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病人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为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27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无心脏病证据者30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及心功能变化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无心脏病证据者30名。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炎症因子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TNF-α、IL-1β、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增加,LVEF逐渐下降,LVEDD、LVESD逐渐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TNF-α、IL-1β、IL-6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VES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IL-1β、IL-6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65例心力衰竭病人,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ELISA法检测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复查.结果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在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N(NT-ProBNP)在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各心功能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LN(NT-proBNP)及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LN(NT-ProBNP)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黄连素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亚麻酸联合盐酸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盐酸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亚麻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炎症因子、MDA、SO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显著升高,而LVEDD和LVESD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亚麻酸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可抑制炎症因子TNF-α、CRP及IL-6的生成,并有助于改善病人氧化应激状态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为1年。研究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变化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期间,治疗组MACE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TNF-α、IL-6、NT-proBNP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SD、LVEDD、LVEF、LVMI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术后配合芪参益气滴丸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177例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组和联合组,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替格瑞洛组基础上静脉输注rhBNP,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分析3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小板集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治疗后LVEF、LVEDD、LVESD、IVS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病人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同时LVEDD、LVESD、IVS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联合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最低,替格瑞洛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血小板集聚率、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ACS病人心功能,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小板集聚率,改善预后,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荣波  徐伟丽  曹磊 《山东医药》2009,49(33):67-68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IL-6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60例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中老年人的血清TNF-α、IL-6、sTNFRI、IL-10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sTNFRI、IL-10水平及TNF-α/sTNFRI、IL-6/IL-10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P<0.05或<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 在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于炎症方向,两者的改变能够反映心功能的变化,促炎症性细胞因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心功能、炎性因子、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MMP-2、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LVESD、LVEDD、MMP-2、AngⅡ、TNF-α、IL-6及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心脏损伤及炎症反应,进而提高心功能,改善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心络联合左西孟坦微量泵注在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41例予以通心络联合左西孟坦微量泵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体循环阻力(S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SVR、PCWP、hs-CRP、TNF-α均降低,LVEF、MABP均升高,且观察组LVEDD、LVESD、SVR、PCWP、hs-CRP、TNF-α低于对照组,LVEF、MAB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左西孟坦微量泵注在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4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大剂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辅助通气、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治疗,常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每日20mg;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每日40mg,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LVESD、LVEDD、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TG、TC、LD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LVEF和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6个月后,大剂量组心力衰竭复发住院率低于常规组(χ2=5.486,P=0.019)。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疗效更优,安全性好,并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症反应和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1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心力衰竭组(H组)和木犀草素治疗组(L组),各17只大鼠。采用开胸手术建立心力衰竭动物模型,L组大鼠给予50 mg/(kg·d)木犀草素(体积3 mL)灌胃。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形成情况。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H组LVEF、FS降低(P<0.05),LVEDD、LVESD、LVEDV、LVESV增加(P<0.05);与H组比较,L组LVEF、FS升高(P<0.05),LVEDD、LVESD、LVEDV、LVESV降低(P<0.05)。HE染色:S组大鼠心肌组织正常;H组大鼠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严重;L组大鼠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明显减轻。Masson染色:与S组比较,H组胶原面积比增加(P<0.05);与H组比较,L组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与S组比较,H组血清BNP、IL-1β、IL-6、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H组比较,L组血清BNP、IL-1β、IL-6、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症反应和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发挥对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和左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药物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LVEF、LVESD、LVEDD、CI、NT-proBNP、hs-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LVEF、C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LVESD、LVEDD、NT-proBNP和hs-CR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并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提高病人左心功能及降低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64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YHA分级Ⅲ级~Ⅳ级或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35%),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口服共10个月。治疗前后检查两组心脏彩超用以评估心功能,采集肘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测定其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10个月后,治疗组病人血浆IL-6,hs-CRP,TNF-α水平降低,且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同时心功能按NYHA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炎症介质(hs-CRP,IL-6,TNF-α),改善心脏功能,对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 入选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同期选择心衰不愿行心肺康复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NT-BNP)、MLW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无氧阈时摄氧量(VO2AT)、峰值摄氧量(peakVO2)及峰值代谢当量(peakMET)及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上述指标无差异。治疗1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实验组的LVEF升高(P<0.05),LVEDD、LVESD缩小(P<0.05),NT-BNP降低(P<0.05),MLWHFQ评分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CRP、TNF-α、IL-6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实验组VO2AT、p...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IL-1β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 60例CHF病人按心功能及病因不同分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关系.结果 CHF病人循环中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01),两者与病因无关,只与心功能相关.CHF病人血清TNF-α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IL-1β与TNF-α、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CHF病人循环中TNF-α、IL-1β水平的特征性变化及其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充分体现了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在CHF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PETI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119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59例)及常规治疗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芪参益气滴丸组,60例)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快速荧光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B型脑钠肽(BNP)含量,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含量,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DD与LVESD均有缩小、LVEF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血清BNP、TNF-α和IL-6的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较常规治疗组心功能恢复更好,血清BNP、TNF-α和IL-6的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有进一步下降.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CHF病人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起始剂量20mg/d,1个月后减为10mg/d。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及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 0.05),LVESD、LVEDD明显减小(P 0.05),LVEF、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每次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心力衰竭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HF病人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其心肌重构和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炎症因子、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33,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病人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标剂量螺内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8例CHF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60mg/d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给予20 mg/d螺内酯联合60 mg/d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LVESD)、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NT-pro BNP、c Tn T水平和LVESD、LVED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VEF和6MW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目标剂量螺内酯(20 mg/d)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F,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改善病人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