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资料表明,未婚先孕的现象在增多,引起未婚先孕增加的主要原因仍是过早恋爱。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恋爱是单纯而朦胧的,也是不稳定的,青少年一般还不懂得克制和把握自己,容易混淆爱情与性欲。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和没有避孕常识,婚前性行为发生的直接后果便是未婚先孕。未婚先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也很大。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科学和性道德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婚前性行为的心理状态有下列几种:(1)热恋心理:热恋达到白热化程度时,一旦海警山盟,婚前性行为便可能随…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健康》1998,(4)
美国自60年代推行性解放运动以来,出现了一系列难以收拾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性病、艾滋病的出现,未婚先孕与婚外怀孕,心理与人际关系的困扰及社会的不安定。特别是青少年的未婚性行为已泛滥成灾。据统计,15~19岁未婚少女中每年约有10%的人怀孕,其中有半数小母亲要退学,其私生子的生活也是动荡不安。有例为证;在戒毒所的戒毒者中有75%为私生子,管教所的犯人中有75%为私生子,求婚怀孕少女中70%为私生子,青少年自杀者中63%为私生子。  相似文献   

3.
心理社会能力为个体对于控制结果能力的感知,认为世界是可预知的,并且趋向采用主动应对方式.研究显示[1,2],心理社会能力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如不安全性行为、未婚怀孕密切相关.未婚怀孕青少年属于特殊人群.这一人群更为脆弱,面临着更多生殖健康问题.本研究对未婚怀孕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青少年未婚怀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个案之一:小A,由未婚先孕到失常跳楼。 小A是个中专生,又是独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求学时与一位同学谈恋爱,由于感情不能克制,发生了性关系,以后又多次发生性行为,最后导致小A怀孕。 小A知道自己怀孕后,内心紧张焦虑,饮食锐减,失眠,唯恐被学校发现而被开除,于是自吞药物企图堕胎,结果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也日益开放,早期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青少年对性知识、性道德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研究表明,大学生人群中性行为、校外同居、女生怀孕、甚至性罪错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1-3],未婚先孕和不安全流产在青少年人群中已存在相当的比例[4].虽然大学生人群中的性行为不被社会所鼓励,但在许多有关问题[5-6]和我们的调查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婚前性行为,即使像意外怀孕或性病(包括艾滋病)等躯体的不良后果能加以避免,也难免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很少有人公开谈论婚前性行为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深藏在潜意识的层次上。了解婚前性关系的负面心理效应,有助于性教育工作者、父母、教师更好地引导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少年性生理及性心理研究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是一个人的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年男女两性特征逐步凸现,生理发育趋向成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功能趋于成熟。随着青少年生殖生理的成熟,心理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开始向往与异性接触,产生性萌动,进而有些人会发生性行为,并开始探索与性相关的人际关系,因而这一时期是青少年探索性行为、建立性关系的时期。青少年生殖生理及性心理是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源泉和最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至今对性教育与青少年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美国从四十年代起就重视性教育问题了。然而,至今青少年性行为、未婚先孕、青少年妊娠、堕胎的社会现象有增无减。因此,人们怀疑在社会、学校和家庭进行性教育,能否降低青少年性行为及早孕发生率。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呢?我国八十年代对性教育也开始重视,但至今仍有人对青少年性教育持疑虑态度。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极少,因此,提出普及性知识教育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受到社会的鄙视和唾弃,而今天少女意外怀孕这个“全球性问题”已经无可回避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里。  相似文献   

11.
<正>青春期急剧的生理变化改变着青少年的心理内容和结构,而家庭、社会生活条件及环境又制约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和行为方式[1]。在内部冲突与外界矛盾交互作用下,青少年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影响,如果缺乏有关的性知识,不能正确对待上述问题,则可能出现早恋、婚前性行为、少女怀孕、流产等社会问题,给家庭带来痛苦,对未来的婚姻和生育后代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未婚先孕,在现实生活中已是普遍现象,为数不少。据有关婚前检查机构不完全统计资料发现,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率已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有很多的女性未婚先孕,严重的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为什么未婚先孕的现象会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在作怪: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妊娠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因素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妊娠在当今世界上已变得愈加普遍。美国每年有100多万少女怀孕,其中80%是未婚少女,3万人在15岁以下。美国青少年的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均居世界首位。在苏联每年也有数百万少女未婚先孕据社会学家的调查报道,古巴全部母亲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未婚先孕,甚至少女怀孕的新闻报道常可以看到,我们计划生育部门在开展青春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中也感觉到这是事实存在的问题。虽然现代人对婚前性行为在道德等方面已给予了很大的宽容,但不容忽视的是未婚先孕会带来心身创伤,有时后果会很严重。为此,特提醒未婚女士不要轻易尝试婚前性生活,尤其要避免未婚先孕的发生,并将未婚妊娠的主要危害作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15.
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的姑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为数不少。据一家妇产科医院婚前检查的统计资料来看,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现象,己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有不少姑娘因未婚先孕,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为什么未婚先有性行为,未婚先孕的现象会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海淀区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早,婚前性行为比例明显上升,且初次性行为年龄呈低龄化,由此导致青少年成为非意愿怀孕、性传播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青少年正面临着由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不足和不负责任决定所导致的有关问题日趋严重的挑战。调查我区中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引起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的关注,是本次调查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于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64-156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性观念受到冲击,未婚青年的婚前性行为有增加的趋势,未婚同居、未婚先孕、未婚人工流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致一些青少年女性受到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威胁。以往对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或性行为的调查文章较多,但很少报道20岁以下青少年的人工流产情况,现将我院妇科门诊近5年的20岁以下青少年人工流产资料作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我院妇科门诊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共行人工流产术4 913例,其中20岁以下青少年人工流产199例。对人工流产的不同术式(包括人工流产吸宫术、人工流产钳刮术、中期妊娠引产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传统生活方式在改变,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性观念和性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青少年和未婚年轻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现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未婚先孕和未婚人工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有资料表明,未婚先孕的现象在增多。引起未婚先孕增加的主要原因仍是过早恋爱,据调查早恋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恋爱是单纯而朦胧的,也是不稳定的,青少年一般还不懂得克制和把握自己,容易混淆爱情与性欲的区别。所以,早恋容易引起未婚先孕。未婚先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少年的异常生理心理问题,为指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所有接听到的"青春健康专线"咨询记录663条进行分析。结果在咨询者中,年龄在19~24岁间的占45.1%。占比例最高的前五位咨询问题依次是:生理问题、怀孕、身体疾病、手淫、性行为,且男女有差异。10~14岁青少年中的咨询问题中心理问题占到20%。15~18岁青少年中占比例较高的咨询问题包括手淫和性心理。19~24岁青年中占比例较高的咨询问题包含性行为、避孕和怀孕。有11例男性少年受到成年女性骚扰的咨询案例。结论19~24岁青年是需要重视的性活跃人群。"手淫"问题困扰青少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男性青少年同样需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