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治疗中不同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在本院接受肠梗阻胃肠减压治疗的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的胃管置入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体表长度,试验组患者的胃管置入长度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了发际。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引流量、留置胃管时间以及腹胀程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治疗中耳垂-鼻尖+发际-剑突体表为理想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对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共5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改良组(25例),分别通过测量耳垂-鼻尖-剑突和耳垂-(鼻尖+发际)-剑突长度进行胃内导管放置,比较两组患者放置后24h内引流量、胃内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腹胀程度等.结果:改良组患者放置后24h内引流量和胃内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置管后腹胀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延长用于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可有效提高胃肠减压效果,降低腹胀程度.  相似文献   

3.
蒋智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44-145
目的探究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在肠梗阻患者肠胃减压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一2013年6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观察组患者的胃管置入长度为60--70cm,对照组胃管置人的长度为45~55em,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效果(包括引流量、围观留置时间以及腹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引流量(512.73±291.26)mL上明显高于对照组(247.24±184.53)mL,同时其胃管留置时间(4.48±1.34)d较对照组(7.17±1.38)d明显缩短,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明显(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肠梗阻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时,将其胃管的置入长度延长5-10cm,可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雄 《现代医院》2007,7(Z1):113
目的 探讨胃管置入不同的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以选择最适宜的长度,提高减压效果.方法 将162例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2组病人胃肠减压的效果及影响.结果 2组病人引出胃液的量、减压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胃肠减压留置胃管的病人插入胃管的长度,在教科书规定的前额发际至剑突长度的基础上再加10 cm左右才能达到减压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洗胃过程中胃管置入的最适长度,提高洗胃效果.方法将168例中、重度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洗胃时观察组置入胃管长度为鼻尖-耳垂-剑突实测长度,对照组置入实测长度再增加5~10cm.结果两组洗胃过程中均出入量平衡,而洗出血性液体者观察组占2.12%,对照组占30%,两组比较P<0.01.结论经口置入洗胃管的长度以实测长度最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及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肠减压病人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插管长度为按眉心至脐心,即55~68 cm;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插管长度约由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即45~55 cm,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间长短和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胃液引流量更多,腹胀明显减轻,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病人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7.
邵春法 《健康研究》2016,(5):554-555
目的 观察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106例急性麻痹性肠阻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比较2组的减压效果、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以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日引流量、腹围缩小以及腹内压降低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减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阻塞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减压效果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的最佳长度。方法将163列需行胃肠减压的手术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0~55cm,实验组83例,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5~70cm。结果两组减压效果(包括胃液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返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炎及刀口裂开),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长度由传统的50~55cm延长到55—70com,不仅减压效果好,且利手手术野的显露及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黄红华 《药物与人》2014,(12):138-138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术引流患者胃内积液、胃肠道内积气及减轻腹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6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方法与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插管深度在55-65cm之间时,吸出的胃液引流量逐渐增多,患者的腹胀情况也明显减轻,而且与常规插管深度在55cm以下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取合理的插管深度胃肠减压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复,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陈芳  何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18-119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症状缓解时间、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率、自主肛门排气率、腹部平片液气平面缓解率)、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减轻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压力,具有治愈率高、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术引流患者胃内积液、胃肠道内积气及减轻腹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方法与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插管深度在45~55cm之间时,吸出的胃液引流量逐渐增多,患者的腹胀情况也明显减轻,而且与常规插管深度在45cm以下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取合理的插管深度胃肠减压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复,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改进经口留置胃管的长度并保证持续胃肠减压改进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予留置胃管,观察组用改进留置胃管长度方法 ,观察两组胃肠减压情况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腹胀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用改进留置胃管长度的方法 可保证持续胃肠减压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留置胃肠减压管因有①解除或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②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术后胃肠胀气;③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④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的诸多目的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验证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抽出;②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在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⑤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内,无气泡溢出。但临床上常用且效果确切的是第一种方法。护理人员执行此项操作时,按照传统方法将胃管插入所需长度后,接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证明胃管在胃内,妥善固定胃管后连接一次陛负压引流器。若是肠梗阻患者,胃液量多时,因胃内压力大,胃液易从胃管溢出,易对患者自身和床单位造成污染。我院自2010年起对胃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连接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泛影葡胺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病例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时间、恢复通气或排便时间、胃液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肠瘘、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再梗阻、再手术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住院时间、肠瘘和再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胃肠减压时间[(11.5±1.5)、(14.8±1.7)d]、恢复通气或排便时间[(10.3±1.6)、(13.1±1.3)d]、胃液引流量[(17000±160)、(25000±170)ml]、电解质紊乱(4、8例)、肺部感染(2、7例)和再梗阻(2、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能促进炎性肠梗阻的缓解,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病人在肠外营养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观察对照组及奥曲肽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液引流量、腹部平片、腹部B超变化指标.结果 奥曲肽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胃肠引流量减少,影像学检查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奥曲肽后可明显减轻肠壁水肿,缓解术后肠梗阻症状,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杨秋芳 《工企医刊》2012,25(5):50-5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均行禁食水、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均<0.01)、置管24小时胃肠减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83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患者为实验组,45例使用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置管3天后患者腹痛的程度;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及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后腹痛、腹胀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中转手术治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能有效进行肠道减压,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程度,提高急性小肠梗阻的治愈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胃肠减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79例胃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该79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个组别,A组有患者39例,B组有患者40例。对A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施行胃肠减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胃管堵塞率。结果:A、B两组患者的胃管堵塞率分别为17.95%和2.50%,B组患者的胃管堵塞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施行胃肠减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胃管堵塞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小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治疗采用单纯胃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并禁食、补液以及抗感染、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对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本科于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诊断急性小肠梗阻且经常规胃肠减压治疗无效的25例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对于不同类型的早期肠梗阻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例,其中33例接受了胃肠减压治疗,33例未接受胃肠减压治疗,分析患者肠梗阻疾病的分类以及特点,统计两组腹痛、腹胀、排便、排气缓解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胃肠减压组的33例患者,有28名(84.8%)患者在1周内腹痛腹胀出现明显缓解;常规护理组仅有15例(45.5%)的症状出现缓解,两组进行比较,X~2=11.28(p0.05)。此外,患者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提高(P0.05),胃肠减压组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的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腹痛,对患者的安全具有较高的保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应当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临床时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