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人45例共50条患肢,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和常规非手术治疗对照组,随访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随访满1年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病人和对照组总体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3.9%和33.3%,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下肢动脉缺血患者(9条患肢),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有6例患者静息痛缓解或消失,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距离延长,3例患者效果不佳。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分别注射于家兔右下肢缺血模型的股动脉周围的大腿肌肉群内.术后3、6周后通过血管造影术及病理学方法,检测患肢侧支循环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能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方法 4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均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进行骨髓动员,抽取约200 mL骨髓血,经过分离、提纯后提取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注射在下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结果 移植治疗6个月后疼痛、麻木、冷感缓解37例,改善率为82.22%.45例缺血评分由术前(9.63±3.08)分降至(3.67±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P<0.05).8例伴有溃疡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在4例足趾严重坏疽患者中,其中2例经手术切除坏疽足趾后,愈合良好;1例疼痛症状消失,坏疽组织脱落后痊愈;1例于膝关节平面下行截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虽然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但对于不适于行介入及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或者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增高者10例(33%),有所增高11例(37%),无效9例(30%).结论 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结果 对比提示,症状改善患者肢端动脉的血流灌注速度及单位时间灌注量均有所增加.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作为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一种客观检查,与血管造影及三维图片动脉CT造影(3DCTA)比较,具有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足缺血态组织血流的临床效应.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足42例,均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1 a.术前术后观察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多谱勒检测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等于皮肤、血管及血液3种组织层面测算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程度.结果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1.6±0.3),经皮氧分压(37.6±9.5)mmHg,踝肱指数(0.9±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0.8±0.1),血氧饱和度(79.4±2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1.3±0.2),间歇性跛行距离延长(46.2±10.6)m.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促进糖尿病足缺血态组织部分血管新生和改善下肢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SDF-1与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占峰  王海涛  姜维良 《医学综述》2006,12(14):833-83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缺血性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包含内皮祖细胞在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受到缺血区域局部微环境的诱导,可以动员、迁移、分化生成新生血管,从而改善局部缺血。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近年发现的细胞因子,生物作用广泛,对它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血液病和艾滋病的治疗领域。自1997年发现SDF-1对CD34+细胞具有强效趋化作用以后,陆续有研究者将之用于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研究领域,并发现它可以明显的促缺血区域血管新生。肢体缺血的病变与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相类似,综述SDF-1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献,有利于为血管外科研究者研究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局部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来动物实验表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缺血肢体的新生血管形成,提示有望用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国内外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1~4].我科对2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临床探索一种更简便安全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途径。方法 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取于自体的骨髓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2周后行动脉造影,测定毛细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动脉造影显示缺血肢体侧支动脉明显增多。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6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制成细胞悬液。通过股动脉插管,在球囊阻断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将干细胞悬液注射到缺血的下肢动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95,P<0.05);治疗后冷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方青波  戈小虎 《农垦医学》2009,31(3):208-210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于2008年3月-2008年6月进行兔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实验研究。建立新西兰雄兔右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其分为4组:实验1组(7只)单纯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动员,实验2组(7只)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制备成干细胞悬液,注射于右后肢缺血部位,实验3组(7只)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进行骨髓动员组,4组(7只)为生理盐水注射组,于动物模型制备后第5周行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4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脉造影显示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的新西兰雄兔缺血右后肢缺血部位动脉较其他组明显增多,CD34免疫组化标记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2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应用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局部移植及患肢股动脉腔内移植2种方法,术后应用补气活血、改善循环类药物治疗,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肢皮温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踝肱比值(ABI)较术前有升高。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配合中药治疗,对改善下肢严重缺血疾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 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干细胞(EPC)、CD34+造血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SCF)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体骨髓以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在实验动物以及糖尿病伴有重度下肢缺血患者中均有治疗作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如下:干细胞能分化成内皮祖细胞,后者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下肢肌肉内,逐渐分化并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干细胞同时可以分泌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从根本上解决肢体供血问题,保全患病肢体.特别对因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缺血引起的足部疼痛、溃烂、黑色坏疽,可以降低截肢平面或免除截肢痛苦.  相似文献   

14.
超声消融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寅冬  王爱林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7-808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22例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显露切开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而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小腿缺血肌肉内局部。结果 22例患者静息痛缓解,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深入的组织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功治疗了多种血液及免疫性疾病.很早以前,有人推测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干细胞来自共同的干细胞-血液血管母细胞.近年研究显示,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动物实验显示,缺血部位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临床小规模试验研究表明,应用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重建.本文简要介绍骨髓、外周血、脐血造血干细胞的血管分化功能及其在肢体缺血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萍 《医学综述》2007,13(10):775-777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该科室应用自体MSCs移植对344例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对344例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μg,动员骨髓干细胞,共4 d,4 d后采集骨髓,将采集的骨髓通过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MNC),总量为(5.72±1.89)X108,CD34+细胞(2.67±1.22)%,CD133+细胞(1.79±0.73)%.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为(1.90±0.96)X10s.应用四肢肌肉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分级.结果 344例患者中292名患者四肢肌肉力量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好转患者中199名患者四肢力量明显好转,明显好转率为58.00%;93名患者四肢肌力较前略好转,好转率为37.00%.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本组20例病人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结果:静止痛20例,消失10例,显效6例,好转4例;间歇跛行20例,消失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溃疡、坏疽13例,消失6例,显效4例,好转2倒,无变化1例.结论:该疗法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元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转归及临床意义。方法3例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血管病变伴久治不愈糖尿病性足坏疽患者,其中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糖尿病病程8—14年,在传统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及血管介入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3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严重的糖尿病足坏疽,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朋动脉等。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感染、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其中1例实施了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足部临床表现得到一定的改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糖尿病足坏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分离及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利用流式分析法检测CD34+细胞数;利用内皮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干细胞的内皮分化能力;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率及下肢血管新生率观察移植治疗效果。结果分离纯化的骨髓液中CD34+细胞浓度为(4.499±0.612)×105/mL,单个核细胞(MNC)浓度为(3.051±0.803)×107/mL,内皮形成集落数为(9.02±3.11),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新生率达31.25%。结论分离纯化的骨髓干细胞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移植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