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法与间断氧气雾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该院64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持续氧气雾化法)和观察组(间断氧气雾化法),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度(65.5%)略优于对照组(5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管损伤、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雾化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间断氧气雾化法在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节约雾化液方面略优于持续氧气雾化法。  相似文献   

3.
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氧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12月收治的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应用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征、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结果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患者在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痰培养阳性等各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45,6.91,5.67;P〈0.05)。结论改良后呼吸机管路给氧气道湿化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氧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米颖  王莹 《天津护理》2018,26(6):73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湿化方式氧疗对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脱机成功率。方法:选择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脱机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HME进行气道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48 h脱机成功率、气道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48 h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脱机24 h后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满意,增加患者氧疗的舒适度,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  相似文献   

5.
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西平  周静  于艳静 《现代护理》2006,12(26):2453-2454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B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排痰,2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前和雾化吸入15 min后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粘稠度等指标。结果2组雾化吸入前后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痰液粘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均加快,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2例患者有轻微气喘,与雾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有雾化药液浓度高,颗粒小,对生命体征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操作简便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B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排痰,2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前和雾化吸入15 min后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粘稠度等指标.结果 2组雾化吸入前后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痰液粘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均加快,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2例患者有轻微气喘,与雾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有雾化药液浓度高,颗粒小,对生命体征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操作简便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无创通气管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 将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60例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经无创通气管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行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时暂停无创呼吸机治疗,对2组患者雾化吸入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但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结束时心率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明显不适,喘息较治疗前好转,雾化结束后痰液易咳出.结论 经无创通气管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切雾化罩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的湿化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和间断呼吸道内滴入湿化液的传统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气切雾化罩。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于其呼吸道湿化前的血氧饱和度[(95.5±1.6)%,P0.05]。两组患者在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气切雾化罩以氧气为动力无需电源,有效提高了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呼吸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机械加温加湿器与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在人工气道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超48 h的74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氧气雾化吸入行气道深化,研究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的方式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气道湿化后,研究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Z=-6.849,P<0.001);患者舒适率高于对照组(χ2=9.784,P=0.002),痰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于对照组(χ2=6.618,P=0.010)。结论 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利用机械加温加湿器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氧气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联合供氧沐舒坦雾化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将16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氧气湿化器对氧气加温湿化,同时采用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沐舒坦;对照组用传统的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持续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痰液黏稠度、气喘缓解时间和痰鸣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呼吸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气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沐舒坦雾化联合供氧加温湿化可提高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型雾化用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起,我院开始使用新型雾化用氧气吸入器配合扶舒清对我科需要吸氧的130例患者进行氧疗,在吸氧的同时对其中57例需要雾化治疗的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并观察患者用氧及雾化治疗的效果情况、氧气湿化效果、气泡噪声和吸氧、雾化吸入操作时间。结果:使用此新型产品能达到患者氧疗或雾化治疗的目的;经湿化后的氧气吸入呼吸道时感觉舒适,无异味;氧气经湿化液产生的气泡细小,无噪音;护士吸氧操作及雾化治疗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消毒成本降低;避免了吸氧的环节细菌污染及交叉感染。结论:新型雾化用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有效保证湿化效果的情况下能达到氧疗及雾化治疗的目的,能消除气泡噪声,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杜绝吸氧环节中的污染与患者交叉感染,临床应用可靠、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方法与传统超声雾化方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与传统超声雾化气道湿化方法,对其痰液的粘稠度、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病人痰液粘稠度及痰痂形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方法可预防痰液附着管壁,减少痰痂形成,对改善和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停止机械通气后采用高流速加温湿化氧疗序贯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8年9月—2018年10月选择入住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的7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病人停用机械通气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面罩进行氧疗,观察组病人停用机械通气后采用高流速加温湿化的方法进行氧疗,观察两组病人氧疗效果、痰液黏稠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氧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气道湿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速加温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氧合情况,改善病人痰液黏稠度,促进病人痰液排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救治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同质化气道护理的措施。方法重症脑损伤患者35例采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全过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人员定时评估吸痰指征,做好气道内吸引、气道湿化和气囊管理。结果 35例重症脑损伤患者在序贯性气管切开过程中病情平稳,手术顺利实施。结论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救治重症脑损伤中实施同质化气道护理举措,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质量,同时规范ICU护士危重症护理行为,对降低重症脑损伤患者并发症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0.45%盐水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45%盐水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0.9%盐水100ml进行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及氧气雾化,观察组采用0.45%盐水100ml进行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及氧气雾化。结果: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观察组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使用0.45%盐水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优于0.9%盐水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经氧气驱动雾化面罩24 h持续雾化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湿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气道粘膜出血、发生肺部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气管内滴入法,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71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评价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病人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加温湿化。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氧疗效果、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VEmax)、最大通气量(MVV)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加温湿化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保证其脑部供氧,提高气道湿化及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在人工气道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非伺服型加温加湿气道湿化与持续雾化湿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本科室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时间≥3天的危重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采用MR410加温加湿装置外加文丘里调节器控制氧流速,对照组15例采用持续雾化湿化治疗。分别监测两组3天后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气道痰液黏稠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气道温湿度、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湿化MR410非伺服型加温加湿优于持续雾化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