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疫区小型啮齿动物本底情况。方法夹日法和动物昆虫分类法调查动物密度、分布和体外寄生虫。结果总捕获率为9.91%(578/5802)。共捕获7种啮齿动物,小家鼠和子午沙土鼠分别占总数的47.9%和29.1%,荒漠区科氏三趾矮跳鼠,毛脚三趾跳鼠和子午沙土鼠分别占总数的36.8%,28.7%和21.8%。从5种鼠类获得6种体外跳蚤和7种体外寄生蜱螨。结论本次调查的小型啮齿动物和体外寄生物结果与以往调查结果相似,仅荒漠区科氏三趾矮跳鼠数量比过去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油田肖塘点位于塔中公路238公里处,距轮台县280公里。此处有四间营房车,四间平房。人员活动范围约有0.04km‘。周围视力所及范围内见不到任何植被和树木,属于完全流动沙丘。位1调查结果1995年,在营房周围共下央三次,采用一日线夹法,结果见表回。6月四、8日捕获的全为子午沙鼠,11日捕获35只除1只毛脚跳鼠外,其余全为子午沙鼠。6月11目有5~6级大风,可能对调查有一定影响。从199只子午沙鼠体上采蚤类3只,皆为同形客蚤;蚤指数为O.015;拣幼蟀7只。毛脚跳鼠体上末拣到蚤类。2讨论子午沙鼠几乎分布于新疆境内所有的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戈壁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本地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戈壁荒漠生境内捕夜行鼠,进行鼠密度、鼠体蚤调查,实验室进行鼠疫四步检验。结果居民区和荒漠区过渡地带布夜行夹200夹次,捕鼠17只。其中三趾跳鼠11只,占61.1%,为主要鼠种,柽柳沙鼠和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各3只,占17.6%,红尾沙鼠1只,占5.9%,从自毙三趾跳鼠及柽柳沙鼠体外寄生蚤同行客蚤各分离出鼠疫菌1株。结论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啮齿动物在该区域均有分布,而三趾跳鼠是参与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鼠种。  相似文献   

4.
1983年和1984年4~5月期间,对新疆霍城县西部荒漠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1种544只,其中大沙鼠和子午沙鼠是调查区啮齿类的优势种。前者密度为每公顷1.52只,后者的捕获率为3.3%;集蚤11种7365只,臀突客蚤是上述两种沙鼠的主要寄生蚤;以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共检验7种动物血清416份,结果皆为阴性。大沙鼠和子午沙鼠虽属区内优势种群,但其分布面积较小、不均匀、密度较低。初步认为,调查区内不会存在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霍尔果斯口岸及周边区域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区系,为预防控制该地区鼠疫传染病及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2010─2014年夏秋季节,在霍尔果斯口岸及其东南边境的塔克尔穆库沙漠,采用昼日弓形夹法调查大沙鼠、夹夜法调查小型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计数和分类鉴定,活体大沙鼠采心血、其他啮齿动物解剖取材(心、肝、脾和肺)并进行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2014年,在调查区共捕获大沙鼠136只,小型啮齿动物132只,隶属4科6属8种;大沙鼠为该地习见种,中哈合作中心区域小型啮齿动物的优势种为灰仓鼠,边境沙漠中为子午沙鼠;采集各种鼠体外寄生蚤745只,隶属5科9属11种,其中大沙鼠体外寄生的优势种是臀突客蚤和长吻角头蚤;在塔克尔穆库沙漠捕获的活体大沙鼠中,有2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鼠疫F1抗体阳性(IHA)1∶128和1∶64。结论调查区首次从活体大沙鼠血清中检测出鼠疫F1抗体阳性,提示2012年和2013年夏秋季节霍尔果斯口岸东南边境沙漠区域有大沙鼠鼠间鼠疫流行,因此,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组成与数量分布。方法采用鼠疫动物和昆虫监测方法,对捕获的鼠、蚤和螨类分类鉴定、统计计数。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4科5属5种,其中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小家鼠为区域优势种,子午沙鼠为常见种,黑线仓鼠为稀有种;发现寄生蚤1种,为长突眼蚤;革螨4科8属9种,其中仓鼠真厉螨占46.82%、格氏血厉螨占26.83%、毛足鼠赫刺螨占13.64%,为优势种;厩真厉螨占6.36%,常革螨未定种占4.09%,为常见种;淡黄赫刺螨占0.91%,阿尔及利亚厉螨、茅舍血厉螨和溜下盾螨分别占0.45%,为稀有种。结论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啮齿动物种类较多,其体外寄生蚤单一、革螨种类及数量丰富,目前该地区不具备动物鼠疫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分析 2009-2018年鼠疫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变化,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二连浩特地区2010-2018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15种1 423只,包括长爪沙鼠、子午沙鼠、大沙鼠、达乌尔黄鼠、赤颊黄鼠、小家鼠、黑线仓鼠、灰仓鼠、黄兔尾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羽尾跳鼠、黑线毛足鼠、小毛足鼠。主要宿主长爪沙鼠最高密度6.0只/hm2,最低密度0.12只/hm2,平均密度1.11只/hm2;捕获媒介蚤19种,鼠体染蚤率51.74%,鼠体蚤指数2.14;检出鼠疫菌48株、阳性血清25份,有7个年份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二连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并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组成与数量分布,为预防鼠传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鼠疫动物和昆虫监测方法,分类鉴定捕获的鼠和蚤并统计计数。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3目6科9属12种130只,其中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占37.69%)、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占29.23%)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占12.31%)为优势种,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占6.92%)、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占5.38%)、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 alaschanicus(占2.31%)、草兔Lepus capensis(占1.54%)和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占1.54%)为常见种;在沙坡头旅游区首次发现有大沙鼠R.opimus分布,为宁夏新记录,发现跳蚤3科6属7种,其中同形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占74.51%)为优势种,秃病蚤田鼠亚种Nosopsyllus laeviceps ellobii(占9.35%)、长突眼蚤Ophthalmopsylla kiritschenkoi(占8.50%)和细钩双蚤Amphipsylla tenuihama(占6.80%)为常见种,人蚤Pulex irritans(占0.28%)、长吻角头蚤Echidnophaga oschanini(占0.28%)和双蚤属未定种Amphipsylla sp.(占0.28%)为稀有种。结论中卫市沙坡头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种类丰富,沙坡头旅游区广泛分布有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及同形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其数量较多;该地区基本具备动物鼠疫流行的条件,需高度重视、适时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额济纳旗鼠类种群结构及现状.方法 在额济纳旗的策克嘎查和新西庙地区,参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5米夹线法捕鼠,梳捡捕获鼠体蚤,参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对剖检鼠肝、脾组织及鼠体蚤进行病原学检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验捕获鼠血清.结果 2002-2010年,鼠疫监测面积共291 km2,调查单公顷样方118个,捕获鼠1051只,平均鼠密度为8.91只/hm2,其中子午沙鼠526只,占50.05% (526/1051);长耳跳鼠175只,占16.65%(175/1051);大沙鼠154只,占14.65%(154/1051).剖检宿主动物1051只,培养蚤46组753匹,检测血清154份,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尚未发现动物鼠疫活动的迹象,由于子午沙鼠为当地优势鼠种,属高抗性啮齿动物,因此应加强对该地区的系统监测,防止发生动物及人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证塔里木盆地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的媒介能力.方法按业已通用的程序和技术.结果经实验证实该蚤的鼠疫菌感染率是83.33%,菌栓率为16.75%.用1~2只菌栓蚤叮咬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只能使宿主产生低下的血清学反应.结论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同型客蚤指名亚种鼠疫菌感染率、菌栓率、菌栓蚤传病能力及该蚤在子午沙鼠的体蚤指数等因素分析,表明该蚤在塔里木盆地实际上不具备促成子午沙鼠鼠疫流行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戈壁啮齿动物与媒介蚤的分布、生境、种类。方法在戈壁荒漠生境内捕获鼠种,调查洞群平均鼠数、鼠种的分布,梳检鼠体蚤并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夹捕法捕获鼠210只,有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洞群覆盖率为10.8%,洞群密度为8.4洞群/hm^2,有鼠洞群平均鼠为0.5只/洞;鼠群栖息率为92.7%,有鼠洞群密度为7.8只/hm^2,平均鼠密度为3.9/hm^2;染蚤鼠149只,获蚤数为3 464只,染蚤率为70.92%,其中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占总数的49.3%;血清学监测210份,其中5份血清阳性。说明调查区域内近期发生过沙土鼠鼠间鼠疫流行。结论初步掌握戈壁荒漠鼠类、蚤种,为开展类似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长期系统的调查鼠密度和血清学检测,对杜绝人间鼠疫暴发有着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鼠疫疫区夜行鼠寄生蚤种类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逐月捕获夜行鼠,梳检鼠体蚤,作种属鉴定并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二齿新蚤主要选择性寄生于黑线仓鼠,同型客蚤则以子午沙鼠为主要宿主。夜行鼠染蚤率和蚤指数消长曲线均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4月和10月。二齿新蚤的季节消长同夜行鼠寄生蚤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同型客蚤仅出现于4-8月份,以5、6、7月为高峰期。结论同一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其消长规律不同,研究当地不同宿主媒介蚤的种类和季节消长对于揭示鼠疫流行规律、有效预防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寄生状况与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探讨蚤类与小兽宿主间的生态关系。 方法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晨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按“一兽一瓶”的原则采集小兽体表寄生的蚤类。选用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体表寄生蚤类总侵染率(Rft)、蚤类总指数(Ift)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 结果 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除白尾鼹和巢鼠外,其余19种小兽体表都有蚤类寄生。采集到小兽体表寄生蚤类3 243只,属4科11属13种。洱海南边发现21种小兽和12种蚤,在3个方位中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洱海东边发现17种小兽和8种蚤,洱海西边发现13种小兽和7种蚤。大部分小兽宿主体表寄生两种以上的蚤类且群落结构复杂。不同方位的蚤类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蚤类的物种数高于洱海周边其他两个方位。 结论 洱海周边小兽体表蚤类寄生普遍,小兽体表蚤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主要由宿主体表微环境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大环境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了解和掌握不同蜱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这些群落在整个区域范围的多样性。 方法 2004年3~5月,按地理区域和生态景观类型选择塔里木盆地区域19个县52个不同生态景观为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并结合地质和植被环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该地区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 结果 调查点共采获蜱类5属10种18 181只,以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占35.7%)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占33.6%)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类。根据环境的地质类型,植被的种类、丰富度和覆盖度将该地区的生态景观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 结论 塔里木盆地存在着丰富的蜱类群落,且这些群落在该地区整个生态幅度上存在连续的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掌握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群落构成,及其与新疆出血热流行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在上、中、下游3个区段设立调查研究样方,采集家畜、啮齿动物和蜱类样本,采用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生态景观下宿主和媒介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检测蜱类样本的新疆出血热病毒携带率和家畜抗体携带率,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的相关性。结果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和蜱类群落组成简单,啮齿动物7种,以子午沙鼠为主,占73.6%,蜱类3种,以亚洲璃眼蜱为主,占98.4%以上:不同地理生态景观上,干旱、半干旱的沙质盐碱地是亚洲璃眼蜱和啮齿动物分布的最优生态景观;空间分布上,亚洲璃眼蜱在优生景观中的数量由上游至下游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一致,游离蜱指数分别为37.0、44.7和64.7;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3个区段羊血清抗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率由13.2%增加至43.1%,自然界中亚洲璃眼蜱病毒分离率由零增加至6.9%,亚洲璃眼蜱指数和羊血清CCHF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阳性率呈正相关(r=0.992)。结论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其自然界新疆出血热流行强度与疫源地宿主媒介及植被构成的丰富度密切相关,可因自然界中亚洲璃眼蜱指数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流行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的卫生检疫和疾病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不同物种进行分类鉴定、统计及分析。结果1999年8月~2000年6月在伊犁霍尔果斯和都拉塔两口岸及毗邻地区和伊宁市共布鼠夹2 000余夹次,捕获啮齿动物12种,与1983~1984年的资料合计为14种;寄生蚤10种,与既往资料报道共计18种;获得蜱类4种,革螨7种。结论该地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具一定流行病学意义,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