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 (Trk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BWSTT-A组(低强度训练)、BWSTT-B组(中强度训练)和BWSTT-C组(高强度训练),每组10只。应用自制的打击器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SCI组大鼠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BWSTT组大鼠在SCI后给予康复锻炼,3组大鼠步行速度分别为7、15和21 cm·s-1。在造模后35 d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评定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与BWSTT-A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尼氏染色法检测,与SCI组比较,BWSTT组细胞尼氏小体数量较多,细胞形态较好。结论:中和高强度的BWSTT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 -3及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CI 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阳性药物对照(MP)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建立 SCI 模型后1、7、14、21、28 d 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 BBB 功能评分,观察大鼠 SCI 模型建立及恢复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采用 real -time PCR 法检测脊髓组织 Caspase -3 mRNA 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脊髓组织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SCI 模型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 BBB 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1~28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I 模型组 BBB 评分明显降低(P <0.05);术后第7~28天,与 SCI 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 BBB 评分明显增高(P <0.05);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 BBB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eal -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I 模型组 Caspase -3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 <0.05);与 SCI 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脊髓组织 Caspase -3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 <0.05)。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脊髓 Caspase -3蛋白及 mRNA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 SCI 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通过下调 Caspase -3的表达,从而抑制 SCI 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脊髓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小RNA 411(miR-411)靶向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脊柱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模型组)、agomir-NC组、miR-411 agomir组;Allen′s法构建SCI模型;q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miR-411及HIF-1α表达。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SCI组脊髓组织中miR-411表达、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降低,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脊髓组织病理学程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增加(P<0.05);相较于SCI组和agomir-NC组,miR-411 agomir组miR-411表达、BBB评分增加,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脊髓组织病理学程度、IL-1β及TNF-α水平、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AIF表达降低(P<0.05)。结论:miR-41...  相似文献   

4.
赵晨  胡劲涛  张琼  贲定严 《浙江医学》2021,43(23):2533-2537,254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肩袖损伤模型大鼠肩袖相应肌肉脂肪浸润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RP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予以切开皮肤,暴露肩袖组织后缝合,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每2d注射1次;模型组和PRP组暴露肩袖组织后予以切断冈上肌肌腱,然后缝合皮肤。模型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每2d注射1次;PRP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PRP0.5ml,每2d注射1次。将新鲜获取的健侧及造模侧冈上肌组织进行称重,获得肌肉湿重比。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3组大鼠冈上肌组织中脂肪形成情况,随机选取冈上肌组织中腹部5个区域,采用ImageJ软件计算每个区域内20根肌纤维的横截面积。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大鼠成脂指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3组大鼠C/EBPβ、PPARγ、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大于假手术组(P<0.05)。对3组大鼠冈上肌病理切片脂肪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模型组大鼠冈上肌中脂滴形成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且肌肉组织出现萎缩;PRP组冈上肌中脂滴形成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肌肉组织萎缩程度也较轻。模型组大鼠肌纤维横截面积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PRP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PI3K、Akt、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均P<0.05),而PRP组大鼠PI3K、Akt、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PRP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脂肪转录因子的表达,减少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CI-186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半切SCI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MCI-186或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在术后1、3、7 d和14 d动态测定受损伤脊髓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及受损伤脊髓局部组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神经营养因子-3(NT-3)、BDNF蛋白表达。并同时与假手术组对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CI-186能显著降低SCI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6、IL-8的浓度,促进脊髓组织NT-3、BDNF表达。结论:MCI-186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程度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取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动脉夹压力法制备大鼠脊髓轻度损伤(轻度损伤组,30只)和重度损伤(重度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通过行为学观察(BBB评分)了解脊髓损伤程度及变化,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 d 、7 d、14 d采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重度脊髓损伤组与轻度损伤、假手术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β-APP于损伤后24 h达到高峰后逐渐回落,hs-CRP于3 d达到高峰后回落。重度脊髓损伤组与轻度脊髓损伤、假手术组各时间点β-APP、hs-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轻度脊髓损伤组与假手术组β-APP、hs-CRP水平除14 d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变化可反映SCI的严重程度,β-APP比hs-CRP的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CNTF 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探讨CNTF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后者根据取材时间又分为术后1 d、3 d、7 d和14 d组.SCI组动物选择在T10节段全横断脊髓,假手术组除不横断脊髓外其余步骤与SCI组相同.动物处死前进行BBB评分评估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取手术部位头端和尾端0.5 cm脊髓,采用RT-PCR技术检测CNTF mRNA在各组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行为学评分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呈小幅度增加,但后肢无运动功能恢复;术后1 d组和3 d组横断点尾端脊髓中CNTF 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P<0.05).而7 d组和14 d组的表达量又逐渐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髓损伤早期CNTF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脊髓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miR-124-3p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行椎板切除术,其余各组通过改良版Allen’s打击法建立SC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 h起,电针组予T9~T11夹脊穴、大椎穴以及双侧足三里穴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在术后第1、第3、第7天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于术后第7天进行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神经元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RT-qPCR法检测脊髓组织中miR-124-3p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第7天模型组大鼠BBB评分降低,神经元数量减少,脊髓组织中Bax的表达水平升高,miR-124-3p、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术后第7天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提高,神经元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Allen’s WD法制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AM的表达;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各组中均有AM的表达,其中空白组、假手术组AM持续低表达;损伤组AM表达伤后4h既有升高,8h达峰值,以后渐低,至48h均高于同期空白组、假手术组(P〈0.01);3组AM表达于伤后2h、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显示空白组、假手术组无明显异常,损伤组随损伤后时间推移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AM表达增高并存在动态变化,AM参与了SCI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应用AM或用药物调控AM表达可能会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CI)后再生基因蛋白(Reg)-2的表达差异。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轻伤组(致伤能量25g·cm)、中度损伤组(50g·cm)和重伤组(75g·cm)。各损伤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装置建立SCI动物模型,并于伤后1、3、5和7d采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检查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7d处死动物,取损伤节段脊髓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Reg-2mRNA和Reg-2的表达。结果各损伤组大鼠CBS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各损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g-2mRNA表达链和Reg-2阳性细胞数在各损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并且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伤组Reg-2阳性细胞以神经元为主,而在重伤组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SCI后Reg-2表达丌始升高.其表扶水平具有一定的损伤程度依籁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Wistar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18只(假手术组)、B组27只(细胞培养基对照组)和C组27只(BMSCs组)。B组和C组脊髓损伤后进行DMEM或BMSCs损伤周围区注射。应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COX-2 mRNA的表达及COX-2蛋白分布情况。结果 COX-2 mRNA在A组大鼠脊髓组织中低水平表达。脊髓损伤移植术后,C组COX-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B组(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组COX-2仅表达于脊髓内的血管。脊髓损伤后,B组和C组COX-2表达分布则发生变化,主要见于损伤周围区脊髓内的血管和少数脊髓腹侧灰质内的神经元。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在癫痫形成过程中海马区PPARγmRNA表达变化及神经细胞损伤,探讨PPARγ在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炎症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TZ组,除正常组外均给予戊四氮(PIZ)35mg/kg·d腹腔注射,持续28d。实验结束后以RT-PCR法检测检测不同时间点(24h、48h、72h)海马区PPARγmRNA含量,同时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结果:通过RT-PCR及尼氏染色,PTZ组大鼠脑海马PPARγmRNA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注射PIZ的各组大鼠海马区PPARγmRNA的表达随着注射时间逐渐增加,尼氏染色显示PTZ组海马区炎症改变较正常组显著。结论:PPARγ低表达可能是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炎症损伤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凯  封志云  胡小坚 《浙江医学》2019,(14):1464-1467,147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脊髓损伤(SCI)后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挤压型方法制作小鼠急性SCI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20只小鼠分为EGCG组和SCI组,每组10只。另10只未造模的小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EGCG组小鼠予EGCG(10ml/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SCI组小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腹腔注射;均1次/d,连续7d。术后第1、3、5、7天进行小鼠BMS评分;取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和EGCG组小鼠BMS评分均降低,脊髓组织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CI组比较,EGCG组小鼠BMS评分升高,脊髓组织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GCG可明显促进SCI后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治疗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ZBPYR组各30只。于伤后即刻、24、48、72、120h处死动物,处死前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BS)检查大鼠神经恢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BDNF和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CB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CI、ZBPYR组,自伤后24h起,各时间点间CBS评分差异显著(P<0.05),并且BDNF、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于伤后120h达峰值, ZBPYR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CI组(P<0.05)。结论 ZBPYR可通过升高BDNF的表达水平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刺五加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两种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刺五加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干预组,每组15只。将实验动物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运用改良Allen’s法进行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造模后假手术组予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后进行连续7 d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刺五加皂苷干预组造模后进行连续7天相应剂量的刺五加皂苷持续腹腔注射。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病理切片分析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内BDNF和NGF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干预组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增加(P﹤0.05),SOD的含量降低(P﹤0.05),脊髓有明显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皂苷组大鼠后肢功能具有明显改善,血清中中MDA含量降低(P﹤0.05),SOD的含量升高(P﹤0.05),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 刺五加皂苷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内BDNF和NGF表达,利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每组10只大鼠。SCI模型组和BYHWD组建立大鼠SCI模型, BYHWD组大鼠给予BYHWD(20ml/kg)灌胃2周。用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BYHWD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5)。结论:BYHWD可通过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SCI时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早期大鼠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MT治疗SCI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2组以改良的Allen’sWD法建立脊髓T12水平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MT组于术后10min腹腔注射MT100mg/kg,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无水乙醇。术后12h对3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血液检测NGF水平;取脊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RT-PCR法检测NGF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NGF蛋白。结果:模型组和MT组大鼠于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2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3组大鼠脊髓内NGFmRNA、N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N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819,321.762和122.707,P均<0.001),3者均在MT组中最高,SCI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P<0.01)。结论:MT可通过提高SCI大鼠体内NGF的表达减轻SCI。  相似文献   

18.
陈良  刘阳 《四川医学》2011,32(3):320-32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SCI后10minBMSCs移植入损伤区,应用west-ern blot观察B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NGF和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上NGF、BDNF蛋白在BMSCs移植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NGF表达水平在3d达高峰后开始下降,BDNF3d达高峰后到14d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可上调脊髓损伤区NGF、BDNF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dides,Gs)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Gs治疗组。每组36只,分别于术后6h、12h、1d、3d、7d、14d完整取大鼠Tq脊髓段。斜板实验和BBB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TUNEL法标记脊髓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cl伴随蛋白x(Bax)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损伤组和Gs组大鼠术后14d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s组恢复优于损伤组(P〈0.05或P〈0.01);损伤组大鼠脊髓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于术后3d达高峰,Gs组于相应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Bcl-2蛋白表达高于损伤组(P〈0.01),术后12h、1d、3d、7d、14dGs组大鼠脊髓Bax蛋白表达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caspase-3mRNA表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并抑制caspase-3mRNA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是Gs对脊髓损伤后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蕊异黄酮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毛蕊异黄酮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毛蕊异黄酮组大鼠给予20 mg/kg毛蕊异黄酮灌胃。造模5周后,测定改良Tarlov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时长和斜板试验,测定SCI大鼠脊髓神经功能。观察HE染色后脊髓损伤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Akt、gp130、IL-6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改良Tarlov评分及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显著降低(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时长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治疗后改良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角度显著上升(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时长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毛蕊异黄酮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抑制gp130、IL-6的蛋白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