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及分型,结合文献提出肝动脉变异的新分型。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因肝脏疾病而行DSA检查患者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1000例肝动脉造影中,正常型占72.7%(727例)。肝动脉变异占27.3%(273例)。273例肝动脉变异中肝总动脉分叉变异占5.4%(54例);肝动脉起源变异占21.4%(214例);肝动脉分叉 起源变异占0.5%(5例)。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结合文献和本研究结果提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新分型:正常型、肝总动脉分叉变异、肝动脉起源变异、肝总动脉分叉变异合并肝动脉起源变异、多种变异共存五大类,共50余种。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解剖变异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已渗透到了临床的各个学科。肝脏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所以肝脏的介入诊疗就成了临床介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做好肝脏的介入诊疗工作,必须熟悉肝动脉的解剖。特别是了解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对日常介入诊疗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血管减影的影像中的血管像具有对比度低的特点。本文用一种全新的思想实现DSA影像中血管像的增强,即先应用小波变换技术检测血管边缘,使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再应用对比度拉伸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血管同背景的对比度,由于本文使用的连续小波变换可从不同方向上检测影像灰度变化情况,所以检测到的影像边缘更准确全面,而且由于噪声的小波变换的模较小,较好地抑制了减影像中的背景噪音,处理后的血管影像具有三维实体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DSA形态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各主要动脉的投影规律及其分支的显示率,为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40例全脑血管DSA系列图像,选择其中无脑血管疾病的51例进行观察。分别统计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时正常脑血管各主要分支的显示率;归纳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后动脉P1段在平面上的投影规律并分析总结了脑动脉的正常解剖学特征及其变异。结果:①脑底动脉变异较大;②颈内动脉照影时OA、AChA、ACoA、PCoA、ACA和MCA的显示率分别为96.1%、92.2%、52.9%、69.6%、100%和100%;③椎动脉造影时PICA、AICA、BA、SCA、PCA和PCoA的显示率分别为66.7%、62.7%、100%、70.6%、80.4%和41.2%。结论:①尽管脑底血管实际解剖关系较为复杂,但造影时反映到平面上可简捷的用“水平、上升、下降”等来描述血管的形态和走行;②虽然是平面图像,通过调整投照体位仍可非常逼真的反映血流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仿真三维虚拟支架技术在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患者34例,分为2组。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3D-DSA)组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2.5岁;通过3D-DSA重建方法,确定脑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部位,运用虚拟支架血管分析程序,得到脑动脉狭窄的虚拟支架数据参数,并指导血管内治疗。对照组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3岁;采用普通脑血管造影指导血管内治疗。结果与普通DSA相比,3D-DSA重建图像能够多角度清晰地观察和显示脑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程度;以虚拟支架技术的数据参数为依据,选择相应型号的支架行介入治疗效果更满意。结论 3D-DSA虚拟支架技术对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有指导价值,便于施术者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再次探讨并总结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应用步进DSA技术在临床介入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使用美国GE公司INNOVA4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步进DSA检查。技术员进行图像采集曝光时,合理应用控制手柄来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移动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6例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步进DSA检查均顺利完成后,获得清晰完整的DSA的动态图像,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明确造影依据。结论:常规下肢动脉造影路程长,范围广,需要分段多次进行造影。自从应用步进DSA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可得到完整的动态血管造影图像,减少了额外地DSA造影次数及造影剂的大量注射,节省检查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诊治安全性,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临床选择颅内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尸头标本20具,经双侧翼点入路显微解剖观测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支血管。选取无病变的全脑DSA 100例,观测大脑前动脉A1段的走行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结果 显微解剖大脑前动脉A1段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55±1.43) mm、(2.43±0.37) mm,DSA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42±1.57) mm、(2.28±0.40) mm,显微解剖与DSA血管造影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的穿支发自其后上壁,近侧段穿支数目(2.55±0.39)支,中间段(0.52±0.46)支,远侧段(1.12±0.11)支,近侧、中间、远侧段的穿支数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前动脉A1段长、直径粗,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临床选择颅内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避免血管支架阻塞穿支开口处,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形态学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指导介入治疗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方法:对500例因原发性肝癌等疾病行介入治疗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插管造影的DSA图象进行分析。结果:腹腔动脉开口96.4%位于T12~L1椎体平面,开口朝上占49.6%,水平开口25.6%,开口朝下24.8%。腹腔动脉呈典型分布占89.4%,变异10.6%。肝动脉呈典型分布占72.8%,变异27.2%。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62.4%,直角13.0%,锐角24.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82.4%,直角6.0%,锐角11.6%。脾动脉常见形态有上弧型、水平型、横S型、下弧形等,回旋型及波浪型少见占6.7%。结论:熟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与变异,才能确保肝胆胰脾胃疾病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脾血管及脾叶、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故现代外科的观点是 :正常脾因外伤破裂或脾的良性病变 (如囊肿、脓肿、血管瘤等 ) ,应进行保留性脾切除术。随着外科学的发展 ,脾叶、脾段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此类手术 ,我们对 61例国人标本进行观测 ,调查了脾动脉的叶、段性分布 ,为保留性脾切除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 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技术是利用血管造影机C形臂快速旋转过程中行感兴趣区域造影的新技术,再利用3DRDSA三维重建技术任意方向重建血管[1-2]。本文意在探讨3DRDSA在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行TIPS术时同时应用了常规DSA和3D RDSA的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that can be applied to real time with reducing motion artifacts caused by heart movement and respiration. To create the mask image for DSA, the maximum pixel value at each pixel (which is the opposite pixel value to that of a vessel filled by contrast medium) was selected from the previous 14 image frames. The search area for the maximum pixel value was selected using the valu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for each pixel from the previous 14 image frames. When the SD value in the 14 frames was greater than a threshold level, the search area of the maximum value became 1 pixel × 1 pixel × 14 frames; otherwise, 7 pixels × 7 pixels × 7 frames. The image quality of new DSA was evaluated on 20 coronary arteriogram images, including various degrees of occlusion or steno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DSA image quality; thus, the coronary arteries, carotid artery, and vein were clear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无框架立体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脑部多模医学图像配准的临床实验研究。实验证明,本配准算法能准确地将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中的血管信息融合进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解剖结构中,三维显示后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计划,对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44例成人头颅材料上对枕动脉走行分三段调查.第一段位于颈动脉三角内.长2.9±0.4cm,分出脑膜支、肌支;第二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深面,长5.8±0.5cm,分出乳突支、耳支、降支、颅后支,第三段是枕动脉浅出点至上横线的头皮支.长11.7±1.3cm,一般分为Ⅱ主支型(占75%).枕动脉起始部外径3.1±0.2mm;浅出点(A点)外径2.8±0.4mm;头皮支的B点外径2.1±0.2mm、C点1.7±0.4mm、D点2.0±0.3mm 、E点1.6±0.4mm.对头皮支的分型分布提出了体表定位方法.结合临床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和动脉逆行插管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h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满足介入手术和微创手术中更精准的手术导航需求,采用Aurora电磁跟踪技术辅助手术导航,通过与各种手术器械自由组合,进一步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方法 采用Aurora电磁跟踪系统,与含有金属材料的医疗手术环境相匹配,利用电磁跟踪系统自带的控制软件,使用其配备二次开发包的VC编程语言编写一套适合临床手术导航的实时显示系统,并在医院不同的医学手术导航应用中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实验,测量跟踪系统的精确程度,统计各种手术器械分别对应不同手术应用的对照表。 结果 在介入手术中,随机选取160名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80名采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电磁跟踪作为实验组,80名只使用DSA辅助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介入手术操作可控度的成功率从95%提高到99%。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Aurora电磁跟踪技术明显提高了手术的定位精度,导航精度的平均值小于2 mm,在介入手术和微创手术方面,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手术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当前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金标准”,对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诊断上的高敏感度、高特异度和高准确度的优点。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 DSA 造影,可以明确载瘤血管,并可以多角度观察动脉瘤体的起源、形态、位置、大小、瘤颈等情况,对颅内动脉瘤后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术后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入影像是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依据,高质量的脑动脉瘤介入影像则是介入手术者在术中的重要指引,介入手术者需要依靠清晰的、实时的介入影像来诊断血管疾病,以确定下一步的检查与治疗方法。因此,介入影像质量的高低与介入手术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影响脑动脉瘤介入影像质量的因素较多,而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多,需进一步研究。该文将重点分析脑动脉瘤介入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脑动脉瘤介入影像质量的方法,目的是在合理的 X 射线辐射范围内提升介入影像的质量,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坏死术前术后DSA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晶  徐廷国 《解剖与临床》2008,13(4):241-243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病例术前术后行DSA检查,了解其术前股骨头血供情况,评价术后疗效。方法:对5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行DSA检查。手术前病例25例,其中FicatⅡ期10例、Ⅲ-Ⅳ期15例,均伴髋关节异常。手术后30例,其中大转子转移股骨头成形术15例,带血管蒂髂骨骨瓣移植髓腔减压术15例。所有患者均选择旋股内外血管造影。结果:术前25例患者中20例旋股内动脉终末支中断、消失,3例股骨头染色良好,2例支持带动脉正常;25例均未见髋部静脉显影。术后30例髋部动脉造影示全部病例随手术方式不同出现髋部动脉发生解剖性变化,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均未见显示。结论:股骨头坏死术前DSA造影可准确判断病侧股骨头动脉供血情况,对确定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手术后DSA造影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眼动脉起点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眼动脉起点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为经对侧手术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25例(50侧)成人尸头标本,对眼动脉起点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测量。结果84%的眼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床突上段,其中81%起源于ICA上壁内侧三分之一。眼动脉起点均位于前床突尖前下方,起源于ICA床突上段的眼动脉中,41%起源于镰状韧带边缘的前下方,59%起源于镰状韧带边缘的后下方。结论经对侧入路能更好的暴露眼动脉起点,对侧入路适用于较小的向内侧突出而未破裂的眼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