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中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针灸主穴进行统计,计算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经络使用频率、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其针刺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有44篇,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涉及的主穴共89个,以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印堂、合谷、三阴交、神庭、四神聪、水沟、心俞、足三里、膻中等腧穴使用频次位居前10,其中心包经的使用率最高,针刺部位选择,以头面部取穴居多。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多选用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四大腧穴,注重头面部腧穴的运用,多倾向于从脑神、心神、肝等方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相关中英文主题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并筛选文献后摘录处方,形成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高频选穴、特定穴、分布部位、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72篇,处方296首,腧穴111个,总频次为1 462次,涵盖毫针、电针、皮内针、灸法、穴位按摩等疗法。高频选穴由高到低排列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攒竹;选穴归经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为主。特定穴通常选用五输穴、八会穴、络穴等。选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高频选穴组合为内关+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中脘。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选穴多从顾护胃气、和畅血行的角度考虑,可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建立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处方数据库,并进行腧穴频次分析,运用SPSS2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腧穴使用前6位为百会、太溪、神庭、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频次选用最频繁的经脉和部位分别为督脉和头面颈项部;特定穴运用较为广泛,而以交会穴选用为主。聚类分析显示5个有效聚类群为:神门-廉泉-地仓-委中-照海-肝俞-大椎-风府-肾俞-中脘;外关-关元-气海-膈俞-血海;大钟-悬钟;印堂-人中;内关-三阴交;关联分析显示常用的10个腧穴配对有百会-太溪;百会-神庭;百会-足三里;百会-三阴交;百会-四神聪;三阴交-内关;百会-内关;太溪-足三里、百会;百会-风池;神庭-风池。结论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选穴以头部穴位为主,结合辩证取穴,以补肾健脾为原则;重用特定穴及阳经经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肝损伤的选配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分别对其穴位、穴位分部、穴位归经及穴位所属特定穴规律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54篇文献,对选穴频次≥10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分析,其中足三里选穴频率最高为37次,针灸治疗肝损伤多选下肢部腧穴,其次为胸腹及背部腧穴,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针灸五腧穴的选择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其次为交会穴。结论足三里为治疗肝损伤的首选穴位,与太冲、阳陵泉、丰隆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为临床治疗肝损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为临床选穴和合理组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使用频次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文献48篇,使用频次≥5次且排序前10位的穴位依次是阳陵泉、照海、丘墟、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悬钟、阴陵泉、申脉、太冲;各经脉使用腧穴个数排序前5位的经脉分别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以局部取穴、足阴阳经取穴、跷脉取穴、经筋节点取穴等为主,针刺手法多样,并可结合运动、康复等手段,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穴位配伍规律。方法 初步检索获得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215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58篇文献纳入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23.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腧穴以内关、心俞、血海、神门、足三里为主,位于四肢;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特定穴使用以络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多见;关联分析显示相关性最高的穴位组合:内关-心俞、内关-血海、内关-足三里、内关-神门。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百会-巨阙-合谷;四神聪-水泉;厥阴俞-膈俞-内关-三阴交-郗门-肾俞-肺俞-心俞-血海-神门-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气海-丰隆-神阙-太溪。结论 针灸治疗心力衰竭选穴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以四肢多见,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尤其是络穴、八脉交会穴、原穴,注重原络配穴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检索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临床研究,并从针灸方法、腧穴选择、腧穴配伍、针灸操作四个方面对治疗PONV的针灸处方进入深入剖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范围为PubMed(2005-09/2015-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5-09/2015-09)、万方数据资源系统(2005-09/2015-09)、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5-09/2015-09)中符合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PONV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2篇,分析其处方规律.结果:分析发现,在针灸方法上,以经皮电刺激、毫针针刺、电针、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等为主;在腧穴选择上,多选取具有调理脾胃功效的特定穴,按部、循经选穴,多取双侧腧穴;在腧穴配伍上,遵循按部配伍和循经配伍的配伍原则;在针灸操作上,补泻方式、针刺时间和针刺强度上都表述各一,最佳刺激方法仍未确定.结论:针灸治疗PONV的最佳方案有待研究,今后我们应该在针灸的介入时间、持续时间和针刺强度方面继续探索,开展针灸治疗PONV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期为针灸治疗PONV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整理针灸教材中关于治疗脱肛的穴位,归纳总结出治疗脱肛的同功穴。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在30部针灸教材中检索主要治疗脱肛的腧穴,总结分析脱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 30部针灸教材中治疗脱肛的同功穴有24个,经脉以督脉和任脉为主,部位以胸腹、腰背和腰骶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中主治脱肛的腧穴有4个,仅承扶一穴与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脱肛的同功穴有所不同。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脱肛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脱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调整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模型,观察腧穴之间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选穴的实验依据.方法家兔60只,体重20kg~25kg,禁食12h~14h,浆膜下双极胃电引导,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家兔节律紊乱模型,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条口、天泉穴对胃电紊乱波及胃电频率调整效应的差异.结果足三里与内关穴组针刺前紊乱波百分数分别为570785±102644和555173±60500,针刺后分别为437823±101518和435147±68983;针刺前频率分别为22870±03800和24020±03536,针刺后分别为27090±05865和29220±04923.均呈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特定穴条口、天泉针刺前后对照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特定穴足三里与同经非特定穴条口,特定穴内关与同经非特定穴天泉调整效应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模型适用于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研究;特定穴足三里、内关对胃节律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按部选穴针刺治疗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模型大鼠延髓内c-fos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按部选穴是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足三里+中脘组、针刺足三里+内关组、针刺足三里+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配合普通饲料饮食建立DGP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连续治疗4 wk.治疗结束后,用黑墨水灌胃测小肠推进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延髓内c-fos和GFAP的灰度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c-fos和GFAP的灰度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足三里+中脘组、针刺足三里+内关组、针刺足三里+非经非穴组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针刺足三里+中脘组c-fos和GFAP的灰度值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足三里+中脘组比较,针刺足三里+内关组、针刺足三里+非经非穴组c-fos和GFAP的灰度值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DGP模型大鼠胃排空迟缓症状,调节延髓内c-fos和GFAP的表达,配伍局部腧穴显著优于配伍远端腧穴及非经非穴点,表明不同按部选穴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SD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文献。纳入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5篇,统计中药处方174首,涉及中药167味,使用总频次为1 969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有柴胡、甘草、郁金、川芎、当归、茯苓、白芍、半夏、石菖蒲、香附。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树状图获得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柴胡-白芍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柴胡-龙骨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化痰祛瘀、补血活血、理气扶正之法,疏肝不离活血,调肝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分析了近15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选穴规律,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以"针刺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炎""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炎""糖尿病神经炎""针刺穴位治疗糖尿病神经炎"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VIP)收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关于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数分析方法分析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选穴,最终选取123篇,包括121个穴。结果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使用频次比较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曲池穴、合谷穴、阳陵泉穴、太溪穴、脾俞穴、外关穴、内关穴、委中穴、悬钟穴、八风穴、膈俞穴、八邪穴、承山穴、肾俞穴、内庭穴、昆仑穴、手三里穴、太冲穴、丰隆穴、血海穴、环跳穴、胰俞穴、肺俞穴、胃俞穴、关元穴、阴陵泉穴、解溪穴、肝俞穴、委阳穴。结论通过分析发现在经脉穴位选择上以脾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等为主,穴位类型以合穴、原(输)穴、下合穴等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近28年来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为主的文献共137篇,共使用78个穴位,总频次为997次,十四经穴63个,总频次896次(89.9%);经外奇穴总频次101次(10.1%)。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0个,手阳明经5个,手太阳经2个,手少阳经2个,经外奇穴1个。结论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宜取手三阳经上的腧穴,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文献中的选穴、归经、施灸方式等规律。方法利用2000~2013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归纳、分析、总结灸法防治本病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用的腧穴、经络、施灸方式等规律。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资料共28篇,涉及18个穴位,应用频次由多到少的腧穴为神阙、关元、足三里、命门、三阴交、百会、涌泉;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任脉、膀胱经、督脉和脾经。施灸方式以隔物灸应用频次最多,其后为温和灸、温针灸、艾盒灸。结论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所灸穴位以神阙、关元、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任脉、膀胱经和督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施灸方式繁杂多样,客观评估疗效标准不一,有待于向客观化、规范化及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代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发表于1999-01-01至2019-01-01的关于中医药治疗COPD的中文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COPD处方数据库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结果 (1)最终纳入107篇文献,得到115个有效处方。(2)处方中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14味,其中排在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甘草、黄芪、杏仁和陈皮。(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茯苓和甘草关联系数最高;基于复杂系数熵聚类分析得到8组药物核心组合,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揭示出中医药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和药对以止咳化痰、健脾燥湿、养阴益肺、补肾纳气为主,这为现代中医治疗COPD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总结高血压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5年~2015年发表的针灸治疗高血压文献,统计文献中关于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取穴规律。结果 10年内中国知网中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文献91篇,十四经络取穴28处,包括:主穴196次和配穴104次。主穴中太冲选取率最高,配穴中太溪选取率最高,太冲总使用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取穴,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分析针灸治疗术后胃轻瘫的优选腧穴和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关于针灸治疗术后胃轻瘫疾病的现代期刊类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梳理。将梳理结果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针灸治疗术后胃轻瘫选穴规律及配伍特点。结果针刺治疗术后胃轻瘫优选腧穴在经络、部位、特定穴及配伍方面皆有律可循。结论针灸治疗胃轻瘫在选穴方面具有集中性和规律性,因此具备穴位优选价值。足三里和中脘具有相同主治作用,且针对胃轻瘫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为最核心的配伍组合,因此合募配穴可以运用到胃轻瘫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痰瘀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痰瘀论治CA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对核心中药进行网络可视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62篇,共得到62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137味,总使用频次646次,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7味,依次为丹参、川芎、黄芪、水蛭、茯苓、山楂、泽泻。137味中药的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主要归肝、脾经。设置支持度为12,置信度为0.600,以中药组合使用频次进行降序排列,共得到19个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组合,12条中药关联规则。核心中药网络可视化图分析结果显示,共12味核心中药。结论 痰瘀论治CAS中药主要包括丹参、川芎、黄芪、水蛭、茯苓、山楂、泽泻,其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主要归肝、脾经。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了本科1963年2月至5月的三个月中,采用针灸治疗聋哑患者120例。经初临床观察,疗效尚称满意。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均经西医大夫检查,以确诊耳膜无有病变及声带发育是否正常后,并分组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处方:第一次——听会、医风、合谷。第二次——听宫、医风、外关、后谿。第三次——耳门、医风、哑门、风池、合谷、大椎、太冲。第四次——听会、哑门、风池、廉泉、天突、外关。第五次——听宫、百会、医风、通里、太溪、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第六次——耳门、风池、哑门、廉泉、天突、曲池、外关、风府。作者认为,听会、听宫、耳门、医风、哑门、风府、百会、风池、廉泉等穴,是针刺治疗聋哑的主穴;合谷、外关、通里、太谿、天突、天容等穴,是针刺聋哑的辅助穴;足三里、曲池、肝俞、肾俞等穴,是针刺聋哑之备穴。当患者听力恢复正常,即可停止三阳经的穴位,而应取哑门、廉泉、天突之治疗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