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华  何丽丽  李小燕 《临床医学》2005,25(11):74-74
偏头痛是影响飞行员战斗力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年来一直是航空生理专家主要攻关课题之一,就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定论。一般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偏头痛的血管原性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脑血管的舒缩异常有关。偏头痛的先兆期为颅内血管收缩,头痛期为颅内血管扩张,但是,血管原性学说难以解释偏头痛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是一种简便、非损伤性可直接取得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动态信息的先进技术,对涉及颅内动脉血流状态改变的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有资料报道利用TCD检查分析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搏动性头痛或胀痛。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其主要是血管、神经和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目前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疾患,颅内血管收缩同时颅外、颅内血管扩张导致波动性的头痛产生[1]。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普通型偏头痛的脑血管功能状态。方法:对25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分别在头痛发作期、发作间期进行TCD检查,记录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的颈内动脉系统中,颅内段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而颅外段无明显变化;椎-基底动脉系统无明显变化;发作间期双侧半球指数均较发作期明显增高。结论:偏头痛发作间期颅内段颈内动脉系统血管持续性收缩而发作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4.
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TCD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个体差异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更准确判断偏头痛各期脑血管功能状态。方法 对18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分别在头痛发作期、发作间期进行TCD检查。结果 发作间期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MFV)明显增高;椎-基底动脉系统无明显变化;颅外段颈内动脉不受累及。发作间期双侧半球指数较发作期明显增高。结论 偏头痛发作间期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血管持续性收缩而发作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5.
麻继红  田军彪 《临床荟萃》2011,26(19):1715-1716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以头痛和自主神经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其患病率约为15%~25%[1]。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为认同的是血管源性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脑血管的舒缩异常有关。经颅多普勒是一种无创性检测颅内大动脉血流变化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期发作间期的经颅多普勒(TCD)所测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78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进行TCD检查。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大脑后动脉血流加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偏头痛发作期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痉挛,血流增快。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存在广泛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花通窍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红花通窍胶囊,对照组予西比灵。两组均服药1个月后,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指标的改变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头痛发作次数、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红花通窍胶囊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利坤 《临床荟萃》2004,19(17):1020-1020,F003
偏头痛是一种长期发作性头痛、以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一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典型患者先有颈内动脉收缩、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视觉改变、感觉异常和轻度偏瘫等先兆。继而出现颅内外血管扩张,出现头痛。此病在发作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见到脑血流量减少、增多或先减少后增多现象。  相似文献   

9.
1 头痛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1 .1 血管性头痛  即因颅内外血管 (包括动脉及静脉 )因素引起的头痛。1 .1 .1 偏头痛类 并非仅指头部一侧疼痛 ,而是一组因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疼痛可以总出现在同一侧 ,或两侧同时出现或两侧交替出现。其突出特点是 :头痛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的程度可能不同 ,但表现相似并均有明显的恶心 ,有些病人伴有呕吐 ,不经任何治疗疼痛可完全缓解。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 )典型偏头痛 :比例很小多有家族史 ,头痛前 2 0~ 30分钟有先兆症状。病人眼前有暗点、闪光、眼前冒金星 ,或出现锯齿状的曲折…  相似文献   

10.
西比灵治疗儿童偏头痛频繁发作的脑血流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比灵治疗儿童偏头痛频繁发作的脑血流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研究50例儿童偏头痛频繁发作患儿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脑血流改变及头痛发作变化情况.结果:(1)30例一侧偏头痛患儿服药前头痛侧与非头痛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有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2周后双侧MCA、ACA的Vs无明显差异(P>0.05),非头痛侧服药前与服药2周后Vs无显著性差异(P>0.05);(2)20例双侧偏头痛患儿服药前与服药2周后的Vs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比灵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儿的脑血流指标,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氟西汀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1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天数、颅内动脉血流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血清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6周血清5-H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提高幅度大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偏头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氟西汀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比起单药应用,起效更快,疗效更明显,复发率更低;可有效改善患者偏头痛症状和颅内血流状况,疗效确切,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提升患者体内5-HT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偏头痛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或两侧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视觉紊乱等症状,中医学又称为偏头风,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该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西医除对症处理以外,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措施.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现就近几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曹蓉碧  王晋川 《华西医学》2002,17(2):228-22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本文采用德国EMET-2000S型TCD诊断仪对80例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进行检测。TCD血流异常加快61例,占76%,异常血流频率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TCD对偏头痛检测较敏感,能为临床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33例偏头痛患者的TCD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本文报告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33例患者的TCD(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钧  李国强 《临床荟萃》2000,15(12):567-569
1 概述偏头痛(Migrail)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病,是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发作时伴有众多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先兆表现,历时数分钟或半小时。好发于6~9月,常有多种诱发因素,如天气、疲劳、月经期、精神因素等。2 病因及发病机制偏头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但常与各种诱因有关。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以下发病机制有关:①与颅外动脉血管活性物质效应和受体有关。有资料显示,偏头痛患者的颅…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通常认为偏头痛是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颅内血管及神经功能失调而导致的慢性复发性头痛。我科近5年来采用氟桂利嗪合并内服中药治疗偏头痛236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偏头痛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灿华 《临床医学》2008,28(3):84-85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儿童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颅内动脉的功能状态.方法 对86例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TCD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颅内动脉管壁紧张度增高是偏头痛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头痛的常见类型之一,为发作性的颅内、外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头痛为特征。我院发现两例反复发作性头痛达20余年,有时一天发作数次,每次约3~10小时,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行CSF细胞学检查,其共同特征是CSF淋巴细咆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间歇期正常。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典型偏头痛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但临床上并不少见 ,先兆症状复杂多样 ,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分析 38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有关基底动脉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1 ]。全部病例经头颅 CT、经颅多普勒等检查 ,排除了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栓塞、基底动脉出血等病。男 12例 ,女 2 6例 ;年龄 16~ 6 8岁。有家族史 2 6例 ,占6 8.42 % (2 6 /38)。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