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值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前健康孕妇1189例,其中GMD孕妇63例,非GMD孕妇1126例,分析孕妇孕前的BMI及其孕期的增长值(△BMI)与GMD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孕妇的孕前BMI及△BMI与非GDM组孕妇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前BMI及△BMI与GDM发病率存在明显正相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预防GD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产检的176例正常单胎孕妇作为观察组,于孕中期给予膳食和运动指导,使体重合理增长,并将同期的176例正常单胎孕妇作为对照组,未予体重管理控制,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体重管理的孕产妇体重增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管理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以上4个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妇的基础临床特点,制定详细、全面的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于产科门诊建册并定期进行产检的初产妇5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系统产检。观察组根据孕妇体重情况,进行个性化体重管理。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在标准范围患者比率为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38%,明显低于于对照组的60%(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积极进行体重管理,可使孕妇的体重和新生儿的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有效减少母儿合并症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孕妇体重进行合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生儿体重,降低难产及剖宫产率.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4在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1435例,其中300例初孕妇年龄在20至35岁,在孕早期即采取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的基础上给予孕期营养指导设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初孕妇300例,孕期常规饮食设为对照组.结论:孕期对孕妇体重进行合理管理,有效的控制胎儿体重,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达到理想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重指数对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5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89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各项数据。结果: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孕期体重控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建册的122例孕妇,对常规组孕妇行孕期常规干预,对研究组孕妇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孕期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产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增长体重及增长BMI水平分别为(10.49±3.25)kg及(5.13±1.21)kg/m2,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其自然分娩率为83.6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49%(P <0.05),另外,研究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4.92%,且新生儿体重为(3.25±0.31)kg,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另外,分娩后3d,研究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为(72.18±4.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1.58±5.61)分(P <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同时对改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结局及产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孕期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方法: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将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痰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早产、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发生情况。结果:孕前不同的BMI组间和孕期体重增长不同分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早产、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新生儿高胆缸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增高了剖宫产率,孕期合理控制饮食对保证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于不同孕周时期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归纳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我院妇产科胎盘早剥189例,统计胎盘早剥发生的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及与母婴预后的关系。结果:产妇孕周数越短,胎盘早剥发生严重程度越高(P〈0.015),孕周34周以上时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下(P〈0.05),但是34周以下围生儿窒息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上(P〈0.05)。结论:尽管34周以上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多,但是34周以下胎盘早剥严重程度和围生儿死亡率高,一旦出现应立即进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母婴并发病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对照组88例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病、胎膜早破、早产、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畸形、窒息)。结果GDM组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尤其未经系统治疗者发生率高。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畸形、剖宫产、早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儿有很大危害,及时诊治,加强管理,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孕妇结束妊娠的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40例妊娠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周及心衰控制情况不同时,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结果心衰控制良好组(24小时以上)与心衰未控制结束妊娠组(24小时以内)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孕周在32—36+6组与37周以上结束妊娠组相比较,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妊娠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结束妊娠时机应根据母婴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心衰控制不好的孕妇,无论胎儿孕周大小,及早结束妊娠,有利于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2.
年龄、体重及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骨质疏松人群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骨质疏松人群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805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上段骨密度,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骨质疏松人群的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的相关十分显著,低体重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重组。在女性患者中,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四因素都与骨密度相关显著,年龄、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要大于身高及体重指数,在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因素中,影响腰椎、股骨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影响大转子的重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指数。在男性患者中.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相关显著,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体重。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的下降,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男性患者,体瘦者骨密度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产检及生产的41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有极大的相关性,保持好较佳的孕前及孕期体重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尿病90例母婴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8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90例,同期9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GDM组中孕妇的剖宫产率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合并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对母婴危害大,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5)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干预对肥胖孕妇母婴及子代的影响。方法将131例肥胖孕妇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4例进行饮食干预,干预组87例除进行饮食干预外,增加有氧锻炼,如散步、慢走。运动干预在早期妊娠以轻度运动为主,如孕妇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中晚期以中等强度的餐后运动为主,以走路为主,由每次30 min逐渐增加至1 h,每周3次,以不出汗,孕妇不感觉疲劳为度。结果 2组孕妇自纳入至分娩均按时随访,无脱落。胎儿均足月分娩,无围生儿死亡情况发生,婴儿满1岁时,运动饮食干预组脱落18例,对照组脱落5例,脱落病例不纳入统计。干预组孕妇每周体质量增加及预期总质量增加、BMI增加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身高及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子代1岁时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干预组子代1岁时体质量及瘦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饮食干预孕期肥胖孕妇,不仅能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高围生期质量,而且在1年内可控制子代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林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23-2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孕前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产妇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孕前BMI与PIH发生的关系。结果:产妇的PIH发病率随着BMI值的升高而升高;其中BMI〈18.5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10.91%;BMI=18.5~22.9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11.50%;BMI=23.0~24.9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16.52%;BMI≥25.0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25.00%,不同BMI值产妇的PIH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轻度和中度PIH发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P〈0.05)。BMI≥23.0kg/m2的重度PIH发病率高于BMI23.0~24.9kg/m2组,BMI18.5-22.9kg/m2组和BMI〈18.5kg/m2组(P〈0.05)。结论:在临床和保健中应首先了解孕前的BMI,确定孕妇是属于消瘦、理想或肥胖型体质,密切监测孕期体重增长,并给予相应营养指导,以期减少妊高征的发生,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86例,按体重指数(BMI)值分为两组:A组(BMI《21Kg/m2 47例,B组BMI》21Kg/m2 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人数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住院总费用、抗生素费用。结果: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人数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住院总费用、抗生素费用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低体重指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治疗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0年-2011年无锡市中医院1746例中年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性别、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1746例体检者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性别、体重指数分组,用酶法检测体检者血清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UA、TG和TC水平在BMI分布上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UA、TG和TC水平在各BMI组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血脂水平与BMI、性别有关。随BMI增长,血尿酸血脂水平升高;男性、超重、肥胖人群更易发生血尿酸、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9.
乌龙强力减肥茶对肥胖者体重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强力减肥茶对肥胖者体重指数的影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350001)陈冠敏黄振国*林晶姜瑞钗乌龙强力减肥茶是由铁观音、山楂、决明子、金银花等食用中药研制而成的减肥保健品,对肥胖动物有一定的减肥效果。本实验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单纯性肥胖者进行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桂林市15-18岁中学生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发生状况,探讨出生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林市5所学校15-18岁共879名中学生进行血压、身高、腰围、臀围测量,搜集出生体重(按〈3000g、3000-3700g、>3700g分三组),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压≥140/90mmHg17例,占1.93%。②出生体重3000-3700g分组中男性出生体重与舒张压呈相关(P<0.05),其他分组中出生体重与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P>0.05)。③BMI.WC.臀围均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桂林市区在校15-18岁中学生可能存在高血压患者。出生体重与血压无显著相关,仅男性出生体重3000-3700g组与舒张压正相关。BMI、WC、臀围均与收缩压、舒张压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