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I/2、HLA-A3、HLA-A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 vs 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 vs 67.6%,P=0.011).供者HLA-Cw、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 vs 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 vs 52.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2/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30,P=0.028).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2/HLA-C1)可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无关供者中的分布及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30例无关供者中KIR的基因型分布、30例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15例接受HLA相合、非去除T细胞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0例HLA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24例患者KIR2DL1不合,2例KIR2DL2/2DL3不合,12例KIR3DL1不合,共计28例患者KIR不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绝大多数无关供者携带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关系密切的三组KIR,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Dou LP  DA WM  Zhao DD  Wang C  Lu XC  Kang HY  Yan P  Wang FF  Zhu HY  Li HH  Gao CJ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1-31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150例汉族人群中KIR的基因型分布、7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45例接受HLA相合亲缘移植、非去除T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IR2DL1的基因分布频率为100%,KIR2DL2为20%,KIR2DL3为100%,KIR3DL1为95%。96%的供者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45例HLA相合亲缘供者中,36例患者KIR不合,占总人数的80%,其中35例患者KIR2DL1不合,1例KIR2DL2/2DL3不合,31例KIR3DL1不合。HLA相合亲缘供者移植患者中KIR2DL1不合组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细胞病(aGVHD)发生率(31%)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急性髓性白血病中KIR及KIR2DL1不合组的aGVHD发生率(18%)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淋巴系统疾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HLA相合亲缘供者HSCT后供受者间KIR不合组aGVHD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1/2、HLA-A3、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vs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vs67.6%,P=0.011)。供者HLA-C1/2、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vs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vs54.2%,P=0.011)。受者KIR/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基因分布频率,评估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87对亲缘供者HSCT供受者(半倍体相合40对,同胞完全相合47对)的HLA-Cw及供者KIR基因型.结果 87例正常供者均携带抑制型KIR2DL1、2DL2/L3、2DLd、3DL2和3DL3,基因频率为1;其次是3DL1,基因频率为96.6%;激活型KIR基因频率不一.87例受者的C1表达率为97.7%,而C2、Bw4、HLA-A3/A11的表达率不一.半倍体相合HSCT中KIR-HLA配体不合34例,相合6例;HLA-HLA配体相合31例,不合9例.同胞完全相合HSCT中KIR-HLA配体不合42例,相合5例.KIR-HLA配体不合组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率力(71.5±6.5)%,明显高于相合组的(50.0 ± 10.7)%(P < 0.05).结论 激活型KIR的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抑制型KIR基因频率,抑制型KIR2DL1、3DL1、3DL2可能对NK细胞同种反应性起主要作用.KIR-HLA配体不合亲缘供者HSCT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KIR-HLA配体相合者.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天然杀伤细胞(NK)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相合可以产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单倍体相合及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KIR不相合有利于改善预后,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活化型及抑制型KIR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IR基因错配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111对肾移植供受者的KIR基因和受者术后持续随访>37个月
中急性排斥(AR)以及1、3年人/肾存活率的情况。结果(1)肾移植供、受者中均表达17个KIR基因,其中受者KIR3DS1的频率
显著高于供者组(38.75% vs 24.66%,OR=2.17,χ2=3.94,P<0.05);(2)供受者KIR基因的平均相合率为82.53%;(3)肾移植后AR
组供、受者中KIR2DS1相合率显著高于非AR组(85.00% vs 54.95%,χ2=6.19,P<0.05),供受者KIR基因型为AB型→AB型的比
率显著高于非AR组(33.33% vs 8.00%,P<0.05)。(4)111例受者的1年人/肾存活率为94.59%,3年存活率为82.88%;预后不良组
中供者呈KIR-AB基因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57.89% vs 29.63%,χ2=8.19,P<0.05),供、受者均为KIR-AB型的比例亦显
著高于预后良好组(36.84% vs 9.78%,χ2=14.87,P<0.05)。结论KIR3DS1可能与尿毒症具有易感关联。供者或受者任何一方
为KIR-AB型可能与增加移植后AR发生率和降低人/肾的1年和3年生存率相关。避免选择KIR-AB型供体将有益于改善肾移
植的近远期效果,这一发现将对活体肾脏捐献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医学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Zhang X  Liu KY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62-2965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脐带血移植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3例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病例,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和脐带血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等位基因分型和KIR基因分型,随访其植活率和长期生存率,分析KIR对脐带血移植的影响和产生的作用。结果 通过检测发现KIR基因在23位供者中的表达呈现多态性。在17例髓性白血病组中,如果供受双方KIR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HLAC不匹配,其植活率和长期生存率高于匹配组(64%vs50%,73%vs50%),且复发率降低(9%vs16%)。如果患者HLA-Cwl或HLA-Cw2亚群缺失,其移植后的植活率和长期生存率长于HLA.Cw1/Cw2双表达组(65%VS50%,70%VS50%)。HIJA-Cw8(+)对于预后的影响与不含Cw8组并无明显区别。KIR2DL2与KIR2DS2呈连锁表达,供者中其双表达共4例移植病例全部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KIR及其配体HLA-C对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起到重要作用。供受双方KIR/HLA-C不匹配组,患者HIJA-Cw1或HIJA-Cw2亚群缺失组,供者KIR2DL2与KIR2DS2双表达组提示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KIR基因具多态性,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通过不同的表达组合,与HLA-I类分子结合,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活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NK细胞受体KIR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识别并与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结合后转导活化性或抑制性信号,从而调节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当KIR识别的HLA配体缺失时,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被激活,并特异性杀伤靶细胞。NK细胞KIR分子与靶细胞HLA分子特异性识别机制参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同种异体NK细胞介导的GvL效应和降低的GvHD发生率使其适合移植。现就allo-HSCT中同种异体NK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Ⅰ,SAA-Ⅰ)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同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预处理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方案+福达拉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CD25单克隆单抗.结果 14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0.7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3.3 d.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5例,3例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hUC-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Ⅰ安全可行,白细胞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 SSP) 的方法,分析100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和260例正常对照人群(正常对照组)的KIR基因型。结果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2种基因型3DL3,2DS2,2DL3,2DP1,2DL1,2DL4,3DL1,2DS4,3DL2和 3DL3,2DL3,2DP1,2DL1,2DL4,3DL1,3DS1,2DS1,2DS4,3DL2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1种基因型3DL3, 2DL3, 2DP1, 2DL1, 2DL4, 3DL1, 3DS1, 2DL5, 2DS5, 2DS1, 2DS4, 3DL2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T患者组携带6个以上抑制性KIR基因的基因型总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39% vs 56.2%,P<0.01)。结论KIR基因型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与正常人群分布的差异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造血重建效果。方法选择3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方案进行治疗,对造血重建指标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的3~7 d 内白细胞下降至0,中性粒细胞〉0.5×109/ L 和血小板〉20.0×109/ L 的时间分别为(17.5±0.9) d 和(21.5±0.7)d。所有患者3系造血均得到重建。结论骨髓供者通过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后进行骨髓采集,联合多种免疫制剂,能够有效抑制 HLA 多样性屏障,提高白血病患者的造血重建效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系列特异性引物(SSP)方法,对比43例广东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53例籍贯种族都匹配的正常对照KI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共检出目前已知的16个KIR基因,在检测的全部个体中,3DL3、3DL2及2DL4出现频率均为100%。广东籍鼻咽癌病例组中2DL2、2DS1、2DS3、2DS4的基因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35、0.002、0.C107、0.001),而其他各KIR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L2,2DS1、2DS3、2DS4基因频率升高可能与NPC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霉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对促进移植植入和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方法15例恶性血液病及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实施血缘相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8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2例HLA配型为单倍体相合。在移植前5d至前2d应用ATG 10.0mg/kg。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d),连续应用5d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中位数为5.3×10^8/kg,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0×10^6/kg。结果移植后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和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4d。出现aGVHD7例,其中Ⅰ度皮肤aGVHD 3例;Ⅱ度肠道aGVHD 2例;Ⅲ度及Ⅳ度肠道aGVHD各1例。结论ATG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预防aGVHD的发生和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