效之间的关系和内生场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单纯IMRT治疗有效率为63.16%,IMRT联合热疗有效率为78.52%,IMRT联合热、化疗有效率为86.29%;放射治疗量DT<40Gy有效率为57. 69%,DT40~60Gy有效率为79.20%,DT≥60Gy有效率为89.78%;内生场治疗<4次有效率为68.37%,≥4次有效率为83.16%.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MRT联合热、化疗能更有效的控制术后乳腺癌进展.肿瘤量DT与疗效呈正相关;内生场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照射模式对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克隆形成实验(courtenay assay),检测不同照射模式下CNE-2细胞的存活分数(SF),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运用四氮唑蓝法(MTT)进一步验证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结果:分别给予CNE-2细胞0、1、2、4、6、8 Gy的照射后,CNE-2细胞的SF值随照射剂量增加逐渐下降,并且在相同的剂量点,模拟调强照射(IMRT)组的SF均高于常规照射组;根据线性二次方程拟合CNE-2细胞存活曲线,α常规>αIMRT,β常规>βIMRT,N常规相似文献   

14.
胸上段颈段食管鳞癌调强放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对胸上段颈段食管鳞癌局部控制、生存情况及放射性损伤。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调强治疗组26例,使用拓能公司Venus调强放疗计划系统,5~7野动态调强,2.0~2.4Gy/次,5次/周,TD:60~66Gy;常规治疗组20例,2.0Gy/次,5次/周,TD:60~66Gy。结果1年局部控制率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65.38%(17/26)60%(12/20),χ2=0.1407,P〉0.05;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3.85%(14/26);40.0%(8/20),χ2=0.8685,P〉0.05,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16/26),46.15%(12/26)和55%(11/20),35%(7/20);卡方值分别为χ2=0.1993、0.5801,P值均大于0.05。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级以上放射性肺炎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7.69%(2/26);45%(9/20);χ2=8.648,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局部控制和生存稍有优势,而二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庞学利  肖红  李建军  谭崇富  王希  曾勇  邓鹏  江湛 《重庆医学》2007,36(20):2055-2056
目的 探讨KV-X线CB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位置精度保证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瓦里安23EX影像引导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治疗前分别行锥形束CT(CBCT)扫描,12例患者共扫描102次,系统自动与计划CT重建影像进行比较,获得在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的位置误差数值,并校正之.结果 本组治疗摆位精确度高,在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的位置误差值分别为(0.25±1.22)mm、(0.16±0.95)mm和(0.08±0.78)mm.结论 本组治疗准确可靠,KV-X线CBCT对于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高质量准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调强计划膀胱体积剂量,探讨合适的膀胱体积剂量限制参数。方法以膀胱D40<40 Gy(计划一)及D2cc<49 Gy(计划二)分别设计调强计划,靶区及其余危及器官限制条件相同,比较两个调强计划膀胱各水平体积(90%、70%、50%、40%、30%、10%、2cc)剂量D90、D70、D50、D40、D30、D10、D2cc、膀胱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及靶区和其余危机器官剂量。结果计划一与计划二PTV及除膀胱外OARs体积剂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计划一膀胱D90、D70、D50较计划二低,分别为(10.1±0.4)Gy vs(12.0±0.6)Gy、(20.2±0.7)Gy vs(21.9±0.9)Gy、(30.2±1.1)Gyvs(30.7±1.2)Gy,(P均<0.05)。计划一膀胱D30、D10、D2cc、Dmax较计划二高,分别为(43.0±0.6)Gy vs(42.6±0.5)Gy、(46.7±0.7)Gy vs(45.9±0.8)Gy、(49.1±0.4)Gy vs(48.5±0.2)Gy、(49.7±0.3)Gy vs(49.3±0.3)Gy(P均<0.05)。两个计划膀胱D40及Dmean相似,分别为(38.5±0.9)Gy vs(38.4±1.0)Gy、(38.7±0.7)Gy vs(38.8±0.7)Gy,(P均>0.05)。结论 D2cc替代D40作为膀胱的限制剂量参数具有临床可行性,且为靠近靶区的膀胱壁组织提供了更好的剂量学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部彩超联合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 A 组(颈部彩超组)43例和 B 组(对照组)43例 。 A 组放疗前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作为累及野照射,二组均行调强放疗。操作方法:95%的 PTV(计划靶区)所受剂量作为处方剂量,采用5野的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62~66Gy/31~33次,5次/周,随访时间36~60个月,观察局控率、颈转率、远转率、生存率。结果二组对照研究可以看出,A 组在1、2、3年颈转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远转率和生存率方面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结论颈部彩超在食管癌的调强放疗中可作为颈部照射野的依据,能降低食管癌的颈部转移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行盆腔调强放疗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ⅠB—Ⅱ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行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IMRT组有31例;常规组29例。放疗期间同步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135mg/㎡D1;奈达铂(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30mg/㎡D2-3。结果: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60例患者总的3年无病生存率86.7%,5年无病生存率76.7%。其中调强组和常规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5%和79.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9%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54.8%和100%;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38.7%和72.4%;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表现Ⅰ~Ⅱ级,以常规组临床症状明显。骨髓抑制2组无统计学差异。31例调强组有5例转移为腰椎骨转移和肺、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1例野内复发。29例常规组9例转移分别为腹膜转移、肝转移、骨转移和4例野内复发。结论:尽管骨髓抑制未能显示统计学差异,但调强组比常规组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升高,且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调强组显著低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