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心率控制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心内科和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年龄≥60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157例为心房颤动组,根据其静息心率水平分为:宽松心率控制组(心率110次/min,55例),严格心率控制组(心率80次/min,53例),心率控制不佳组(心率≥110次/min,49例);另选取35名年龄≥60岁的健康志愿者为非心房颤动组。应用千帆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选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量(SV)/心搏指数(SI)、左心室每搏做功(LSW)/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SWI)、射血前期(PEP)、变力状态指数(ISI)、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并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心房颤动组CO/CI、SV/SI、LSW/LSWI、ISI、LVET较非心房颤动组减低(P0.05),心房颤动组PEP较非心房颤动组延长(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的SBP、DBP、MA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控制不佳组CO/CI、SV/SI、LSW/LSWI、ISI较宽松心率控制组、严格心率控制组减低(P0.05),心率控制不佳组PEP较宽松心率控制组、严格心率控制组延长(P0.05),心率控制不佳组、宽松心率控制组、严格心率控制组的LVET、SBP、DBP、MAP指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松心率控制组、严格心率控制住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的静息心率控制在110次/min时,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可改善左室功能,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的治疗和心功能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总胆汁酸与炎症反应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病人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总胆汁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房颤动病人胆汁酸水平与C-反应蛋白、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胆汁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病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心率变异指数[24 h所有窦性心搏间期NN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程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房颤动病人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增加,可能与总胆汁酸水平增高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动过速时心动周期变异性的规律及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61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动周期变异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心动周期变异性用心动周期周长平均值的标准差表示(ms)。每一患者诱发6±3.4(2~25)次持续性心动过速,平均心动周期变异性为8.83±4.35ms(2.12~23.11ms),心动过速时相邻心动周期的最大差异平均为24.22±20.47ms。结果 33例(54%)患者心动过速时相邻心动周期的最大差异大于20ms,6例(10%)大于50ms,最大为95ms。53例有至少3次持续性心动过速被诱发,前3次心动过速时的心动周期变异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001),应用运步回归对每一患者心动过速时心动周期变异性的平均值与房室结不同电生理参数进行了检验。结论发现房室结前向传导曲线的斜率与心动过速时的心动周期变异性成正相关,斜率(x)越大心动周期变异性(y)越大(r=0.36,n=61,y=3.76x 5.4,P<0.O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柴胡三参汤对痰热夹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痰热夹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合柴胡三参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QT间期离散度[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心率变异性[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相邻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全部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与79.1%,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d和QTc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V、LVFS、LVEF、SDNN、SDANN、RMSSD、PNN5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合柴胡三参汤能够改善痰热夹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提高心功能,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总负荷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6例,根据CSVD影像总负荷评分,分为0~2分组180例,3~4分组7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HRV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与老年高血压患者CSVD影像总负荷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HRV与CSVD影像总负荷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与HRV的相关性。结果 3~4分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0~2分组(P<0.01),高血压服药依从性低于0~2分组(P<0.05)。3~4分组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ASDNN)、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正常窦性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显著低于0~2分组(P<0.01),2组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病人127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经人机对话,人工分析校正后,记录24h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率减速力数值,观察DC和HRV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值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相邻NN之差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关性较强,与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和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或标准差(SDSD)相关性较弱;DC与年龄和平均心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74,P0.01)。结论 DC与HRV时域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对心率负性频率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左室功能和结构改变与心脏起搏器起搏比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特点及其与起搏比例的关系。方法共入选20例病人,其中植入VVI起搏器10例,DDD起搏器10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测定病人植入起搏器3年~4年后自身心律状态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及每搏量(SV)。结果起搏器植入后远期EDV、ESV呈增高趋势,LVEF植入前为(61.5±14.2)%,植入后为(53.4±13.9)%呈降趋势,且植入后远期LVEF在≥50%与<50两亚组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起搏器植入后远期,可发生左室功能和结构重塑,表现为LVEF增高或降低和EDV增大或减小。EDV增大、LVEF降低与起搏心搏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且行CRT的病人4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观察术前和术后病人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同步化情况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病人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mvs16-sd/RR值和Tmvs16-Dif/RR值均较术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升高,术后病人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和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有效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可对CRT治疗的短期疗效评估提供有效的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9.
Kubicek、Patterson等研究的阻抗测定方法,可通过测量心动周期时发生的阻抗变化来估计心排出量。由于心脏收缩喷血的结果,在胸腔范围内可测量到一个很小的电阻抗下降。胸部阻抗变化的一阶导数(dz/dt)与主动脉流量计测得的收缩射血成正比,其高度与射血成线性关系。以阻抗法测定的心排出量与Fick方法作比较,计算所得的心搏出量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1。本文对冠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络补心化瘀汤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络补心化瘀汤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气指标,包括pH值、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CO_2分压(PaCO_2),记录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同时应用动态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另外,观察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治疗后,研究组pH值、SaO_2及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PaCO_2、RR、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SV、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LVEDV、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2,P=0.564)。结论通络补心化瘀汤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起搏比例与左室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40例,回顾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起搏器植入后远期(3~4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下降趋势,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呈增大趋势,各参数在置入前与远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将起搏心搏数/总心搏数界值定为60%,按起搏心搏数比例高组(≥60%)及低组(<60%)两个组划分,起搏心搏数比例高组较低组LVEF[(49.2±14.1)%比(63.1±7.3)%]有明显降低,LVEDV[(120.7±69.8)ml比(65.4±10.9)ml]明显增大(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3~4年,左室出现功能和结构重塑,起搏心搏数比例越大,左室射血分数越低,左室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病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连续性变化对左室舒张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无明显瓣膜病变的慢性心房纤颤病人,连续记录40~50次 E′,用Ln回归方法测定了前1个RR间期(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全体病人RR-1与 E′之间的斜率从-1.56~1.15不等,具有负相关性的病人较具有正相关性的病人左心房的容积是增大的[(141.5±46.0)ml与(109.3±40.4)ml,P=0.03].整体病人的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中,斜率和平均RR间期、左心房的容积及E/E′均呈负相关(r=-0.39,P=0.017;r=-0.46,P=0.04;r=-0.39,P=0.018).结论 心房纤颤病人不规则RR间期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对舒张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RR-1与 E′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平均RR间期、左心房的容积及E/E′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RT-3DE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病人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T2DM病人30例为病例组,正常对照组30名。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RT-3DE技术测量LVEF,左室16、12、6节段达收缩末期最小容积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最大差值(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及心率校正后测值。结果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及心率校正后测值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技术可以发现T2DM病人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分析3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孤立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以及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和24小时时域指标: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并计算P波最大宽度与P波离散度,再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进行比较,可见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5分钟RR间期的标准差、高频段功率较发作后5分钟增高(P<0.05),而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频段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②24小时时域分析显示房颤组的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房颤组的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房颤组的全部RR间期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与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呈正相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特别在发作前迷走神经张力有明显增强,并且其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显著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稳定的心衰患者179例 ,予正规的抗心衰治疗 ,排除房颤患者 ,对患者进行生化全套检查 ,同时进行心脏多普勒检查 ,测量E峰速度、A峰速度 ,E/A比值 ,E峰减速时间 (EDT)。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和心输出量 (SV)。以E/A >2或E/A >1和EDT <14 0ms为限制性二尖瓣充盈形式 (RMFP) ,将患者分为RMFP组和非RMFP组 ,比较两组的血尿酸差异 ,并判断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RMFP组患者的尿酸 (μmol/L)为 377 32±130 4 7,NRMFP组患者的尿酸为 30 7 72± 12 4 6 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心功能Ⅰ ,Ⅱ ,Ⅲ ,Ⅳ级之间尿酸依次升高 ,但仅Ⅳ级分别与Ⅰ ,Ⅱ ,Ⅲ级比较 ,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 ,从血尿酸和收缩参数LVEF ,SV ,CO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 ,血尿酸和收缩参数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 ,即血尿酸越高 ,LVEF越低 ,(P <0 0 5 ) ,排除其它因素后 ,血尿酸和LVEF的相关系数为 - 2 92 2 ,P <0 0 1。结论 升高的血尿酸与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 ,从理论上提示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可能有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律失常病人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率变异性(HRV)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T2DM合并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 mg口服,1次/日;试验组加用中药黄连温胆汤口服,1剂/日。两组均维持治疗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APN、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RV以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PN水平升高(P<0.01),TNF-α、hs-CRP水平降低(P<0.01),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超过50 ms百分比(PNN50)水平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舒张早期最大血液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液流速比值(E/A)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APN水平较高(P<0.01),TNF-α、hs-CRP水平较低(P<0.01),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较高(P<0.01),LVEF、SV、CI、E/A水平较高(P<0.01),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T2DM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能与调节APN、TNF-α以及HRV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测量左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病人分为心脏结构正常组与异常组,同时采用sRT-3DE和二维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impson's法测量LVEDV和LVESV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T-3DE所测各值与MRI的相关性均高于Simpson's;Bland-Altman分析显示sRT-3DE所测各值与MRI之间一致性高于Simpson's法。同一医师采用sRT-3DE两次测量比较和不同医师采用sRT-3DE测量比较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 sRT-3DE可快速、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脑钠尿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4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并行BNP测定,再分析以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持续性房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显著增加(P<0.01);平均RR间期(RINNT)实测值与BNP呈负相关;以平均心率矫正后的有关心率变异时域指标RMSSDDdiff和PNN50Ddiff与BNP呈正相关。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增加,BNP受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86例,拟采用植入起搏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RVAP组在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RVMSP组于右心室中位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分别在电极植入后5 min及电极植入后12个月时记录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左室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E/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植入后5 min测试心室电极参数,比较两组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结果术后12个月时,RVAP组和RVMSP组CI分别为2.41±0.31、2.70±0.29,SV分别为(70.34±8.14)mL、(80.13±8.79)mL,E/A分别为1.27±0.32、1.68±0.35,LVEDD分别为(48.35±8.97)mm、(42.68±9.54)mm,LVEDS分别为(39.15±8.24)mm、(31.57±8.42)mm,LVEF分别为(53.37±10.51)%、(60.24±1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P组在电压阈值高于RVMSP组[(0.68±0.12)V与(0.61±0.10)V],R波振幅低于RVMSP组[(17.24±2.53)mV与(18.91±3.18)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P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7.91%(12/43)、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84%(21/43),均高于RVMSP组的6.98%(3/43)、9.3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5;χ~2=16.298,P0.05)。结论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有利于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降低心律失常远期风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心脏功能状况对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一年110例病人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监测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D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每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5),两个相邻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心搏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并以心脏彩超探测出心脏射血分数(EF),分析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射血分数50%病人HRV中的SDNN,SDNN5,PNN50较EF≥50%病人明显降低,并有一定相关性。而SDNN5,RMSSD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心衰病人HRV相关指标下降,并与心脏功能状态有一定相关性。HRV与EF测定为判断疾病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