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过敏实验方法及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将1956 ̄1999年的国内外抗过敏实验方法及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随着现代免疫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抗过敏实验方法及过敏反应动物模型也在不断增加完善,并力求揭示药物的作理。本文可为筛选抗过敏药物及研究过敏动物模型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静  张海英 《重庆医学》2012,41(5):516-517
理论上说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抗过敏药也不例外[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以及人们精神紧张度增加等因素,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常用抗过敏药导致的过敏反应也屡有报道。作者查阅了近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患有过敏性疾病者日益增长,药品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抗过敏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有抗组胺类、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类和激素类。激素类是属于强效的抗过敏反应药物,其副作用较大,属于处方药管理,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同时在选用其他抗过敏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非化疗专科医护人员更加熟悉多西他赛的毒副反应及预防措施,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方法:个案报道法。结果:经过我们及时、全力以赴的抢救,患者未出现生命危险,10分钟后胸闷、气短症状缓解,双上肢小水泡减轻,半小时后血压回升。结论:在使用多西他赛前要预先按说明预防性的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它能有效地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减轻过敏反应的发生程度。同时,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备好抗过敏药物及各种抢救设施,滴注前15分钟护士应在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5.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钙盐都是临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用药,也称抗过敏药物"',但是这些药物本身也可引起变态反应,使原有症状加重或发生新的过敏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抗过敏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20例的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作者收集了临床诊治的和近几年国内有关医学杂志发表的,资料完整符合诊断标准的抗过敏药物所致的休克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9岁,平均27.8岁。1.2基础疾病20例患者用药前患皮肤过敏12例(荨麻疹7例)、急性肠炎3例、…  相似文献   

6.
<正>甲硝唑静脉用药引起严重反应 ,临床上极为少见 ,该患者在静脉滴注甲硝唑时突然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用抗过敏药物后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经临床观察和医师会诊 ,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上述临床表现。通过此病例 ,使笔者认识到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用药过程中仔  相似文献   

7.
二巯丙磺钠的过敏反应及其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钠(DMPS)驱铜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二巯丙磺钠过敏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用抗过敏或脱敏治疗,随机分为抗过敏组35例和脱敏组7例、抗过敏治疗组中5例治疗失败患者后又采用脱敏治疗,分析过敏治疗情况。结果:42例过敏患者中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过敏表现,41例患者经抗过敏或脱敏治疗后,均顺利完成疗程,仅1例被迫中断而换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观察发现DMPS的过敏反应达18.34%,且多在第2个疗程的第1天出现(占78.13%),或曾使用过DMPS驱铜治疗在再次使用的第1天出现(占80.00%)。研究表明抗过敏组和脱敏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重视二巯丙磺钠的过敏反应,用药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予以抗过敏或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或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对80例对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抗结核药物能引起药物性皮疹,而且部分患者同时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过敏。结论抗结核药物易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同时过敏,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如何防治药物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易感个体在用药过程中,被药物或其代谢产物致敏,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应用该药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和应用的广泛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此外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药物过敏反应轻者引起各脏器功能紊乱,重者则有生命危险,就如何防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说起。1事先给药法给予有可能会造成过敏反应的药物前,事先投以第一型抗组胺药,通常无法阻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并且有可能会掩盖过敏性休克反应的早…  相似文献   

10.
致作者     
甲硝唑静脉用药引起严重反应,临床上极为少见,该患者在静脉滴注甲硝唑时突然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用抗过敏药物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经临床观察和医师会诊,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上述临床表现。通过此病例,使笔者认识到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异常反应的重要性。做为一个有经验的护士,  相似文献   

11.
强力宁致过敏反应一例李玉芳,孙花芬患者郑某某,女,28岁,农民。因乏力纳差20d、加重伴黄疸10d,于1994年5月1日收住院。患者曾于1993年5月因服氯喹后,以“药物性肝炎”在当地医院住院一月,治愈出院。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近一月未服损肝药物。查...  相似文献   

12.
抗过敏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过敏反应是病理性免疫反应,即体机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在抗过敏中药的研究中,发现多种单味、中药复方和中成药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在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减少或防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IgE产生、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多环节起作用,临床疗效较好,且未见显著的不良反应.现将中药抗过敏反应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常用抗过敏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超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繁多。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扑尔敏、非那根、强的松等,也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故应用时需加注意。一、引起过敏反应的常用抗过敏药物 (一)抗组胺药 1.苯海拉明临床上较常用,口服可引起药疹及全身反应。皮疹常为散发性,粟粒性斑丘疹型,偶尔  相似文献   

14.
韦辰 《求医问药》2006,(6):19-19
春季易患过敏症,使用抗过敏药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可有些人在使用抗过敏药物后不但无效,反而会加重过敏症状,使原先的皮肤瘙痒、风疹等症状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属于抗过敏药的致敏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就应赶快停用抗过敏药。对于有些人群来说,各种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15.
刘婷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20):43-43
甘露醇是一种脱水药物,常被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由于甘露醇静脉作用快,很少发生反跳现象,因而是临床上降颅内压的首选药.甘露醇的不良反应轻微,可引起头痛、视力模糊、眩晕等,偶尔会引起过敏反应.笔者在临床上却遇到1例甘露醇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原因1药品质量 :过敏反应发生增多与药品质量有较大的关系。究其原因 ,可能与制作工艺流程、纯度等有关 ,其表现为某些品牌和批次发生过敏反应集中。 2滥用药物 :特别是滥用抗生素 ,致使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机会增多。 3操作不规范 :包括皮试液的配制、皮试的操作、观察时间和结果判断标准的掌握。 4过敏体质。2 实用对策强化专项培训 :1提高对药物过敏的认识 ,包括对一些过去未曾引起重视的过敏性药物的认识 ,特别是近年来新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及中药制剂。用药过程中时刻想到会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充分了解不典型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2月11日我院1例因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护配合临床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抗过敏治疗,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通过分析该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出了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建议。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最终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进行药学监护,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息斯敏抗过敏治疗引发超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疾病.临床各科在日常诊疗中经常碰到有关变态反应问题.息斯敏本来是抗过敏的药物,但应用息斯敏抗过敏治疗时引发超敏反应1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多  刘丹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5):4365-4368
目的 探讨发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方法 报道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3月因静脉滴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2例,并检索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过敏反应相关文献,提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篇,结合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共收集14例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13例为静脉滴注,8例选用5%葡萄糖溶液、5例患者选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5例药物浓度<2%,8例药物浓度>2%,其中2例药物浓度高达4%。另1例患者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7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另7例为迟发型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10例,呼吸道过敏反应8例,胃肠道过敏反应5例,发热6例,过敏性休克3例。发现发生过敏反应后,立即停药,积极采取抗过敏治疗,对过敏性休克患者及时采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休克治疗。经积极治疗,1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临床用药前应询问过敏史,严格依据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及要求用药,用药过程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并积极抗过敏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在病房和门诊使用扑尔敏口服治疗荨麻疹.用药中出现过敏使病情加重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6岁~70岁。除1例有青霉素过敏史外,其余病人,否认有药物过敏吏。2例单用扑尔敏.其余同时联合用其他抗过敏药物。扑尔敏用量4mg~8mg.每日3次口服。服药后0.5h~2d出现皮肤瘙痒明显加剧.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