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CRP、FIB在重度烧伤早期并发SIRS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8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选择36例TBSA≥30%烧伤病人,其中24例不符合SIRS诊断标准为对照组;12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为重度烧伤SIRS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3.7、14 d各时相点抽外周静脉血定量检查CRP和FIB.结果 血清CRP值在重度烧伤SIRS组伤后3 d、7 d、14 d与对照组各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烧伤早期同时检测CRP和FIB可作为是否并发SIRS或处于SIRS阶段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RP在骨科内置物置入手术前后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愿接受CRP及ESR检测的骨科内置物置入手术患者16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组,每组各800例,其中A组患者行术前、术后1、3、5、7、14d及30dCRP指标监测,B组患者进行相同时间点ESR指标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第3天CRP指标达到最高值后逐渐回落,术后30dCRP指标降至正常值;术后第3天CRP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术前与术后30dCRP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第7天ESR指标达到最高值后逐渐回落,术后30dESR指标降至正常;术后第7天ESR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术前与术后30dESR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CRP水平检测可为术后抗生素合理使用和早期术后感染的筛选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操作痛前、后外周血C-反成蛋白(CRP)的变化,探讨CRP可否作为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疼痛的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方法测定在创而换药中有明显操作疼痛的烧伤患者(n=30,A组)和在创面换药中无操作疼痛的烧伤患者(n=30,B组)在创面换药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n=10,C组)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A、B2组换药前、后CRP均显著升高(P〈0.01);A绍换药的CRP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P〈0.01);A组换药后CRP水平较换药前升高(P〈0.05),B组换药前、后CRP无明娃变化(P〉0.05)。结论烧伤创面换药过程中严重的操作疼痛可引起患者外周血CRP升高,CRP可作为烧伤创同换药操作疼痛以及烧伤患者伤后产生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重度烧伤患者52例,按烧伤面积分成A、B两组;按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分别观察不同分组患者烧伤后入院时、入院后1d、3d及5d血清PCT变化。结果B组烧伤患者血清PCT水平白入院后1d起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自入院后1d起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烧伤面积有关,烧伤面积越大,早期PCT水平升高越明显,并且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清PCT的升高,血清PCT检测有助于预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利芹  曹利萍 《海南医学》2014,(9):1279-128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变化对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诊断及预后价值,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40例我院妇科盆腔术后并发LEDVT患者(A组)及40例未并发LEDVT患者(B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健康患者40例(C组),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于术前、术后24 h、7 d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三组间PT、APTT及TT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FIB及D-dimer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PT、APTT及TT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A组FIB及D-dimer均明显增高(P〈0.05),B组及C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FIB及D-dimer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dimer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4 h比较,A组与B组FIB、D-dimer水平明显下降(P〈0.05);三组间PT、APTT、TT、FIB、D-dimer水平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术前及术后早期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尤其是FIB、D-dimer水平检测,并对检测异常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可降低其发生LEDVT的风险,同时凝血功能检查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对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6例,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3 、5、7、14 d的血清IL-6及CRP水平.结果 患者术前血清IL-6水平为(38.5±8.2)pg/mL,术后1 d急剧升高,之后迅速下降,术后3 d恢复至正常值,与术前比较,术后1 d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为(5.3±2.2)mg/L,术后逐渐升高,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峰(126.7±43.6)mg/L,之后逐渐回落,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0例)和感染组(6例),术前2组血清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感染组血清IL-6、CRP水平的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CRP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IL-6和CRP水平对早期诊断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86例特重烧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探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办法。方法选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人院时伤后4、7、14、21、28d的PLT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人院时比对照组PLT稍有升高(P〈0.05),伤后4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伤后7d恢复至正常范围.伤后14d达到高峰,伤后14d、21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28d有下降,但乃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重烧伤后患者PI月经短暂时间下降后增高,持续时间较长,其潜在的危害性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包括尽量避免长时间深静脉置管,鼓励卧床患者早期肢体活动和锻炼,预防性用药可干扰血小板的活性和凝血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有无使用内固定材料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使用内固定材料,B组未使用内固定材料,于术前、术后第l、3天,采患者晨起空腹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A组于术前、术后1、3、5、7、10、14d检测CRP,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CRP浓度变化,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两组术后第一天CRP较治疗前升高,第3天升高更为明显,A组CRP升高幅度较B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CRP达峰值,术后第5天明显回落,术后第14天降至术前水平。结论:骨科围手术期CRP表达呈一定规律性,即手术创伤越大,CRP浓度升高越明显,cRP动态监测有助骨科继发感染或并发症的发现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正负性反应蛋白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患者预后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2013年荆州市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05例烧伤总面积≥30%(TBSA)的患者列为烧伤组,另设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分别于烧伤后1、2、5、7、14、21d采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在西门子ADVIA240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上检测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PA/CRP比值。比较烧伤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检测水平,分析不同时相点PA、CRP的变化规律,探讨负急性反应蛋白(PA)下降至最低时相点和正急性时相蛋白(CRP)上升至最高时相点以及PA/CRP比值下降至最低时相点的变化规律。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烧伤组于伤后1、2、5、7、14、21d血清P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2)血清CRP水平于烧伤后1、2、5、7、14、21d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3)PA/CRP比值下降至最低点最快时相点为伤后2d,最慢时相点为21d。结论:烧伤患者PA明显下降,而CRP明显上升,而PA/CRP下降程度可作为严重烧伤患者预后及转归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d后的血CRP水平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CRP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在肺挫伤继发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患者依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4例)和非感染组(36例),观察肺挫伤伤后病情变化,检测伤后当天及伤后第1天、第3天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L-6及CRP于伤后第1天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第3天非感染组开始下降,而感染组则进一步升高(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第1天开始升高(P〈0.05),在第3天进一步升高(P〈0.05)。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与IL-6、CRP相比,PCT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挫伤继发肺部感染敏感且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对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下腹部癌症病人28例,其中观察组14例接受术前辅助化疗(全部为单次静脉化疗用药),对照组14例未行术前辅助化疗,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术后1、3、7d采集外周静脉血4mL并分离血清,以检测血清cTnI水平、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①观察组病人血清cTnI水平于手术结束时开始明显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P〈0.01),术后3、7d下降,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对照组病人血清cTnI水平于手术结束时轻度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峰值明显较观察组低(P〈0.01);③手术结束至术后1、3d,两组病人的血清CK、CKMB活性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但各个时点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在接受硬膜外麻醉和手术治疗时,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注意心肌损伤的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脑钠素(BN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烧伤面积分组:<30%TBSA或III度<10%的为A组,30%~50%TBSA或III度10%~20%的为B组, >50%TBSA或III度>20%为C组。随机选取伤后6h内入院的年龄18~50岁的烧伤患者每组各20例。留取患者伤后24h、48h、72h静脉血标本,检测BNP。同期留取20例18~50岁整形患者术前静脉血标本作对照。进行分析比较。并观察重症烧伤患者的补液量与BNP的关系。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伤后72h血浆BN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烧伤休克期BNP含量的变化与补液量及烧伤面积有直线相关性。结论 BNP值能敏感的反映心功能的变化。烧伤患者BNP值与烧伤伤情密切相关。重症烧伤患者早期BNP值升高反映其隐匿性心功能不全的存在,对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辉煌  吴建伟  杨国敬 《当代医师》2013,(12):1609-1612
目的观察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血清IL-1、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为早期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于入院后3、6、12、24、36、48、72h、5、7、9d抽血检测血清IL-1、IL-6和CRP水平,观察软组织损伤预后变化(坏死,存活等),按照有无骨折将病例分为单纯软组织损伤组28例(A组)和合并骨折组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和不良预后(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住院时间)。结果70例患者伤后血清IL-1、IL-6和CRP明显升高,其中IL-1在创伤后1~3d升高最为明显,3d后开始下降,IL-6在伤后3—5d升高明显,5d后开始下降,CRP在伤后2—5d升高明显,部分在7d后下降,部分仍呈升高趋势,A组患者各时段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IL-6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损伤程度,CRP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的预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为正确治疗软组织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麻对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下腹部癌症病人27例,其中观察组13例接受术前辅助化疗(全部为单次静脉化疗用药),对照组14例未行术前辅助化疗,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术后1d、术后3d、术后7d采集静脉血4ml检测cTnⅠ、心肌酶CK、CKMB。结果:①观察组病人cTnⅠ于手术结束时开始明显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P〈0.01),术后3、7d下降,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病人cTnⅠ于手术结束时轻度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峰值明显较观察组低(P〈0.01);③手术结束至术后1、3d,CK、CKMB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各个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辅助化疗的癌症病人在接受全麻和手术治疗时,心肌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注意心肌损伤的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早期应用于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伴关节部位深度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关节深度烧伤创面于受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植入Lando双层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待真皮血管化良好后去除硅胶层,植入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术。记录两组自体刃厚皮植入后7 d皮片成活率、21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后指导康复性训练,统计关节部位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随访并评估关节部位瘢痕增生及烧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植皮术后7 d换药时,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量表评分,观察组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根据BSHS-B评分,观察组烧伤后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早期移植修复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成活率高,创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关节部位瘢痕增生不明显,烧伤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开颅手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接受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匀浆膳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营养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或P〈0.05)。2组患者手术前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4d,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9.52%和27.50%,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重度烧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将36名重度烧伤伴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每5一,7d更换一次;对照组清创后应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外涂于创面,每日更换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内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每1%全身体表面积(TBSA)烧伤创面的住院费用以及渗出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悬浮红细胞用量;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24、72、120h,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质量浓度。结果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治疗组的1%TBSA住院费用、悬浮红细胞用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术后7d内渗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4h起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RP和PCT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重度烧伤伴SIRS的有效创面处理方法,能降低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18例接受肝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A组36例(术后常规治疗),B组40例(术后常规治疗+PGE,20μg/d,静脉注射,连续14d)。C组42例(术中门静脉阻断再开放时行Lipo—PGE,20ug门静脉灌注+B组方案)。分别检测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5、9、14、28d外周血ALT及TNF-α、IL-6、IL-10、IFN-γ水平,以及术前与术后1、7、28d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组患者ALT、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但B、C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均P〈0.01),且恢复时间快于A组;A组IFN-γ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但B、C组在术后28d,IFN-γ水平明显持续升高(均P〈0.01)。A组门静脉血流量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而B、C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在观察时段内明显且逐渐增高(均P〈0.05)。以上所有PGE,干预引起的变化,C组均较B组明显。结论PGE,有利于肝切除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增加门静脉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的变化,探讨镇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按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和镇痛泵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中1h、术后24,72,120h静脉取血;采用胶孔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NSE。结果 术前二组患者血清hs—CRP和NSE无差异(P〉0.05),术后二组hs—CRP明显升高,且镇痛泵组术后24h和72hhs—CRP低于对照组,120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1h二组NSE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二组NSE略高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二组NS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镇痛泵镇痛可减轻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对患者神经元细胞未造成明显损伤,术后应激反应在120h后可能延缓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