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急腹症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析该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n=42)为2008年6月~2010年4月行急腹症手术的42例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对照组(n=42)为同期择期手术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芬太尼复合异氟醚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手术切皮后(T2)、呼之睁眼时(T3)的SBP、DBP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SBP和DBP在插管前(T0)、插管后(T1)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0;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观察组停药至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够保持老年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和手术后苏醒时间缩短,是老年急腹症手术的理想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手术患儿按麻醉方案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或植入开口器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患儿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47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开始后30 min(t_3)和手术结束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2组麻醉后苏醒质量、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_2、t_3、t_4时间点心率(HR)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_1、t_3时间点收缩压(SBP)以及t_1时间点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拔管后即刻镇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期躁动、恶心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颌面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40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认知功能评分,统计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 2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术后2 d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减少对认知功能的损伤,缩短苏醒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3 月偃师 市人民医院老年手术患者 9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 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应激水平、麻醉药物起效的时间、 平均睁眼的时间、平均拔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应激水平、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均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臂丛上干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周口淮海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2例行肩关节手术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36例)、观察组(臂丛上干阻滞复合全身麻醉,26例)。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苏醒质量、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0~T3时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T1~T3时HR、MAP水平均较T0时高,且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NE、E、Cor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符合异丙酚持续微泵输入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麻醉前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复苏快,适宜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耳穴揿针干预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耳穴揿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进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后30 min(T1)、60 min(T2)、出PACU时(T3)]疼痛及躁动情况、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 05)。T0时,2组患者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1、T2、T3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分别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6、TNF-α、Cor、NE的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前接受耳穴揿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并优化麻醉苏醒质量、积极维持苏醒期患者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耳穴揿针干预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耳穴揿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进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后30 min(T1)、60 min(T2)、出PACU时(T3)]疼痛及躁动情况、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 05)。T0时,2组患者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1、T2、T3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分别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6、TNF-α、Cor、NE的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前接受耳穴揿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并优化麻醉苏醒质量、积极维持苏醒期患者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分别采用GEA和GA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β-内啡肽(β-EP)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监测指标均随着麻醉的进行呈现上升趋势,而在拔管时两组患者的Cor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GEA组拔管时的A-Ⅱ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β-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G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IL-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但GEA组患者拔管时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GA组(P〈0.05).GEA组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小于麻醉前(P〈0.05);而GEA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以减轻但并不能完全抑制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和内关穴对颈椎前路手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颈椎骨折入院,择期经颈前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电针组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和内关穴,分别于术前30 min,手术结束缝皮时继续电针治疗。麻醉方式及用药两组相同。结果:1)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电针组术前、拔管前、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中比较P0.01,拔管后与拔管前比较P0.05。药物组拔管后与拔管前比较平均动脉压P0.01,心率P0.05。2)意识恢复,拔管时间:电针组明显短于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两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2 h,4 h,8 h,12 h,24 h进行VAS和Ramsay评分显示,电针组在拔管后4 h内镇痛镇静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 h内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6例发生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电针组1例。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药物组共计116次,电针组2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合谷和内关穴可有效减轻颈椎手术后急性疼痛,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短,苏醒快,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降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女性低度炎症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方面,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测定方面,两组组内C反应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于改善女性低度炎症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及降低C反应蛋白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B组):针刺治疗,每组各5O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B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实施髋部手术时选择静脉全身麻醉与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及不足.方法:在2011 年需实施髋部手术的病例中抽取63 例老年患者,麻醉时随机选择静脉全麻方式(静脉组)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腰硬组),各组分别有患者31 例、32 例.统计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监测不同操作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静脉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29.0%(9 例),腰硬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62.5%(20 例),(P〈0.05) 差异性显著;手术操作过程中腰硬组比静脉组监测指标数值略低(P〈O.05),但未偏离正常水平,1 日后两组监测指标数值相近.结论 ;老年患者在实施髋部手术时应合理选择静脉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复合全麻对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60岁以上行四肢创伤后骨折复位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N组),电针复合全麻组(D组)。两组均以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诱导维持麻醉。D组在麻醉诱导前以电针仪取穴内关及百会行电针诱导20min,维持针刺至术毕。两组患者分别于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5min(T2)、拔管后即刻(T3)、5min(T4)、60min(T5)、180min(T6)测定血糖(FBG)、血浆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浓度,计算血糖变异系数(GluCV)和TXB2/6-K-PGF1α的比值,记录心电图ST段高度变化(mV,各时间点1min内采样,取均值)。结果 T0时两组所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各时间点血糖、ST变化和TXB2/6-K-PGF1α均显著高于T0(P<0.05),D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TXB2/6-K-PGF1α及ST变化显著高于D组(P<0.01)。两组各时点TXB2和6-K-PGF1α均显著高于T0(P<0.05),D组TXB2升高幅度明显低于N组(P<0.05),而6-K-PGF1α升高幅度明显高于N组(P<0.05)。结论电针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活性物质,抗氧自由基等作用,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仃腹腔镜辅助下的15月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辅以静脉全麻;对照组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记录麻醉前、CO2气腹后10min、30min和术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CO2分压。结果:观察组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对照组气腹后10min、30min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既显著高于同组麻醉前又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气腹后10min、30min时的呼气末CO2分压显著高于间组麻醉前(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磁极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80例适宜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在偏瘫患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治疗组选用"三元牌"磁极针治疗,采用两针(N极针和S极针)相距0.2~0.3 cm对极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治疗。均为每天1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治疗脑卒中,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优于普通毫针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全麻择期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排除有既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诱导麻醉采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u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4mg静注.实验组在2min后采用艾司洛尔1.0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0ml静注,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10ml静注.观察麻醉诱导前(安静状态时)、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前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麻诱导期使用一定量的艾司洛尔,可减少全麻气管插管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针灸治疗组,对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大鼠海马注射A131-42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针灸治疗组大鼠采用针刺加艾灸百会穴和肾俞穴进行治疗,其余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β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针灸治疗组A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假手术组与针灸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AD大鼠百会与肾俞穴可降低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