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是目前唯一适用于严重双心室功能衰竭患者的短期循环辅助装置.近年来VA-ECMO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抢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该文介绍VA-ECMO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为VA-ECMO在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和心搏骤停.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是救治心脏危急重症的重要手段.现通过1例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成功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例,引出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危急重症中救治的探讨,包括体外膜肺氧合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国内外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和展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可为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持,但VA-ECMO辅助支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左心室扩张、左心室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加重和肺水肿等并发症.该文主要就目前临床报道及使用的左心室减压策略作一综述,旨在早期预防及干预VA-ECMO治疗中左心室扩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 ECMO)在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支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未来有可能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经房间隔球囊扩张制造房间隔缺损方式达成左心减容减压的方法,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我院在该技术方面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方法:2009年8月到2013年3月,我院对5例AMI合并CS的患者进行了ECMO辅助支持治疗。回顾分析这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辅助原因,辅助时间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辅助时间(121.2±40.6)h,全部脱机,4例存活出院。结论:ECMO可以为AMI合并CS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RCS患者被分为3组:IABP组(n=34)、ECMO组(n=32)及联合(IABP+ECMO)组(n=30)。在常规抗休克用药基础上分别应用IABP、ECMO及IABP+ECMO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1天、2天、3天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O_2)、动脉血乳酸、心肌钙蛋白I(cTnⅠ)、脑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的变化、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撤机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治疗3天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逐步改善,而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IABP组及ECMO组更显著(P0.05或P0.01);ECMO组的心率、MAP、CVP、SO_2、动脉血乳酸、cTnⅠ、LVEF及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IABP组(均P0.01);IABP组BNP、LVED的改善优于ECMO组(P0.05,P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5.875,P0.001;χ~2=4.504,P=0.034);ECMO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χ~2=3.957,P=0.047);联合组撤机成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6.063,P0.001;χ~2=5.792,P=0.016);3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ECMO联合治疗在改善RCS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优于IABP和ECMO,但联合治疗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临床预后的改善;降低并发症成为提高联合治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干预策略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并接受VA-ECMO治疗的5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干预策略将患儿分为肠内营养(EN)组15例,肠外营养(PN)组33例和混合营养(EN+PN)组10例;根据EN干预时机分为早期EN组9例和晚期EN组16例。主要结局为住院死亡率,次要结局为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新发感染及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营养干预策略及EN干预时机的临床结局。结果 EN组、EN+PN组和PN组的住院死亡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新发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EN组和晚期EN组的住院死亡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新发感染率以及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或EN+PN增加消化道并发症,不增加住院死亡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新发感染率。EN启动时机对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外膜肺氧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全心 《山东医药》2003,43(6):58-59
体外膜肺氧合 ( ECMO)是一种呼吸循环支持技术 ,其原理是经导管将静脉血引到体外 ,在血泵的驱动下 ,经过膜式氧合器氧合 ,再输回患者体内。对呼吸衰竭的患者 ,将大部分血在体外氧合 ,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和肺部病变的恢复 ;对循环衰竭患者 ,心肺转流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 ,减少左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对双侧心室的功能恢复有益。 ECMO的实施需要内外科医师、灌注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药剂师、护士等的密切配合 ,是一个反映医院综合水平的系统工程。ECMO的适应症 :1患者心肺功能损害可逆 ,预期在 2~3周恢复 ;2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当遇到诸如低射血分数的极高危患者,可能需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这样的机械设备的辅助治疗.现通过介绍1例成功在预防性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下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高危、低射血分数患者,进一步讨论当前国内外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在心脏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救治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因药物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ECMO辅助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4例(57.1%),暴发性心肌炎1例(14.3%),心脏骤停2例(28.6%)。结果:7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4.7±3.2)d(范围:1~9 d),6例(85.7%)顺利撤除ECMO,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2例(28.6%),肢体缺血1例(14.3%),急性肾衰竭1例(14.3%),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8.6%)。1例在ECMO辅助情况下放弃治疗死亡,2例在成功撤除ECMO后死亡。其中,1例死于严重出血,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例(57.1%)好转存活出院。结论:ECMO能暂时性为心肺功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利于稳定心脏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心功能的恢复创造机会,减少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改善心脏危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PHEO)是来源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其导致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并不罕见,但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两例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的PHEO患者,初诊时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而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符合PHEO诊断,复查CT提示肾上腺占位,遂行择期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行体外膜肺氧合辅助(ECMO)植入术后患者发生血液相容性不良事件(HRAEs)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阜外医院行心脏手术后发生心源性休克接受ECMO植入的280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RAEs分为HRAEs组(n=27)与对照组(n=253)....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休克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脓毒症休克可导致低血压和低灌注,导致氧输送(DO2)减少,从而出现氧供/氧耗失衡。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以增加DO2,增加氧供,所以ECMO有救治脓毒症休克的理论基础。ECMO救治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欠佳,主要与ECMO启动时机、ECMO中心的经验、是否为中央插管和ECMO高流量等相关。该文对ECMO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肺移植围手术期体外膜肺氧合(ECMO)动脉-静脉与静脉-静脉转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21例肺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CMO转流方式不同分为动脉-静脉转流147例(VA组)、静脉-静脉转流74例(VV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肺动脉压、心功能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立即撤除ECMO比例、ECMO转流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肾功能不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二次开胸止血等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组术前平均肺动脉压显著高于VV组(P<0.05)。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组术后立即撤除ECMO比例显著高于VV组,ECMO转流时间显著低于VV组(P均<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组术后PGD、肾功能不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VV组(P均<0.05)...  相似文献   

16.
近年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的应用迅速增加,随着新的技术、设备、治疗方法和研究证据的更新,应用过程中的管理也越来越成熟和规范。静脉-静脉体外膜肺的管理主要包括氧供与氧耗管理、机械通气策略、俯卧位治疗、清醒ECMO、早期康复和标准化撤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采用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支持治疗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7例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使用VA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VA-ECMO的适应证及不同年龄段应用的患者分析总结,对比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VA-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转归差异。结果:307例患者中,177例(57.7%)为成年患者,男性211例(68.7%),平均VA-ECMO辅助时间为(119.2±72.7)h,209例(68.4%)成功脱机,158例(51.5%)恢复后顺利出院。VA-ECMO机械辅助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急性肾功能不全(51.1%)、肺部感染(36.8%)和出血(30.2%)。联合应用IABP者较不用IABP者VA-ECMO辅助时间未能缩短,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131.5 h vs.158.6 h,P=0.013)以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119.0 h vs.153.2 h,P=0.002)明显缩短,急性肾功能不全(40.0%vs.64.0%,P=0.035)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6%vs.24.0%,P=0.044)明显降低。在术中建立VA-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较ICU床旁建立VA-ECMO者脱机率(77.8%vs.57.9%)和出院后30 d生存率(66.0%vs.35.2%)更高(P均<0.05),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37.0%vs.66.9%,P<0.05)。结论:VA-ECMO可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出现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IABP搏动性血流对于VA-ECMO辅助过程中外周器官灌注有积极作用,早期及时应用VA-ECMO有助于获得更优的短期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4岁,体重65kg。因诊断"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监护提示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予吸氧、大剂量升压药物(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维生素C、维持内环境稳定、抗心律失常等治疗,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并置入深静脉导管。入院8h因血压不能维持,于床旁经皮穿刺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炎性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42例成人心脏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接受ECMO支持治疗。分别于ECMO建立前及建立1,6,24,48,72小时撤机前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冻存,测定各时点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及hsCRP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同时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各时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ECMO前两组TNF-a、IL-6、IL-8及IL-10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存活组TNF-α水平在ECMO建立24小时后开始下降,至撤机前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IL-6水平在ECMO建立6小时后就开始下降,至48小时后各时点与死亡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TNF-α水平在ECMO治疗24小时、IL-6水平在ECMO治疗6小时后开始下降,撤机前均较死亡组低(P<0.05);死亡组炎性因子支持治疗期间均处于高水平状态。结论:心脏术后心肺衰竭患者ECMO前已存在明显炎性反应。存活组炎性反应强度随病情改善逐渐下降。持续高水平的炎性因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体外膜肺氧合原理和现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治疗期间,心脏和肺得到充分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状态。此时膜式氧合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