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终末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运动锻炼可以逆转骨骼肌病理改变,提高骨骼肌氧化代谢能力,降低异常肌反射,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作用〔1〕。已有报道称6 min步行试验(6MWT)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重复性良好的次极量运动试验〔2~4〕。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6MWT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老年病房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饮。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P0.01);且治疗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养心通脉饮治疗CHF疗效确切,能够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实际入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5 mg/kg静脉输注,2次/d,5 d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NT-proBNP、LVEF水平、6 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LVEF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30例,在常规口服药基础上静脉输注心脉隆注射液5 d)和黄芪对照组(30例,在常规口服药基础上静脉输注黄芪注射液5 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6 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血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血BNP水平下降,但心脉隆组优于黄芪组(P〈0.05),尤其心脉隆组 LVEF数增加。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BNP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N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昕  王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87-1289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血液中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正常水平;研究心衰患者血液中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探讨NT-proB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06年4月在北京医院门诊、急诊就诊和住院的心衰患者1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心衰的诊断以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为依据。使用Roch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检测对照组和心衰患者血中NT-proBNP的浓度。心功能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衰患者进行分级。结果 受试正常人的参考水平低于国外人群;心衰患者NT-proBNP的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心衰患者的NT-pro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不同病因造成的同级心衰中,急性心梗患者NT-proBNP最高,房颤组的NT-proBNP低。结论 用NT-proBNP评价心功能状态具有客观性和灵敏性,对早期诊断心衰有帮助,应成为临床应用的常规检测指标。建议建立正常中国人的NT-proBNP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治疗上多采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使CHF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临床疗效非常有限。近十年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也在逐步应用于临床,其改善心衰的作用也受到肯定,但在各种改善心衰药物中优化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却一直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联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血浆TMAO和LVEF水平差异.并对CHF组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和B组32例,A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B组只给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 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 BNP、LVEF均较治疗前好转,且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抗抑郁药物和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对单纯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心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入选48例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常规运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强心胶囊;对照组加用地高辛片,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的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和6min步行距离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6min步行距离升高明显(P<0.05)。结论强心胶囊能明显提高老年CHF患者的LVEF及6min步行距离,提高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普遍认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CHF的发生、进展紧密相关。本文将重点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CHF的关系,为CHF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病情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CHF患者182例为CHF组,非CHF患者40例为非CHF组,采用美国Biositer Diagnostics公司的Tri-ageBNP测试仪,床边抽血检测血浆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出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BNP水平高于非C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以BNP>100ng/ml诊断CHF,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7.5%;CHF患者中,随BNP水平的升高,死亡率升高。结论BNP对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住院206例>60岁老年CHF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液BNP的水平,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各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严重,年龄越大,BNP值越高,而LVEF差异仅在Ⅰ、Ⅲ、Ⅳ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复测BNP值下降而LV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老年CHF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4.
B型尿钠肽与心力衰竭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科住院的心力衰竭病人80例,测定其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并随访其出院后2年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和死亡的情况。结果病例组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关系密切,在病例组中,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加重而升高,呈明显正相关(r=0.79,P<0.01),而LVEF随着心功能的加重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r=-0.73,P<0.01)。BNP水平高的病人2年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高。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给氧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30例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控制期(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吸入60%氧气0.5h前后6min步行距离、心率、SaO2和血压。结果在给氧后,6min步行的距离明显提高[(318±46)m,(356±58)m,P〈0.01],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较Ⅱ级步行距离改善明显。心率和SaO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短期给氧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距离,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铁缺乏与运动能力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分析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8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缺铁分为铁缺乏组和非缺铁组,分析比较两组心功能、运动能力差异,并比较两组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与非缺铁组相比,铁缺乏组NT-proBNP升高、E/A降低、LVEDD值升高,NYHAⅡ级患者比例少、NYHAⅣ级患者比例多;HFpEF比例少、HFrEF比例多;6MWT、VO2max、VO2max/K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缺乏组1年内因心衰再住院人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缺乏将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运动能力降低,临床预后差,需注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铁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个体化运动训练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南京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80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运动训练,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6 min步行距离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延长(t=3.416,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2.852,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MLHF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t=3.492、10.212,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7.061,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中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方法 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ZVEF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5例)和常规治疗组(80例).联合治疗组在地高辛、利尿剂、硝酸脂类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20~40 mg每晚1次和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A比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行6 min步行距离测定和血清FFA的测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1.8%,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DD、LVESD、LVEF、E/A、6min步行距离测定、血清FF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