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折1周内使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骨折1周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脱水剂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物理疗法(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推拿按摩加功能锻炼)、中药外敷(伤药膏外敷)3项主要护理技术组合而成]。对2组患者肢体肿胀消肿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技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是骨折患者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消肿止痛汤,1剂/d,水煎分2次服用;对照组静滴20%甘露醇250 ml/次,30 min滴完,间隔8 h重复1次,观察两组肢体消肿时间、疼痛减轻情况、肿胀减轻程度、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6.07±0.92)d、(6.18±1.01)d,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4.4%,两组治疗3 d后VSA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汤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中药消肿止痛汤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兼治法则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敷包热熨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不增加其他特殊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1,3,5,7d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d起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疗程第5天起膝关节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对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疼痛及肿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对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等热敏腧穴进行艾灸治疗,2次/d,疗程为7 d;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0~15 min滴完,2次/d,疗程为7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第2、3、6、7天患者肢体肿胀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 d后,两组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相当;治疗4 d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 d后,观察组肿胀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伤科油纱外敷对预防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将四肢长骨骨折13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5例,各项治疗方案相同,实验组于肢体术后外敷伤科油纱,对照组外敷75%酒精纱,分别于术后1、3、7d进行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测试及术后3d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肢体肿胀程度相比,P〈0.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中药制剂伤科油纱外敷,能有效预防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生,有效减轻术后肢体疼痛,且用药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肢抬高,临时固定(包括小夹板、外固定支具及跟骨牵引等),早期冷敷,静脉注射甘露醇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入院第1天治疗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第2天开始给予中药敷贴30 min后用TDP磁疗仪照射敷药部位。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2、3天小腿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和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第1、2、3天肿胀值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能促进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肿胀消退和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奄包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肢体肿痛的效果。方法将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肿胀的166例患者按随机分层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抬高肿胀肢体、静脉滴注甘露醇脱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天开始加用四子散热奄包敷于肿胀部位。观察术后第3—第5天患肢肿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第5天膝关节以下10 cm、踝关节以上10 cm、踝关节3个部位周径均较对照组小,肿痛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子散热奄包治疗能有效减轻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肢体肿痛程度,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周径差值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BGP、P1NP及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肢体肿胀和疼痛程度,提高骨代谢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91-2992
选取我院行肢体骨折手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外敷治疗骨折后患肢肿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骨膏治疗四肢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新鲜骨折的患者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后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院内制剂健骨膏外敷,对照组口服伤科接骨片6g/次,每天3次,同时跌打镇痛膏外敷,每3天1次.观察2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及关节活动的改善情况,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四肢新鲜骨折,肿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骨膏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物五苓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四物五苓汤加减内服治疗。疗程7天。对照组30例常规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组均治疗7d观察疗效。结果:2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四物五苓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活血消肿药膏外敷治疗瘀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辩证分型,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活血消肿药膏外敷,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贴,观察组1例因皮肤过敏退出,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指数及肢体周径测量改变进行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OMAC指数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3d及7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轻,治疗3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消肿药膏有明确的镇痛效果,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及减轻肿胀方面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34-3135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熏洗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在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92例,按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与PMRT,联合组实施海桐皮汤熏洗联合PMRT。对比两组肿胀程度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联合组干预2个疗程后肿胀恢复良好率(76.09%)高于常规组(39.13%)(P0.05);联合组干预2个疗程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低,QOL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海桐皮汤熏洗联合PMRT应用于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能显著缓解肢体肿胀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冯坡颜 《全科护理》2012,10(14):1249-1251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个体化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软枕抬高患肢、常规功能锻炼指导及应用消肿、抗渗出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肢局部予中药外敷配合个体化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进行肢体肿胀程度测试,术后3d进行疼痛程度评分,术前1d、术后2周、术后3个月评定髋关节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个体化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冰硝散外敷与乙醇湿敷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早期肢体疼痛和肿胀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纳入77例胫腓骨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乙醇湿敷组(26例)、冰硝散外敷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止痛和消肿方法,乙醇湿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75%乙醇湿敷,冰硝散外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的冰硝散外敷。患者入院后开始干预;于入院时、入院干预24 h,48 h,72 h,168 h后观察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肿胀度;记录患者手术等待时间、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度和疼痛程度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乙醇湿敷组和冰硝散外敷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度在干预24 h和72 h时低于对照组(均P0.05),疼痛程度在干预24 h,72 h和168 h时低于对照组。而与乙醇湿敷组比较,冰硝散外敷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在干预72 h时更轻(P0.05)。另外,冰硝散外敷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和乙醇湿敷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其他2组患者(均P0.01),且住院期间的医疗支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外治疗法可加速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消肿,减轻疼痛,减少手术等待时间、医疗支出及并发症发生率,冰硝散外敷的效果优于75%乙醇湿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气活血消肿汤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0例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中医推拿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气活血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肿胀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气活血消肿汤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程度,缓解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柏散外敷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行PCI术并发穿刺侧肢体肿胀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以硫酸镁湿敷,观察组予以双柏散外敷,比较两组病人肿胀消退程度及瘀斑消退面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周径增长长度较短,瘀斑面积缩小,观察组肿胀消退程度及瘀斑消退面积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VAS疼痛评分下降,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多项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仅为58.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柏散外敷治疗PCI术后并发肢体肿胀的疗效显著,可促进肢体消肿,瘀斑消退,减轻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162-3163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肢体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静脉滴注甘露醇和抬高患肢方案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辅以活血止痛汤。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另外,通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痛时间与消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活血止痛汤,能够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离子导入加热疗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肢体肿胀病101例,分为治疗组51例,给予中药离子导入加热疗每日20 min,1次/d,同时用常规治疗配合药;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针灸日一次治疗。比较3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加热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改良七厘散外敷在闭合性 Pilon 骨折延期手术术前早期缓解局部疼痛、肿胀的效果。[方法]将52例符合闭合性 Pilon 骨折诊断标准的入院病人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专科护理,观察组使用自制改良七厘散外敷后,再结合常规的治疗及专科护理,评定两组病人入院后不同时间的疼痛及肿胀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患肢疼痛、肿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闭合性 Pilon 骨折术前应用自制改良七厘散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