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茵栀黄1:3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口服婴儿葡萄糖粉配制成浓度为5%-10%葡萄糖溶液,每次20mL,每日3次。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29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8例,无效2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6、8d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杨泽民  冷建刚 《安徽医药》2013,34(7):941-94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于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9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维持母乳喂养;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外,加用茵栀黄口服液1 ml.kg-1.次-1,3次/d;治疗5 d后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治疗组在黄疸消退时间及总胆红素下降值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母乳性黄疸患儿有良好疗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退黄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2月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有关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 042例和9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痊愈率大于对照组[RR=0.68,95% CI (0.62,0.76),P<0.01]、黄疸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MD=1.97,95% CI (1.77,2.17),P<0.01]、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MD=10.64,95% CI (9.07,12.20),P<0.01],亚组分析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小于对照组[RR=1.96,95% CI (1.23,3.13),P<0.01];亚组分析显示观察组ADR发生率小于空白对照组[RR=2.51,95% CI (1.12,5.66),P=0.03],但与茵栀黄口服制剂组[RR=1.98,95% CI (0.90,4.33),P>0.05]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组[RR=1.45,95% CI (0.62,3.39),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持续时间,加快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并给予肝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1—2mL/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5d。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胆红素水平不断降低,治疗第3天、第5天,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6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抚触护理,2组同时接受常规治疗,均治疗7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胆红素下降幅度、黄疸消退时间、胎粪第1次变黄时间及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胎粪第1次变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幅度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抚触护理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具有更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及促进黄疸症状消退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谷胱甘肽,0.6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2.5 mL/次,3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生化指标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黄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肝功能,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菌栀黄颗粒,6d后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1%,治疗组为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72h胆红素下降值、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所需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4组,即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组、培菲康散剂组以及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0例。比较四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率97.5%,与对照组52.5%、茵栀黄口服液组77.5%、培菲康散剂组7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也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相对于其他三组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膜除去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采用Sapphire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黄芩苷12.5~200μg·m 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97.2%,RSD≤0.6%。结论所用前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可减少大分子物质对色谱柱的损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160例,随机分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5d退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8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驱黄药物联合光照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菌栀黄颗粒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菌栀黄颗粒在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有独特之处,退黄快、效果佳,与传统治疗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共接诊黄疸新生儿527例,从中随机抽取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黄疸的复发状况及患儿的胆红素(TC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复发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C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防腐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该制剂在防腐剂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3.7)(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紫外检测器;苯甲酸以228 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有效治疗下,2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可以结合临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接受治疗的ABO溶血性黄疸患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 H 4)治疗,剂量为1 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1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变化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和GESEL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BNA和GESELL评分升高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80例患儿的临床情况和发病因素采用光疗、药物治疗等进行治疗。结果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经过光疗和药物治疗后,3d后治愈2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本文中,80例患儿经过光疗和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春新  沈剑虹  倪艳华 《中国药房》2011,(20):1872-187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60例,随机分成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一组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二组予退黄合剂口服,对照组未用药。用药5d后,观察3组患儿胆红素浓度平均下降幅度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一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二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治疗二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组总有效率和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药物,其疗效与退黄合剂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可解决不少医院因无条件配制退黄合剂而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20.
不同茵栀黄制剂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  高忻  张敏 《安徽医药》2012,16(1):98-10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与注射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11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茵栀黄口服和静脉治疗两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变化。结果茵栀黄口服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72.1±22.9)μmol.L-1,总有效率98.6%,茵栀黄静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80±58.1)μmol.L-1,总有效率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剂佐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