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从 1 997年 7月~ 1 999年 8月 ,采用天灸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2 4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4例中 ,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在1 8岁~ 50岁 ,平均 31 .2岁 ;对照组 30例中 ,男 1 2例 ,女 1 8例 ,年龄在 1 7岁~ 54岁 ,平均 3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方面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对照组 :针刺翳风、颧 (患侧 )、合谷 (对侧 ) ,留针 30分钟 ,1次 /d,4周 1个疗程。治疗组 :在上述针刺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天灸疗法 :巴豆 3个 ,斑蝥 3个 ,老姜 1 5g(去皮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平均症状积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秦仑 《河北中医》2005,27(9):685-685
2001~2003年,笔者用隔姜间接灸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16例,并与同期传统针刺治疗16例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的天灸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温和灸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珠 《河北中医》2003,25(7):524-52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发于春、秋两季 ,以发病突然、口眼斜、目不能合为特征 ,多为单侧发病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男性多于女性。 1 998~ 2 0 0 2年 ,我科采用温和灸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住院患者 1 5例 ,门诊患者 5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1 4岁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2 4h。患者多夜间起病 ,晨起洗漱时感一侧面部麻木 ,鼻唇沟变浅 (或歪 ) ,额纹消失 ,不能闭目且流泪 ,面颊动作不灵 ,鼓气或吹口哨时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口角流涎 ,食物残渣滞…  相似文献   

6.
王天芸 《陕西中医》2003,24(4):F003-F003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采用中药等综合治疗 ,收效更捷 ,现简介如下。临床上发病突然 ,初起耳后部疼痛 ,续由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 ,眼不能闭合 ,鼻唇沟平坦 ,嘴角斜向健侧 ,鼓气时漏气 ,齿颊面间常有食物存积 ,并可有同侧舌前 2 /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病程长者可由患侧面部肌挛缩而嘴角反歪向病侧的“倒错现象”,有肌肉跳动 ,偶见“鳄鱼泪”现象。中枢性可因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等引起 ,症状表现仅限于脸面下部的肌肉瘫痪且常伴有偏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 :1 姜 疗 鲜姜 2 5 0 g,洗净切碎上…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往治疗本病多以针刺为主,疗效确切.笔者近几年采取针刺加温和灸治疗本病90例,疗效更佳,疗程更短,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用温针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1例,设对照组32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显示该方法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加灸翳风穴刺络拔罐并电磁波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针刺常规取穴,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电磁波患侧面部及耳后照射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最长20天以上,最短15天以内。结果 5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治疗后痊愈50例(92.59%),显效1例(1.85%),有效3例(5.56%)。结论针刺加灸翳风穴刺络拔罐并电磁波照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近十年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均简称“面瘫”)中医又称“口僻”、“口眼斜”。多由脉络空虚、局部感受风寒,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症见突然发病,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流涎等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按其门诊就诊卡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组应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使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Portmann评分)对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为(3.66±0.66)g/L,免疫球蛋白A(IgA)为(3.88±0.51)g/L,免疫球蛋白G(IgG)为(16.37±2.30)g/L,均高于观察组(2.63±0.72)g/L、(3.21±0.72)g/L、(11.45±2.41)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对照组为(14.34±2.14)分,观察组为(17.29±2.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ACE)结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联合ACE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个月观察组闭目不实、口角歪斜、面肌无力、食物滞留口颊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面神经传导波幅较对照组高、潜伏期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个月观察组血清NO、SOD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ET-1、MD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ACE结合热敏灸治疗PF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隔麝香灸配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阳 《中国针灸》2005,25(9):644-644
自2000年起,笔者在门诊专门收治病程较长、用常规疗法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隔麝香灸配合透刺滞针牵拉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81-583
目的:评价翳风穴刺血疗法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5年9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刺血组、刺血+西药组,每组60例。西药组给予口服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刺血组给予翳风穴刺血治疗,刺血+西药组在口服西药的同时配以翳风穴刺血治疗。结果:1综合疗效方面,西药组愈显率83.01%,刺血组92.98%,刺血+西药组9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10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第10、30天,刺血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西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H-B分级方面,治疗第10天,刺血组及刺血+西药组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翳风穴刺血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配合西药治疗,可增强疗效,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H-B分级方面,优于西药组,尤其是早期介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僻”,多由卫气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障碍,肌肉拘急纵缓而致。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骨质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一旦有缺血、水肿则可导致面神经受压,而致本病。本病是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水肿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若干问题(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曹少鸣指导李芝荣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虽然为针灸科最常见病种之一,且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要百分之百解决,亦非易事。我们在病发急性期常远取手足阳明经穴,恢复期用针刺透穴法为先,顽固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笔者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195例,并选择78例药物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针灸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针灸治疗组195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四型。即:风寒痹阻型121例,风寒侵胃型38例,肝胆湿热型21例,肝肾亏虚型15例。其中男101例...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脑神经疾病,临床上可分核性及神经干本身麻痹两种。前者由脑干部位的面神经核病变所致,后者由面神经干本身病变或受其周围组织病变影响所造成。本文治疗的以后者为主。此病原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风湿或感染引起,并常由感冒、受凉所诱发。  中医称本病为“口僻”。主要由于体虚气弱,腠理空虚、风邪中人、不得营养筋肉,造成面部经筋失养,失去正常活动功能而致。  自1995~1999年共治疗86例面瘫病人,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病例分析1.1 本组86例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20~40岁之间计有58…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滞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温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 《光明中医》2011,26(3):545-545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多指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仍留下的后遗症¨:,如眼睑下垂,VI角喁斜,面部肌肉萎缩或痉挛,是临床顽症之一。本人在临床中采用温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