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均行CT检查,并按Savgcnt分类,根据分类分别进行临床处置。结果50例中,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11例(其中修补术2例,肾切除术4例,肾动脉栓塞术5例),痊愈49例,死亡1例。结论CT检查对急性肾损伤的分类明显优于B超和IVU,而且对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高,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表现。方法:对3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了CT诊断与手术证实。结果:脾周新月形等低密度混杂影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CT表现。脾包膜下血肿表现沿脾侧边缘向外新月形低密度影,增强脾实质明显强化,但血肿不强化。脾内血肿呈类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脾撕裂伤在脾实质内见低密度带。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胆囊癌的CT表现,提高胆囊癌的认识.结果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9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 胆囊窝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3例;胆囊壁局限性突向腔内肿块6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不规则增厚10例.肝脏侵犯11例;肝脏转移5例;胆道结石12例;淋巴结转移17例;胃窦及十二指肠受侵5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腹水4例.结论 胆囊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其CT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附3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方法对38例患者肺尖至肺底行螺旋容积扫描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形,浸润型。其特征性表现: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及均匀强化等征象。结论CT征象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CT平扫表现为胰腺区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且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无胰管、胆管的扩张及周围淋巴结的肿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妊娠破裂行输卵管成形术3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多次流产及盆腔炎症更增加了本病。因此,对本病的处理关系到以后的生育问题。我院近10年为37例此类病人实施了患侧输卵管成形。回访26例,再孕足月得子17例,宫外孕1例。 一、临床资料 1991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共完成异位妊娠手术672例。其中541例为有生育要求,并且在非休克状态下实施手术者。因术中发现14例患侧输卵管破碎严重,未能如愿完成手术,改为输卵管切除术,37例获手术成功。 1.一般情况 此37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37岁。经产妇21例,其中15例带有宫内节育器,5例曾因异位妊娠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70例患者,平扫可确定脾破裂诊断的52例,可疑脾破裂诊断的10例,未见异常8例,诊断敏感性88.6%、特异性74.3%。20例行CT平扫后增强扫描,全部患者均能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CT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非常重要,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分级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30例急性胰腺炎诊断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及分级评价。结果胰腺肿大,胰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部分病例胰腺坏死,部分腹腔积液。结论 CT对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非常高,有利于临床诊治、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CT、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胆管囊肿患者的B超、CT、PTC及MRI的影像学资料。结果B超和CT能清晰显示肝内较大的胆管囊肿,对肝内细小胆管囊肿及肝外胆管囊肿的显示不如MRI;PTC能较好地显示胆管树及胆管扩张情况,但操作复杂,有创伤,对某些合并症易漏诊;MRI能无创、多方位、多序列地显示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的影像学特点,其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无创、直观地显示肝内外胆道情况,可与PTC相媲美。结论对于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的诊断,MRI较其他检查方法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1例行CT扫描,均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14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个位于小脑半球。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7例。肉芽肿型6例,脑炎型4例,梗塞型1例。CT上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区,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结节或斑片状强化,局部脑萎缩表现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患侧脑沟增宽。结论:CT特征性表现结合血吸虫感染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共2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MPR、CPR、MIP、VR.结果:28例肺动脉栓塞累及肺动脉及各级分支共计125支,其中右肺动脉69支、左肺动脉56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均可清晰显示.结论: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栓子的形态及栓塞范围,其安全、快速、无创及诊断准确性在肺动脉栓塞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判断贲门癌外侵邻近器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贲门癌侵犯邻近器官138例的CT表现。结果贲门癌侵犯肝脏38例次,CT判断准确率89.5%(34/38);侵犯脾脏16例次,准确率93.8%(15/16);侵犯胰腺69例次,准确率92.8%(64/69);CT表现为受侵脏器界面模糊不清及强化不均匀;侵犯主动脉14例次,准确率85.7%(12/14),CT表现为脂肪间隙消失且接触角大于90度;侵犯膈肌50例次,准确率70%(35/50),CT表现为膈肌不规则增厚和强化不均,多脏器侵犯40例。结论CT判断贲门癌外侵邻近脏器基本可靠,CT检查能够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难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徐爱华 《工企医刊》2012,25(2):47-49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10例肺炎性假瘤的CT资料.结果 8例病灶位于肺外周部,1例浅分叶,4例肿块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低密度区域,4例伴有明显胸膜反应,3倒病灶边缘增强.结论 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腰间盘突出症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间的83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3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单节段腰间盘突出,有11例两个节段突出。结论与传统X线相比较。CT诊断腰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可达92%-100%,目前已成为诊断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伟  余娟  张浜 《中国校医》2010,24(3):189-190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骨折的x线及CT表现,比较X线平片及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提高X线平片及CT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3例经临床确诊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椎管狭窄及骨折分类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在显示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突成角及椎体移位方面有优势。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而CT是主要手段,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对脊柱损伤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球形肺炎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3例球形肺炎的CT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为:(1)病灶多位于肺下叶背侧近胸膜处;(2)病灶孤立呈圆形,楔形及方形,大小3~11 cm;(3)边缘模糊,不规则;(4)病灶与胸膜接触面广;(5)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清晰的略低密度灶.结论:CT薄层扫描减少组织间的重叠,有利于发现有诊断价值的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为球形肺炎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CT(CT/HRCT)对煤工尘肺(CWP)大阴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CWP作胸部CT/HRCT扫描,并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结果62例CWPX线胸片检出大阴影19例,检出率为30.6%,共检出大阴影30个;CT/HRCT检出大阴影者43例,检出率为69.4%,共检出大阴影123个。CT/HRCT较X线胸片多检出大阴影93个(4.1倍)。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P〈0.01)。无一例X线胸片上显示大阴影而CT/HRCT未能显示者。62例CWPX线胸片检出Ⅲ期大阴影(≥1.0cm×2.0cm)者17例,检出率为27.4%,共检出Ⅲ期大阴影27个;CT/HRCT检出Ⅲ期大阴影34例,检出率为54.8%,共检出Ⅲ期大阴影67个,CT/HRCT比X线胸片多检出Ⅲ期大阴影40个,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P〈0.01)。CT/HRCT对大阴影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尘肺微细病变及特殊位置的大阴影均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结论CT/HRCT在复杂性尘肺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X线胸片,可检出X线胸片所不能发现的大阴影,可作为尘肺的一种重要而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及CT对成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成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CT及临床表现。其中15例均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5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CT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显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8例,小肠低位梗阻2例。消化道钡餐显示十二指肠球部至水平段扩张、不全性梗阻,远端呈鼠尾状狭窄4例,十二指肠曲位置、形态失常,呈“飘带征”7例。钡灌肠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4例。8例患者都于肠系膜根部出现了“漩涡征”,4例患者十二指肠上动、静脉出现“换位征”,3例肠系膜上静脉位于右下腹部,同时可见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位于右上腹部。结论“飘带征”及“回盲部位置异常”是消化道钡餐或钡灌肠的特征性表现。“漩涡征”和“换位征”是成人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下颌曲面体层和螺旋CT对下颌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下颌骨创伤患者分别行下颌曲面体层和螺旋CT扫描。结果:42例患者74处骨折中,螺旋CT对下颌骨骨折部位的显示率为100%,而下颌曲面体层的显示率为82.43%,且移位情况不能明确。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被下颌曲面体层显示而被螺旋CT显示的下颌骨骨折的9例患者13处骨折中,都在下颌骨的后部,这些部位易被下颌曲面体层所遗漏。并且对原手术计划作了相应的更改。结论:采用螺旋CT比单独采用下颌曲面体层,对下颌骨骨折的发生部位和移位情况更为有效、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20.
唐明  张梅 《工企医刊》2002,15(6):80-81
我院自1998年7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输卵管妊娠破裂病人149例,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共手术救治输卵管妊娠破裂病人149例,年龄16岁~39岁,平均24岁。多数病人有腹疼、失血貌、阴道出血、宫颈举痛及不同程度的休克,由于抢救及时,治疗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