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病毒病原检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吸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 1,456例患儿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546例,占37.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57例(83.7%),腺病毒(ADV)32例(5.9%).流感病毒A型(InfA)31例(5.7%).流感病毒B型(InfB)14例(2.6%).副流感病毒Ⅰ型(Pinf Ⅰ)10例(1.8%),副流感病毒Ⅱ型(Pinf Ⅱ)3例(0.5%).副流感病毒Ⅲ型(Pinf Ⅲ)1例(0.2%)RSV发病高峰在11月至来年2月,RSV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发病高峰年龄为6个月以内,男女发病比例1.70:1.结论 2005年12月到2006年11月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要病原.主要见于婴幼儿(尤其≤6个月),好发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情况,掌握该地区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趋势,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帮助,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399例,采集鼻咽深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FA)、流感病毒B(FB)和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Ⅰ、Ⅱ、Ⅲ)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抗原,分析病毒的分布情况,并从患儿年龄、季节因素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在399例患儿中有142例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总阳性率为35.6%,其中RSV感染40例(28.2%),ADV感染26例(18.3%),FA感染43例(30.3%),FB感染15例(10.6%),PIVⅠ感染5例(3.5%),PIVⅡ感染4例(2.8%),PIVⅢ感染9例(6.3%);1岁组感染患儿40例(36.0%)、1~3岁组感染患儿48例(32.0%),3岁组感染患儿54例(39.1%);春夏秋冬四季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2.1%,26.9%,29.3%,45.0%,以冬季阳性率为最高。结论 FA和RSV感染是该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3岁以上婴幼儿FA易感,高发于冬季;1岁以下婴幼儿RSV易感,高发于春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近年潍坊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890例1个月~3岁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等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测定,并对年龄、性别、季节和不同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90例患儿中有515例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57.9%.RSV居首位,达267例(51.8%),其次依次为IFV117例(22.7%);PIV113例(21.9%);AdV 18例(3.5%),单一病毒感染366例,混合感染149例.RSV感染具有一定季节性,冬季达高峰.以<6个月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最高(68.3%),其中混合感染全部发生在<1岁年龄组.结论 病毒是潍坊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病原,<1岁婴儿病毒感染率较高,且好发于冬季.以毛细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最高61.9%,主要病原为RSV、IFV、PIV.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7 3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分析不同病毒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提取患儿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流感病毒A型(Flu A)、流感病毒B型(Flu 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3型(PIV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结果 7 3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呼吸道病毒783例,检出率为10.64%。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RSV 545例(7.40%),其次分别为PIV3 107例(1.45%),ADV 62例(0.84%),Flu B 25例(0.34%),Flu A 24例(0.33%),PIV1 18例(0.24%),混合型8例(0.11%),PIV2 2例(0.03%)。结论 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可以明确引起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诊断依据,对临床药物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抗原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儿童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 282例住院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3型(PIV3)和腺病毒(ADV)7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6 282例标本中病毒阳性检出835例,总阳性率13.29%;其中RSV最高,阳性率8.83%;其次是PIV3,阳性率2.80%;冬季发病较高,夏季最少。0~6个月的幼儿发病率较高。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简单、快速,可用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常见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070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鼻咽深部分泌物中7种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副流感病毒Ⅱ型(PIVⅡ),副流感Ⅲ型(PIVⅢ),腺病毒(ADV).结果 患儿阳性1145例,阳性率18.86%.其中单病毒感染1132例,混合感染13例;单病毒感染中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RSV 13.82%(839/6070),PIVⅢ1.86%(113/6070),ADV 0.89%(54/6070),IVB 0.77%(47/6070),PIVⅠ0.64%(39/6070),IVA 0.54%(33/6070),PIVⅡ0.12%(7/6070);在春夏秋冬四季中阳性率分别为,15.16%(241/1590)、9.26%(97/1047)、12.62%(160/1268)、29.88%(647/2165)以冬季阳性率最高.结论 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病毒抗原临床研究的价值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患者2 162例,采取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项呼吸道病毒实施抗原检测,其中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及副流感病毒3型,分析比较本研究中所有婴幼儿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检出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情况。结果检测出阳性标本575例,总检出率为26.6%,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感染的婴幼儿患者,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的婴幼儿中男56例(占总例数的2.59%)与女34例(占总例数的1.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37)。不同年龄段受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季度婴幼儿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合计检出率分别为34.43%、35.13%,远高于第2季度的8.35%和第3季度的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诊断表明,急性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但与婴幼儿的年龄及季节具有一定相关性;该法可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有效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大大提高诊治疗效,对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020年至2021年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 53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0~14岁)行抗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毒在我院就诊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同时与2020年之前两年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近两年病原体检出率与既往的变化。方法 采集患儿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A型流感病毒(FluA)、副流感病毒1型(PIV1)、B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3型(PIV3)、副流感病毒2型(PIV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结果 6 53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1 289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15%,其中两项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7例。以合并RSV感染最常见,占总阳性标本的0.54%;阳性率最高的是RSV(10.63%),其次为PIV 1(3.44%), PIV 3(2.29%),Flu B(1.48%),Flu A(0.67%), ADV(0.52%),PIV2(0.12%)。小于1岁组与1~4岁组、4~7岁组、7~14岁组儿童七项检出率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106例(对照组)和1年期内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8例(观察组)鼻咽拭子,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7种(11个亚型)呼吸道病毒.结果:对照组106例中4例阳性.其中流感病毒A型3例,鼻病毒1例.观察组208例患者中88例检出107株病毒,患者阳性率42.3%.病毒株检出率51.4%.检出病毒以流感病毒A型、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为高,三者占检出病毒株的81.3%(87/107),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未见阳性.13例患者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毒:1例同时检出5种病毒,3例同时检出3种病毒,9例同时检出2种病毒.病毒感染者中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占34.8%(39/112),急性支气管炎47.5%(19/40),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55.0%(22/40),支气管扩张50.0%(8/16).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时间分布以一季度为高.结论:深圳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具有较高比例,以流感病毒A型、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为主,且具有一定比例的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德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病原学概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早期咽拭子标本中7项病毒[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 )、流感病毒 A (FLuA )、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以了解病原学分布.结果从2778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相关病毒阳性1260例,总阳性率为45.4%.含单项病毒感染占89.0%,2项混合感染占11.0%.单一病毒感染中 RSV 占首位(57.40%),其余依次为 PIV1(11.31%)、PIV2(8.91%)、FLuB(6.33%)、ADV(5.97%)、PIV3(5.53%)、FLuA(4.55%).结论RSV 、PIV1、PIV2为常德地区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流行病原体.对疑似病例早期进行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尽早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使患儿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的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及副流感病毒1、2、3型。结果对195例呼吸道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进行病毒原检测,结果显示本地区病毒感染率为57.94%,病毒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副流感病毒1、3型次之,感染以冬季好发。结论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对确定临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直接荧光免疫法操作简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石家庄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为当地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10 079例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鼻炎分泌物中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c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1型(Parainfluenza virus-1,PIV-1),副流感病毒-2型(Parainfluenza virus-2,PIV-2),副流感病毒-3型(Parainfluenza virus-3,PIV-3),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IFVB)和腺病毒(Adenoviridae,ADV)。结果 10 079例患儿中,阳性检测例数2 527例,阳性率为25.07%,检出率由高到低为IFVA(29.01%),RSV(25.96%),PIV-3(19.51%),PIV-1(10.96%),ADV(6.17%),IFVB(3.56%)和PIV-2(3.21%)。春夏秋冬四季检出率依次为20.22%,16.19%,11.91%和5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35.411,P=0.001)。各年龄段检出率不同,1~3岁患儿呼吸道感染率发生最高(3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27,P=0.001)。男女儿童检出率依次为63.08%和3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12)。结论 石家庄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IFVA,RSV和PIV-3。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季节间流行特征均不相同,要对当地儿童做好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在武汉地区儿童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上述7种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资料,分析不同病毒的检测结果及流行特征。结果共检测患儿标本5925例,检出阳性标本1657例,总阳性率为28.0%。RSV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7.4%,PIV2阳性检出率最低,为0.2%。总体而言,2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4.0%,10月份最低,为15.4%。RSV和 PIV3在0~1岁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于1岁的患儿( P<0.05),ADV、FluA和FluB在0~1岁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大于1岁的患儿(P<0.05),PIV1和PIV2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是导致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感染流行性有明显的季节特征,2月份是病毒感染流行性最强的月份;不同年龄儿童对各种病毒存在不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on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ustrian infants and children,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 from 1432 infants and children, collected from October 1984 to October 1985,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denoviruses,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 2, and 3, and influenza viruses type A and B,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incidence, seasonal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erent viral pathogens investigated and also with the practicability of ELISA diagnostics over long distances. A viral etiology of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in 372 (26%) infants. RSV was detected in 286 (20%) of the nasal secretions and was thus the mos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agent. RSV infection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winter months and we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bronchitis, bronchiolitis, and pneumonia. Only sporadic infections were found with one of the other viruse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的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儿童ALRI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LRI患儿179例,取其入院当天静脉血,进行呼吸道病毒Ig 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9例送检标本,阳性39例,占21.7%(39/179)。在39例阳性标本中,RSV34例、占87.2%,ADV1例、占2.6%,IV2例、占5.1%,PIV2例、占5.1%。RSV感染的发病高峰在1、12月份,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2.09∶1。结论本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住院患儿中,引起ALRI的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IV和PIV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并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60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标本,采用免疫斑点试验技术检测其血清中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早期特异性抗体IgM: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分析患儿感染模式,以及不同年龄、季节、性别等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6032例感染的标本中有2279例阳性,阳性率为37.8%。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ADV12.2%、IV9.6%、CP7.9%、MP4.6%、RSV3.0%、PIV0.3%。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在春、夏季节较高;1~3岁和4~6岁组阳性率高。结论该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ADV为主,其次是IV,其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有MP和CP。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构成特点。方法收集临床162例确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肺泡灌洗液,用试剂盒法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检测。结果16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病毒感染阳性病例119例,阳性率73.5%。119例阳性病例中检出:流行性感冒病毒(IFV)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腺病毒(ADV)4例、副流感病毒(PIV)46例、偏肺病毒(hMPV)17例、冠状病毒(COV)6例、博卡病毒(HBoV)20例。其中混合性感染47例,占29%,两种病毒混合感染38例,三种病毒混合感染8例,四种病毒混合感染1例。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原因,患儿感染呈混合性感染趋势,两种病毒感染情况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九项呼吸道病原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九项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 389例血清标本的九项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结果总感染率为42.6%(592/1389),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4.5%(201/1 389),以支原体感染与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最多。但1岁以下组阳性率较低。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九项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是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适合1岁以上小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ARTI患儿3483例。采集患儿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病毒抗原。结果所有患儿中共检出RSV阳性标本627例,总阳性率为18.00%(627/3843),其中2011年阳性率为22.96%(306/1333),2012年阳性率为14.93%(321/2150),2011年RSV感染率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4,P=0.000)。男孩RSV感染率明显高于女孩。随年龄的增加,RSV感染率逐渐下降,新生儿感染率最高。RSV流行高峰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好发人群。结论 RSV是常州地区ARTI患儿的重要病原体,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