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对比非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对比非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共计1 5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有效率[RR=1.13,95%CI(1.00~1.26),P<0.000 1]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WMD=-4.52,95%CI(-5.25~-3.79),P<0.000 1]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WMD=17.17,95%CI(14.67~19.67),P<0.000 1]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不良反应[RR=0.23,95%CI(0.11~0.48),P<0.000 1]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对比非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中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针灸主穴进行统计,计算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经络使用频率、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其针刺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有44篇,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涉及的主穴共89个,以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印堂、合谷、三阴交、神庭、四神聪、水沟、心俞、足三里、膻中等腧穴使用频次位居前10,其中心包经的使用率最高,针刺部位选择,以头面部取穴居多。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多选用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四大腧穴,注重头面部腧穴的运用,多倾向于从脑神、心神、肝等方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入院2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状况。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9.9%,冠心病后抑郁发生率为33.8%。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迟缓及绝望感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750、0.609及0.524;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体重及迟缓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861、0.563和0.521。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体化、迟缓及绝望感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体重及日夜变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卒中后抑郁状态(pos 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在我国公民致死、致残病因中居首位[1],在发达国家卒中已经成为50岁以上人群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和癌症。脑卒中后抑郁(PSD)以情绪低落、主动性差、兴趣丧失和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PSD发病率为25%~79%[2],另有研究证实在所有脑卒中幸存者中抑郁症平均发病率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特点,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诊治的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相关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脑卒中患者中,左半球病变33例(58.9%),右半球18例(占32.1%);经百忧解20mg/d及心理治疗1月后治愈16例(28.6%),有效31例(55.4%),无效9例(16.1%)。结论左半球卒中的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率远高于右半球,百忧解及心理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疏导+运动疗法、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疏导+运动的综合疗法,治疗8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Barthel指数(BI)计分法〕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3组治疗后HAMD、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疏导及运动的综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抑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或单纯心理疏导+运动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我国卫生部门统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每年死于脑卒中150万人,存活脑卒中病人700万人.脑卒中2/3 的人致死或致残,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继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而2008年4月29日中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这五大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5%,脑血管病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正>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其发病率为33%~50%~([1,2])。如国内1项研究报导PSD的发生率为42.9%~([3])。陈谋珠等~([4])提出应积极干预PSD的相关因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部位、家庭关系等均被列为PSD相关危险因素~([5[)。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唯有在病灶这方面,来源于不同研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且集中论述的文章很少,本文将PSD责任病灶的研  相似文献   

10.
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百忧解配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脑血管病的分型分期治疗原则,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前后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HAMD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并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后各抑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治疗PSD,不仅能显著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SD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文献。纳入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5篇,统计中药处方174首,涉及中药167味,使用总频次为1 969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有柴胡、甘草、郁金、川芎、当归、茯苓、白芍、半夏、石菖蒲、香附。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树状图获得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柴胡-白芍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柴胡-龙骨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化痰祛瘀、补血活血、理气扶正之法,疏肝不离活血,调肝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目前障碍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PSD的患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50%之间。我们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文法拉辛治疗,并进行了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文献,采用关联规则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配伍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英文临床研究文献,经筛选后对使用穴位进行提取,采用SPSS Statistics17.0和SPSS Modeler14.10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文献中共使用穴位90个,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共23个。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在90%以上的配伍组合有20组,以上下配穴和局部配穴为主。结论基于关联规则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配伍规律研究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作为依据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HT)的影响。方法 58例PSD患者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口服,试验组予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辨证取穴治疗,治疗8 w,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后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及用药8 w后测定患者血清BDNF、5-HT水平。结果两组治疗第4、8周时SDS、HAMD、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第8周时两组SDS、HAM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第4周(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第4周(P0.05);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5-HT和BDN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对照组水平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辨证取穴能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5-H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仅次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为300/10万)。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0%~80%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30%~50%的患者〔2~4〕患有脑卒中后抑郁(PSD),无论是在早期或后期均可患此病。有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的患者会影响康复疗效,并和死亡率、认知水平及肢体残疾均有很大联系〔5〕。Bobath作为传统治疗脑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受到重视。约20%-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PSD将使脑卒中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以至延缓神经功能康复,影响预后。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来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病人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但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安神解郁、醒脑开窍的针刺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相似文献   

19.
刘艳  胡亚丹 《内科》2009,4(5):690-69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3.9±2.1)较治疗前(20.12±1.5)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4.1±3.9)与治疗前(19.00±2.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巾后抗抑郁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精神神经康复。  相似文献   

20.
陈秀琼  阳初玉  林卫 《内科》2008,3(1):106-11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1]。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据国内资料可达25%-75%,平均为50%^[2]。脑卒中后抑郁增多.使自杀率上升,认知功能异常与攻击行为等,使脑卒中死亡率与功能残疾增多。它们的存在大大影响对躯体和认知功能的康复,因而不能对脑卒中后的抑郁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