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rt-PA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t-PA组和尼莫地平组各20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rt-PA+尼莫地平,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30d采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14d、30drt-PA组、尼莫地平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后30d明显优于rt-PA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75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5岁的高龄组和〈75岁的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尿激酶50万U缓慢静脉推注,并随后静滴UK25万U,总量≤150万U。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并发症不随高龄增加而增多。结论≥75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年龄不应作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治疗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37例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龄(≥80岁)溶栓组75例和非高龄溶栓组262例。并将21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高龄非溶栓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非高龄溶栓组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高龄溶栓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10分组中,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劣于非高龄溶栓组,且病死率高于非高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并非静脉溶栓90d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OR=0.562,95%CI:0.301~1.047,P>0.05)。结论高龄不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且并不一定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华峰  王宏  张云霞  刘春红  余鹃 《当代医学》2011,17(16):144-145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同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h、24h、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NIHSS6h、24h、7d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禁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5.
苏慧  杨光  董秋艳  陈王晋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61-166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9例发病<3h的脑梗死合并AF患者分为溶栓组16例和对照组13例。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静脉溶栓。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h,24h,7d,21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出血风险,死亡率。结果:溶栓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1h,21d的NIHSS评分,90dBI评分均有改善(P<0.05);溶栓组较对照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增加死亡事件。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合并AF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t-PA(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早期脑梗死(<6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5例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6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发病6 h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天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14天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4.5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2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4h、7d、14d、28d后两组N1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不同时间溶栓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NIHSS分值差异具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致死性的颅内血肿出现,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发病6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溶栓组(16例,接受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14例,未使用rt-PA,其他治疗同溶栓组)。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2、24h、10d的NIHSS评分及10d时的Barthel指数,并复查头颅CT,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③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溶栓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溶栓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50%, P <0.05),溶栓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④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发病〈6h的ACI患者给予rt-PA(0.6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Rin评分(mR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ehal指数(BI)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3个月时NIHSS≤1分者29例,mRS0~1分者35例,BI95-100分者32例。脑出血发生率:〈36h3例,36~72h1例。3个月内死亡5例。结论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继续应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 mg/kg)溶栓联合羟乙基淀粉500 ml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2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0.9mg/kg)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8h、24h、14d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NIHSS评分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 rt-PA联合羟乙基淀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 h内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及90 d随访时m R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90 d随访,≥80岁组13例,80岁组47例预后良好,两组预后良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岁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苏敏 《中外医疗》2010,29(36):6-7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31例,对照组3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C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及14d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于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溶栓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Rt-PA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3h)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舒小桓  施美莉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56-135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不同时机选择对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静脉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其中A组患者于发病后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则于发病后4.5~9.0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14d及90d 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 RS评分、预后优良率和脑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病后4.5 h内和4.5~9.0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均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与早期康复组,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和28天,超早期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早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越早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越好,能达到降低致残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年龄≥75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 mg/kg,1/10静脉推注,余9/10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1 h内静脉滴注,溶栓24 h后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常规对照组只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溶栓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结论早期静脉应用rt-PA治疗急性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纳洛酮组(治疗组)和胞二磷胆碱组(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和胞二磷胆碱均为治疗近期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而纳络酮更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溶栓组126例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70万单位尿激酶单次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对照组14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溶栓后2h、24h、7d、14dNIHSS评分下降程度及治疗后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溶栓后24h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14dNIHSS下降程度、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相对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8例非溶栓治疗。治疗前、后6 h、24 h、7 d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比较,神经功能缺损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20.
陈子龙  李先锋 《广西医学》2013,(12):1649-1651
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照组30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分别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h、24h、7d、14d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1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36.7%(11/30)(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