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不可随意超剂量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洁 《中草药》2004,35(11):1325-1325
中药因不良反应小,治疗广泛,一直被很多医生认可,并且在临床上长期被大量使用。但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常会遇见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被超剂量使用,有时超出常用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会对中药的用药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毒药原是指攻病愈疾的药物,现在则指具有剧烈毒性或药性猛烈,不良反应大,用得不当就可能严重影响机体健康或导致中毒而死亡的一类药物。虽然有毒中药的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有规定,但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有毒中药使用情况,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使临床医生了解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责任感,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监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是我国人民在历史上使用并流传下来的药物 ,有独特的药性学说和炮制方法 ,其核心都是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国历代医家对中药的不良反应都有清醒认识 ,认为中药同样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 1993~ 1998年收到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涉及Ⅲ种单方或复方中药 ,涉及的中药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肝脏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和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等。为了患者的健康 ,必须正视中药不良反应问题。1 中药不良反应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监察中心定义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药处方中有毒药物的用药情况,规范有毒药物用药剂量.方法 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用量范围,随机抽取1 042张中药处方,对处方中含有19种常用有毒药物的实际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42张中药处方中,涉及有毒药物的处方有544张.19种有毒药物实际用量与<中国药典>规定剂量比较,其中16种有毒药物存在着超剂量用药的现象.结论 有毒药物超量用药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性味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药药性分布探讨中药用药警戒。方法: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药饮片,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分析每种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道,采取频数分布及关联规则挖掘、网络构建方法,分析与中药临床用药警戒相关的药性参数。结果:618种中药及饮片中有152种中药有不良反应报道,其中无毒中药109种,占71.71%。大毒及有毒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毒中药,分别达到70%和66.67%。温性和寒性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频数最高,而热性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苦味和辛味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种数最多;归肝、肺、肾等经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种数最多。关联规则挖掘及关联网络结果显示,包含大毒、有毒、温、热以及苦味、辛味和归心、肝等经的关联规则最多,大毒与归肝经组合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达86%;而温热性中药与辛苦味的组合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达80%以上,与肝经的组合可以达到75%。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了与毒性记载密切相关之外,也与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这些结果可以为中药尤其是无毒性记载中药的用药安全和警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鹏  张成博 《中医杂志》2013,54(2):170-171
中医文献中“毒”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毒中药主要是指中药中某些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使机体产生治疗目的以外各种不良反应的药物.界定有毒中药,既要参考古代中医文献的记载,又要充分借鉴现代毒理学研究的成果.只有两者充分结合,才能在保持传统性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聂青  刘妍  陈晶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0-344
中药基本药物是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特色所在,应充分发挥中药基本药物的独特优势,发挥其"保基本"的重要作用。中药基本药物具有特殊性,同时也具有药品的两重性,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控制某些条件来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在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针对中药基本药物遴选,中药基本药物自身及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等分析有可能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药基本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中药也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陈燕 《光明中医》2011,26(8):1720-1721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应该积极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应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三方面:药物因素、医源因素、患者因素[1]。临床药师可以在这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发挥积极作用。1药物因素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18例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其中寒战、发热、皮疹等症状比较常见,新的不良反应达39.91%,参麦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是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药物,大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病情无明显影响,但未能找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新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关注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对使用说明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 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它不仅指药物的 不良反应,还包括药物的毒性、变态反应、依赖性、成瘾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 .近年来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现就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中药保鲜的意义和鲜药应用临床的独特疗效,以及中药的保鲜方法和贮藏技术。认为中药保鲜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各乡村医院或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使中药鲜药在临床真正发挥作用;应用现代工艺技术提取鲜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容易保存、运输和安全应用的剂型,将草药发展成为制剂,解决鲜药使用上的不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与随之发生的脏器中毒事件,深入研究和整理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脏器毒性机制,保障常用中药安全有效的临床环境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在查阅近年来常见中药脏器毒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药所致心脏、肝脏毒性2个方向分析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临床表现及产生机制,为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药治疗冠心病收效尚可,但长期服用对肝肾毒副作用较大,并且不可逆。中医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及其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治疗可以从多靶位多角度机制来实现疗效,且毒副反应低。但临床仍以汤剂为主,使用不便,难以用于急症治疗和抢救。多以单味药和单味药有效成分为主,复方研究开发较少。今后应重点创新给药途径及剂型改革。从大量的临床报道来看,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冠心病防治都有着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盗汗患者,将50例采用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在肺卫不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阴虚火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盗汗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晓玉 《世界中医药》2012,7(5):369-370
毒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尤其是浊毒、瘀毒、热毒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从毒邪论治高血压病,不仅能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而且还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西药的降压作用,并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综述气相色谱法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对气相色谱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中药的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及中药的杂质成分和毒性成分分析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与安全,因此必须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合理炮制中药,加强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资源与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决定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有效成分是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药效物质的有无多寡是药材质量的核心要素。药效物质的积累水平与原植物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阐明有效成分生源途径,揭示药材品质物质内涵形成机制,调控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实现药材品质保障与提升。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材品质调控技术体系包括整合分析高通量检测手段所获得的系统生物学多重组学数据,解析有效成分生源合成的遗传机制,从中挖掘和鉴定具品质识别功用的分子标记,将生源途径调控技术应用于中药材优异种质创制、种植过程精准管理和采收分拣质量识别的全程控制,实现有效成分高效合成和/或稳定积累,提升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兜铃酸为例探讨中药毒性成分限量标准制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安全性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标准制定迫在眉睫。该文分析了中药毒性成分限量标准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归纳和评述了相关毒性成分的限量标准研究方法,提出了中药中毒性成分的限量标准理论值计算方法,并以马兜铃酸为例,制定了其在中药材中的限量标准,以期为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标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Tumor burden remains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that threatens human life worldwide.Over the past few years,the evolu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has represente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pproaches in the field of tumor therapy.Drugs regulating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r enhancing body immunity have indicated a novel perspective to treat tumors.Therefore,an increased number of scientists have been shifting their research focus to explore the immunity regulation effects of anti-tumor traditional medicine or natural product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on tumor immunity regulation in 2020.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re herbal medicine-derived phytochemicals and formulas were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more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comprehensive journals.Traditional medicine can comprehensively regulate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including natural killer cells,dendritic cells,CD4+/CD8+T lymphocytes,regulatory T cells,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immunosuppressive factors,and immune checkpoints.In 2020,a greater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focused on active ingredients and formulas that regulat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nd immune checkpoints.Active ingredients such as flavonoids became a global hotspot in 2020.Certain natural products were also found to exert synergistic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such as curcumin.However,a distinct lack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remains a prevalent and challenging issue that hind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