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在慢性肾病(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MPs、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P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1)CKD组患者血浆PMPs及P-选择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2)肾病综合征组及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浆PMPs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0.05),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MPs的含量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P〈0.05);各临床分类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狼疮性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P〈0.05或〈0.01),慢性肾炎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3)CKD分期I期患者血浆P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患者(P〈0.05);不同的CKD分期间P-选择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P-选择素与P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参与CK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是使CKD患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PMPs可作为一种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新标记,对评估CK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微颗粒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检测血小板微颗粒(PMPs),并进行方法学、影响因素探讨及临床意义的评价。方法应用特异性荧光抗体CD61-FITC标记血小板,采用FCM-PRP法,以0.82μm标准微球进行定位对照,设置机器检测条件,调节机器阈值,设门计数PMPs占CD61阳性颗粒的百分比。以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作为阳性对照。同时检测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血浆中PMPs的释放量。结果30例健康对照者静息状态下血小板释放的PMPs为(2.19±0.48)%,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数量显著增加,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产生的PMPs为(5.43±3.48)%,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为(3.46±1.14)%,静息状态和激活后PMP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标本存放时间越长,PMPs释放量越大。37例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释放的PMP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采用FCM-PRP法检测PMPs操作简单,影响因素较少,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与真空采血法EDTA-K2抗凝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无差异。方法:通过对同批就诊者共300例,以EDTA-K2抗凝的皮肤采血为观察组,以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为对照组,然后比较2组血标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无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EDTA-K2抗凝2组血标本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EDTA-K2抗凝的皮肤采血组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组。结论:皮肤采血法EDTA-K2抗凝的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不充分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影响,不适用于对血小板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可定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可定组,阿司匹林组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可定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加服可定,两组在服药1周及4周后,分别检测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浆P-选择素和血栓素B2(TXB2凇度。结果1周后血浆P-选择素、TXB2浓度与AA和ADP诱导的PAG均呈正相关;血浆P-选择素浓度与TXB2浓度也呈正相关;两组间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两组AA和ADP诱导的PAG、血浆P-选择素和TXB2浓度均显著低于1周后的检测值(P〈0.01);可定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定能增强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建立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实验室方法。方法: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及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小板GMP-140水平。结果: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11-DH-TXB2浓度明显增高(P<0.01),患病组各组间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用FCM检测GMP-140结果与11-DH-TXB2变化基本一致;而放免法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却不如前两种方法明显。结论:11-DH-TXB2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MP-140特异性强,两者均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活化状态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体内血小板膜表面a-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与心绞痛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及25例健康对照体内血小板膜表面a-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及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心绞痛患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水平及血浆TXB2浓度均较正常对照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较稳定型心绞痛患升高明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含量和血浆TXB2浓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提示心绞痛患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心绞痛的发作及稳定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哪些指标在实验诊断上更为敏感或更有价值.方法对8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8例无血管并发症)与36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研究.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与血浆P-选择素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测定.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数量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结果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浆TXB2和DH-TXB2明显升高(P<0.01),后者增高的程度更大,与正常值很少重叠.血小板GPⅠb减少(P<0.05),GPⅡb和GPⅢa无改变,但GPⅡb-Ⅲa复合物增加(P<0.01).血小板膜P-选择素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显著高于正常(P<0.001).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数量以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也有增高(P<0.01).另一方面,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变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H-TXb2、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与血小板模P-选择素测定比其它指标更能反映出体内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和血浆D-二聚体(D-D)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确诊为LDVT 31例患者为治疗组,28例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D-D,比较溶栓、抗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诱导聚集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抗凝剂情况下,采用血浆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观测70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AA和ADP诱导聚集率和两个糖蛋白活化百分率。结果枸橼酸钠抗凝标本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肝素抗凝相当,ADP诱导聚集比肝素抗凝低(P〈0.05),EDTA抗凝标本血小板几乎不聚;CTAD管抗凝标本所测的两个糖蛋白活化百分率最低,枸橼酸钠抗凝高,肝素抗凝活化百分率最高;EDTA抗凝CD62P活化百分率高(仅次于肝素),PAC-1值很低,即EDTA对PAC-1表达是抑制的。结论枸橼酸钠为血小板聚集最佳抗凝剂;CTAD抗凝能最大限度防止血小板体外活化,是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抗凝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艳  孙家祥 《海南医学》2013,24(21):3187-3189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对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 对82例PTCP者用EDTA-K2、枸橼酸钠分别抗凝重新抽血送检,EDTA-K2抗凝管在15 min、1h及2h,枸橼酸钠抗管凝在15 min以内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时取末梢血人工显镜血小板计数.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采静脉血,在0min、5min、15 min、30 min、60 min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 PTCP组EDTA-K2抗凝血15 min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P<0.001);1 h及以后更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6,P=0.103);对照组EDTA-K2抗凝结果和枸橼酸钠抗凝15 min以内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DTA-K2抗凝标本0 min与60 mi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857,P=0.402).PTCP组EDTA-K2抗凝标本血涂片可见大量血小聚集或卫星现象,随时间延长聚集加剧.结论 EDTA-K2对血小板可产生聚集作用,引起PTCP.在一定条件下,用枸橼酸钠替代EDTA-K2抗凝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或采末梢血用草酸胺稀释液显微镜人工计数,可以纠正PTC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PⅡb/Ⅲa 拮抗剂RGDS和钙通道拮抗剂Nifedipine对ADP诱导的血小板GPⅡb/Ⅲa活化的影响。方法GP II b/11I a特异性抗体PAC-1标记活化GP II b/11I a,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及 ADP(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PAC-1表达率。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血小板PAC-1表达率为(0.80±0.85)%;在ADP(5μmol/L)激动下,PAC-1表达率为(77.27±9.47)%;RGDS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AC-1表达率,IC50值为206μmol/L;Nifedipine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AC-1表达率,IC50值为178μmol/L;RGDS联合Nifedipine对PAC-1表达的联合抑制率为(60.15±16.35)%,二者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Ib/IIIa受体拮抗剂RGDS和Ca2+拮抗剂Nifedipine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GPIIb/IIIa活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两者对血小板GPIIb/IIIa活化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淦鑫  郭光华  王年云 《医学争鸣》2009,(15):1371-1374
目的:探讨IL-1β和PGE2在新西兰白兔烟雾吸入性损伤修复中动态水平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吸入性损伤后第1,4,7,14,21日,共6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IL-1β和PGE2的水平.建立烟雾吸入性损伤修复模型,光镜下观察烟雾吸入对新西兰白兔气管、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①病理变化表明烟雾吸入性损伤第1,4,7日组以损伤后炎症反应为主(损伤期),第14,21日组以损伤后修复为主(修复期);②ELISA结果表明:IL-1β含量在烟雾吸入性损伤后第1日[(196.2±67.8)ng/L]立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7.1±0.2)n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至第7日[(398.5±161.4)ng/L]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至第21日[(9.3±3.7)ng/L]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GE2含量在烟雾吸入性损伤后第1日[(4.4±1.0)μg/L]至14日[(120.9±61.1)μg/L]逐渐升高,在第14日达到顶峰后下降,第14日组与正常对照组[(4.4±1.0)μ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至第21日[(6.4±2.8)ng/L]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建立烟雾吸入性损伤修复模型,观察IL-1β与PGE2的动态水平变化,可为临床上判断烟雾吸入性损伤修复过程不同阶段(损伤期、修复期)提供帮助,也表明IL-1β与PGE2在烟雾吸入性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延龄草总皂苷对结肠癌细胞HT-29、SW-620的增殖、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与功能及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结肠癌细胞HT-29与SW-620,加入不同浓度的延龄草总皂苷(0~300.00mg/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icroculture tetrazolium,MTT)比色法,观察延龄草总皂苷对HT-29、SW-620增殖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OX-2、COX-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浓度。结果延龄草总皂苷可有效抑制HT-29、SW-620的增殖,其IC50分别为:(9.87±1.15)mg/L,(36.63±1.07)mg/L。延龄草总皂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OX-2、β-catenin的表达和PGE2的浓度。结论延龄草总皂苷可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可能机制为其降低了COX-2的表达及功能与β-caten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理剂量二氢睾酮(dmydrotestosferone,DHT)和其受体对雄性大鼠血小板激活、TXA2/PGI2平衡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方法血浆睾酮(testosterone,T)应用Advia Centaur免疫检测系统测定(Bayer,Ger-many),血浆DHT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 kit)推荐方法检测。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仪测定血小板黏附。应用放免法测定TXB2和6-Keto—PGF1α。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结果去势雄性大鼠每日补充DHT(0.25mg/rat)使其DHT浓度达到生理水平,而且与氟他胺(flutamide)(每两日注射1次5mg/rat)联用不影响DHT浓度达到生理水平。DHT(2nM)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黏附。氟他胺预处理血小板之后,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再次增加。去势雄性大鼠每日补充DHT(0.25mg/rat)降低TXB2和6-keto-PGF1α。的比例,然而两日补充一次氟他胺(5mg/rat)再次增加TXB2和6-keto-PGF1α。的比例。DHT(2nM)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然而,氟他胺预处理血小板之后ADP诱导的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再次增加。结论生理水平二氢睾酮介导其受体调节雄性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黏附与其调节TXA2/PGI2平衡和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微粒的方法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CB  Wang JZ  Wu X  Yuan JY  Wang R  Zhang AY  Zhao YJ  Qu CX  W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3):1629-1632
目的 建立血小板微粒(platelet derived mieropartieles,PMPs)的流式微球技术(e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采用包被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CD61)单克隆抗体的检测微球捕获PMPs,用CD41PE结合捕获的PMPs,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球-PMPs-CD41PE复合物进行检测。通过试验优化检测条件;并对方法的重复性和检测线性进行评价。对45例健康人PMP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微球在4℃可以稳定保存90d以上,变异系数0.65%,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应用CTAD抗凝管采集标本可以有效的抑制PMPs的体外释放;室温反应4h可以达到PMPs最大的结合;利用PBS洗涤可以去除检测微球对PMPs的非特异性吸附。该方法批内变异系数6.8%;批间变异系数10.4%,有较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检测血小板活化上清中的PMPs,在0-200μl之间有较好的线性(r=0.9962)。45例正常健康成人血液PMPs参考范围为1.031—1.766(相对荧光强度)。结论 流式微球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检测PMPs,对于临床出血、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及离心方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凝胶支架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l增殖及生长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分别采用二次及三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支架,检测其中的血小板浓度,同时通过添加DMEM培养基将PRP中血小板绝对浓度调整为相同的1000×109/L,之后继续向其中加入培养基将PRP按体积分数调整为30%、40%、50%、60%的不同浓度,并设置仅含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之后向各组PRP中植入经荧光染色的脂肪干细胞(ADSCs)。7d内每日观察计数细胞数目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在第2、3、4、6天用MrITr比色法分析各组脂肪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通过ELISA定量检测培养7d后PRP脂肪干细胞复合体中生长因子TGF—B1及细胞的Ⅱ胶原含量。结果二次离心法及三次离心法所制备的PRP中血小板浓度分别为(1320.5±227.31×109/L及(1724.5±316.31×10。/L,为全血中血小板浓度的5.4及7.1倍,三次离心法所制备的PRP中血小板浓度明显高于二次离心法(P〈0.05)。采用两种离心方法所制作的PRP细胞复合体中的脂肪干细胞数目均在其PRP其中血小板浓度为500×109/L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2±0.13)×104及(1.00±O.14)×10。(P〉0.05)。各组不同浓度的PRP浓度的PRP细胞复合体中当其中血小板浓度达500×109/L时其中脂肪干细胞数目、活性均为最高,且其中的TGF—B1及细胞的Ⅱ胶原含量也高于其他各组俨〉0.05)。结论三次离心法制备PRP,血小板收集率较二次离心法高,但在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上无明显差异。PRP中血小板浓度达500×109几左右时,其中的脂肪干细胞增殖及活性达到最高,可能是制备PRP脂肪干细胞复合体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低浓度ADP诱导的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用于评价临床中的高凝状态。方法选择5μM、2.5μM、1.5μM、1.0μM等4个终浓度水平的ADP作为聚集诱导剂,检测高凝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组间差异最显著的浓度作为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的适用浓度,并通过检测D-二聚体含量评价高聚集性试验的有效性。结果高凝组与对照组的最大聚集率以1.5μM ADP时差异最显著(P〈0.005)。此浓度下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参考区间为23.35±10.72%。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间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3)。结论 1.5μM ADP诱导的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可用于临床上高凝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AR)与PAC-1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7d,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定义为AR,〈70%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sensitive,AS)。同时测定患者血小板PAC-1的表达阳性率。结果 AR的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小板PAC-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AR组患者服药后PAC—1水平显著高于AS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AR的发生率为20%,PAC-1可作为检测AR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腺苷二磷酸在凝血酶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n Y  Lu XX  Wang ZY  Dai L  Shen WH  Wu DP  Ruan C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99-3301
目的比较腺苷二磷酸(ADP)在两类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探讨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凝血酶受体(PAR)活化肽PAR1-AP与PAR4-AP诱导血小板活化,观测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ADP抑制剂)ⅤⅡ作用过程中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与P-选择素的改变。结果两类凝血酶受体都能诱导血小板活化,产生完全的聚集波,血小板膜GPIb则呈现先进行性减少后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变化,P-选择素水平持续升高。ApyraseⅤⅡ作用后,PAR1-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受到部分抑制,而PAR4-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未有明显改变。ApyraseVⅡ加速PAR1途径GPIb回复细胞表面,对PAR4途径中GPIb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影响。两种活化途径中P-选择素的表达都不受ApyraseVⅡ的影响。结论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AR1途径与ADP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