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爱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3):1761-176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爱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761-176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能提高排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过度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 采用气道湿化满意程度判断标准,对5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湿化进行评估.结果 6例患者出现湿化过度.气道湿化过度与患者的疾病因素,湿化液的类型、量、温度等密切相关.结论 护士应严格掌握气道湿化满意程度判断标准;个性化选择湿化液及湿化量,对湿化液进行恒温加热,可有效防止湿化过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经氧气驱动雾化面罩24 h持续雾化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湿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气道粘膜出血、发生肺部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气管内滴入法,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适于患者使用的气道湿化方法 .方法 随机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2例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微量泵持续推注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应用常规定时气道滴注湿化气道.结果 对照组出现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患者例数均高于实验组.气道湿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组小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 优于定时气管滴入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器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一次性输液器持续气道滴入湿化,对照组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入湿化,观察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达到理想的湿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气管切开术的72例昏迷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2组,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组),B组(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于气管切开时、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取痰液培养,并评估肺部感染状况.结果 在气管切开时,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细菌培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符合机体对气道湿化的生理需求,并能降低患者肺部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陈香凤  谭丽萍 《现代护理》2007,13(2):169-17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过度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采用气道湿化满意程度判断标准,对5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湿化进行评估。结果6例患者出现湿化过度。气道湿化过度与患者的疾病因素,湿化液的类型、量、温度等密切相关。结论护士应严格掌握气道湿化满意程度判断标准;个性化选择湿化液及湿化量,对湿化液进行恒温加热,可有效防止湿化过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后一种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满意率90%,对照组满意率3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湿化效果好,优点多。结论: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持续不间断,气道湿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9月气管切开患者40例,以2012年1~4月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湿化法;2012年5~9月的2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稀薄,无痰痂出现,无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痰痂,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认为气管切开后,微量泵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71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评价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病人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促进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对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输液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排痰效果及拔管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输液泵持续常温气道湿化法,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促进患者排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元焕 《天津护理》2009,17(3):155-156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肺部感染率升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注射器间断气管滴人和输液泵控制滴速持续滴入湿化液,并观察两种气管湿化方法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与传统间断湿化法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在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间断湿化法.结论与传统间断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使痰量减少,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病人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持续滴入湿化法与间断滴入湿化法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 将5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2组,甲组采用持续滴入湿化法,乙组采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结果 湿化24h后,甲组湿化满意率为86.2%,乙组为52.17%,湿化不足者乙组为8.7%,甲组为0.001%.结论 持续滴入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不易形成痰栓,且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与传统间断湿化法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在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间断湿化法。结论:与传统间断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使痰量减少,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