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神经系统效能针灸等级病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 YH  Xiong J  Xu YL  Li B  Sun P  Gao X  Chen YW 《针刺研究》2010,35(5):394-401
目的:界定神经系统效能针灸等级病谱。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在具有针灸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临床医师中,通过自填式问卷,实施具有描述性的学术专业横剖调查。对于针灸临床专家的意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通过对58种病症的126种亚型的统计分析,获得针灸Ⅰ级病谱14种亚型,Ⅱ级病谱53种亚型,Ⅲ级病谱22种亚型,Ⅳ级病谱37种亚型。结论: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病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Du YH  Xiong J  Li B  Xu YL  Liu WH  Li Y  Li J  Shi L  Lin XM  Xiao L 《中国针灸》2011,31(3):271-275
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在具有针灸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临床医师中,通过自填式问卷,实施具有描述性的学术专业横剖调查.对针灸临床专家的意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进行统计处理,以界定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的效能针灸等级病谱.结果表明通过对64种病症的104种亚型的统计分析,获得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病症针灸Ⅰ级病语13种亚型,Ⅱ级病谱51种亚型,Ⅲ级病谱10种亚型,Ⅳ级病谱30种亚型.说明针灸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有较为广泛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的病谱,方法:选择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五部针灸临床著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刊登的针灸治疗43种病等6部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初步得出针灸临床病谱。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了针灸能治疗414个病症,有72种病症在6倍文献的一半以上有共同报道,这些病症基本上代表了现代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病谱,另外,作者首次提出了针灸临床病谱的3级划分概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结论: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探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针灸病谱循证等级划分。[方法]以CBM、CNKI、VIP、WF等数据库为检索源,全面收集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的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现代针灸适宜病症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Access)进行整理。[结果]共获得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临床研究报道文献2 209篇,在此基础上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CCT)共641篇,初步获得泌尿生殖系统针灸病谱51种。[结论]按照循证医学文献证据五级分类法及等级推荐的原则,结合文献质量情况,获得Ⅰ级病谱推荐5种,Ⅱ级病谱推荐17种,Ⅲ级病谱推荐16种。  相似文献   

6.
眼和附器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维红  杜元灏 《中国针灸》2010,30(5):423-425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归纳总结针灸治疗眼和附器的优势病谱。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眼和附器针灸病谱共31种,其中西医病22种,西医症状5种,中医病症4种。表明眼和附器疾病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病谱之一,针灸疗法治疗本系统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归纳国外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国外针灸,临床病谱.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美国Pubmed网络数据库中1978-2007年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和疗效结论(有效、无效)情况.获得国外针灸临床文献587篇,共涉及16个系统130种病症,其中论文一致认为针灸有效者110种,大部分论文认为有效者16种,疗效肯定与否定文献数对等的病症1种,大部分文献认为无效的病症有1种,文献完全认为无效的病症有2种.表明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针灸病谱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建立蜂针疗法的等级病谱。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CNKI、VIP、WF、Sino Med、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蜂针疗法的临床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22年1月3日。采用ICD-10规范文献病症名,参照循证医学证据五级分类法将研究分级,依据病谱分级理论构建蜂针疗法干预病症的循证等级病谱。结果:共纳入589篇文献,其中A级证据8篇,支持4种病证; B级证据20篇,支持15种病证; C级证据176篇,支持55种病证; D级证据201篇,支持72种病证; E级证据221篇,支持115种病证。Ⅰ级病谱4种,Ⅱ级病谱11种,Ⅲ级病谱17种,Ⅳ级病谱29种,Ⅴ级病谱104种。结论:当前蜂针疗法干预病症研究证据级别较低,Ⅰ、Ⅱ级病谱占比少,后期需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提供高级别证据,完善蜂针疗法循证等级病谱。  相似文献   

9.
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琴峰 《中国针灸》2007,27(10):769-772
目的:回顾1954—2005年有关消化系统针灸文献,通过文献计量与评价,以期客观地反映现代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针灸医学的优势。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91种,包括医案11种;有效病症为呃逆、腹痛、腹泻、便秘、呕吐、肠假性梗阻、痔;针灸疾病谱需要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探讨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针灸病谱。同时对2015-2019年(A组)与1978-2005年(B组)、1949-2005年(C组)文献进行比较,总结针灸疗法的适宜病症。结果: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共32 011篇,包含377种病症,以神经内科(9384篇)、骨伤科(7765篇)、消化内科(3529篇)、妇产科(2283篇)病症为多,消化内科(52种)、神经内科(47种)、五官科(47种)和妇产科(42种)的疾病种类较多。近5年针灸疗法的一级适宜病症为偏瘫、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关节炎、失眠症、便秘、脑血管病;二级适宜病症为面神经炎、肩痛、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吞咽障碍、痛经、抑郁症;四级适宜病症为哮喘、尿潴留、脑性瘫痪、高血压、痴呆、放化疗不良反应、不孕、变应性鼻炎、眩晕、肩手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疼痛、呃逆、腹泻、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结论:近5年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仍以神经内科、骨伤科为多,针灸治疗疾病文献的观察对象由以症状为主转化为以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1.
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查阅1978-200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文献,统计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种及每个疾病文献报道的频次,通过分析归纳,初步从文献角度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优势病谱,为临床选用针灸治疗病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评估针灸系统评价的现状,分析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21年11月收录的针灸相关系统评价文献。主要干预方式为针灸、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建库统计。采用Excel、Cytoscape、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29篇针灸系统评价文献,符合纳入标准88篇。文献发表国家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玛丽医院、澳大利亚帕克维尔皇家妇女医院等,机构间合作不紧密;作者以Daniel KL Cheuk、Car-oline A Smith发文最多,作者间合作交流较少;以针灸防治疼痛管理的文献引用次数最多,其次是针灸防治偏头痛、穴位按压防治恶心呕吐等;治疗结果以针灸治疗痛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干预方式仍然以传统针灸为主;结果分布主要是阴性结果;证据充分度以低等证据为主。[结论] 针灸低质量临床研究将影响针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不断明确针灸的最佳参数;不断完善针灸临床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对照,完善针灸病种的核心指标集及针灸临床评价体系,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及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日1次,共4周;电针频率100 Hz,强度1-3 mA,20 min,每日1次,共4周;西药采用叶酸悬浊液1.0 mL/100 g灌胃,每天1次,持续4周。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CAG大鼠的外周血总RNA,质控后建立文库,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隔药饼灸逆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AG组大鼠外周血有1 54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主要有癌症、免疫疾病、能量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通路。隔药饼灸干预CAG大鼠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2 956个,涉及的通路与分子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电针干预CAG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3 136个,涉及的通路与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西药干预CAG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1 308个,涉及的通路与蛋白翻译、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经RT-qPCR验证,各组外周血Foxo3、Uba52、S100a1、Nod2的结果和RNA-seq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隔药饼灸、电针和西药干预CAG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不同,西药较针灸改变CAG的差异基因数目少。3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CAG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隔药饼灸和电针干预的差异基因还涉及能量、氨基酸、脂质、维生素代谢。  相似文献   

14.
梁凤霞  陈瑞  王华 《中国针灸》2012,32(7):639-643
在分析针灸对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性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临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临床研究思路:采用针灸国际和国家标准,结合临床实践确立规范化的临床研究方案;确立有效的配穴组方,注重扶助正气在防治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发挥中医针灸学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以早期防治为主;设立合适的对照组,把握针灸学科和临床特点,为针灸防治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关于针灸的论述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药并用以增强疗效;二是单纯用针、灸治疗六经病证;三是列举针灸误治及其补救措施;四是以针或灸法来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7例,分为3组,针灸观察组39例,针刺观察组38例,灸法观察组40例,针灸观察组采用针刺和灸法相结合治疗,针刺观察组合灸法观察组分别单独采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在不同时间点上分别观察记录3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McGill疼痛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时和治疗后针灸观察组VAS值均显著低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P 0. 05);针灸观察组的MPQ、NPQ评分均低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短期有效率针灸观察组92. 3%,针刺观察组89. 4%,灸法观察组87. 5%,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个月后的长期有效率针灸观察组87. 2%,针刺观察组76. 2%,灸法观察组75%,前针灸观察组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P 0. 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针刺和灸法单独治疗,且安全性和持续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vestigations of intestinal fibrosis of IB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intestinal fibrosis. Methods: All reported studies were indexed about intestinal fibrosis of IB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summariz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fibrosis. Results: Ten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d beneficial effects not only on cytokines and colonic fibroblast but on collagen related to intestinal fibrosis. The expressions of TGF-beta and its mRNA were down regulat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 IGF-1, IGF-1R and IGFBP-5 were decreas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proliferative index of CBF was prohibi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Ⅰ, Ⅲ, Ⅳ collagen was degraded by this therapy.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prevent and improve the colonic tissue fibrosis of IBD in some extent, but many research settings and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to lucubrate the real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