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裸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修复作用,为MSCs移植治疗ATN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周龄裸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TN模型组、MSCs移植治疗组。ATN模型采用50%甘油肌内注射诱导,MSCs移植采用经肾动脉注射途径向肾脏内移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MSCs。实验期间观察饮食、活动等变化,检测血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在裸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结果:ATN模型组裸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局部坏死,病变于肾皮质或皮髓交界处明显,而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MSCs移植治疗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混浊肿胀和细胞核固缩溶解,间质无明显的充血和水肿。MSCs细胞移植后第14天的受体鼠肾小管中EGF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肾动脉注射途径移植的MSCs能定位于肾小管上皮,可促进ATN中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都不很清楚的一种进展性和致残性疾病。30~50岁的中青年患者多见,以股骨头缺血坏死为基础,髋关节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约有半数为双侧发病,病程长且致残率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虽然ONFH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本病  相似文献   

3.
林金爱  高岩 《广东医学》2013,34(8):1172-117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及正常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干预组予庆大霉素100 mg/(kg.d)腹腔注射7 d建立肾小管损伤模型,干预组用BMSCs尾静脉移植,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正常组均予生理盐水处理。HE染色评价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PCNA标记指数),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干预组大鼠病理评分、SCr、BUN、细胞凋亡及MD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干预组大鼠PCNA标记指数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 BMSCs对肾小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增加细胞增殖使受损肾小管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骨髓间之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比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6%,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安全率为96.9%,对照组安全率为95.5%,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情,并发症较少,并促进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骨髓间之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比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6%,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安全率为96.9%,对照组安全率为95.5%,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情,并发症较少,并促进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治疗作用,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纯化、扩增、鉴定小鼠MSCs,用CCl4灌胃制备稳定的小鼠ALF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实验组小鼠体内,对照组小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小鼠的活动、对外界反应及存活情况,检测2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并进行病理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白蛋白(ALB)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培养的MSCs 75.27%处于G0-G1期,而且MSCs强表达CD44,表达率为88.71%,基
本不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将MSCs移植入ALF小鼠体内后,实验组小鼠术后7 d生存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25%)(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肝细胞坏死程度及炎细胞浸润等明显轻于对照组;7 d后实验组小鼠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 d后实验组小鼠肝组织中ALB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MSCs移植能明显改善ALF小鼠的肝功能,提高其生存率,提示骨髓MSCs移植对小鼠ALF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早期有效治疗可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病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良好的多向分化潜能和活跃的增殖特性。成为目前股骨头坏死治疗研究中的热点。联合其他方法,特别是髓芯减压BM—MSCs移植、介入BM—MSCs移植、联合填充材料BM—MSCs移植在临床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而基因转染BM-MSCs移植可能是未来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目前BM-MSCs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找到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植入猪急性心肌梗死(AMI) 区的转归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只体重35~45 kg的家猪,经导管应用球囊封堵前降支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的9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5只,取骨髓分离BMSC体外培养扩增,建立模型2周后,通过心肌注射的方法将自体骨髓BMSC 移植至AMI 区;(2)对照组4只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 周后比较2组的生存率、心功能变化、心肌功能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BMSC移植后,实验组动物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梗死区室壁运动速度加快,局部室壁厚度加快,心肌移植细胞部位表达连接蛋白GATA-4等心肌功能性蛋白质.结论:骨髓BMSC 经冠脉转运在心肌微环境下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段征  陈晓云  徐艳华  姜蓉  汪维伟 《医学争鸣》2009,(23):2761-2764
目的:观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变的修复.方法:分离培养、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A,B,C组大鼠制作UC模型,D组为非模型组.4组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1 mL液体:A组为生理盐水;B,D组为BMSCs;C组为加表皮生长因子(EGF)的BMSCs.移植后3,7,14 d各处死5只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标记BMSCs在结肠的分布,光镜观察结肠病变以及TNF-α和IL-10的表达.结果:移植第3日各组均可见BMSCs分布于结肠黏膜,病灶处多于正常结肠黏膜.移植第14日,B,C组结肠BMSCs高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C组结肠黏膜高表达IL-10,低表达TNF-α,其黏膜损伤修复程度也明显优于A组.B,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移植BMSCs可促进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单次给予EGF不能促进BMSCs向病灶的迁移和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按ARCO分期均为1~2期,其中采用死骨刮除+植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采用传统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通过放射线检查术后骨质变化情况和VAS疼痛评分及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疗效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运,防止股骨头塌陷,保护股骨头,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75例(共12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先灌注罂粟碱30ml、尿激酶50万u、复方丹参30ml,最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等量注入各支血管。术后第3、6、12、18、24个月,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与再造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疼痛缓解率95.65%(118/126);步行距离延长84%(63/75);关节功能缓解率8650%(109/126);影像学改善率72.73%(56/77)。结论经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 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 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 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 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 mm2培养瓶中,24 h换液,7~10 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 d 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 m和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 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 m及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 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在缺血心肌中转化为心肌细胞并改善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uminfarction ,AMI)模型 ,骨穿抽取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 2周进行心肌梗塞瘢痕处移植 5 溴脱氧尿嘧啶 (Bromodeoxyuridine,Br 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组注射培养基。AMI术前、AMI术后 3d及移植后 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 ,移植后 4周用导管检查法测左室压力变化 ,随后处死动物取左室标本切片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植入细胞。结果 :细胞移植组左室切片中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即植入细胞 ,对照组未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MSCs移植后 4周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LVESD)、舒张末期直径 (LVEDD)均小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及P <0 .0 5 ) ,小轴缩短率 (△D % )、射血分数 (EF)均大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导管测压显示MSCs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低于对照组、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dt)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 结论 :缺血心肌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依赖组织微环境转化为心肌细胞修复梗塞心肌 ,显著改善心功能 ,可用于心肌梗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胎儿心脏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胎儿心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检测其表面标志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胎龄4~5月水囊引产胎儿心脏,用1.073 g/mL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低密度细胞,MSC培养基纯化贴壁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成脂肪及成骨诱导鉴定多向分化潜能,并与胎儿骨髓MSC对比,研究其增生及生长特征。结果流式细胞术证明,胎心MSC表达干细胞标志,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及多向分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同胎儿骨髓MSC一样,胎儿心脏MSC具有活跃增生的能力。结论胎儿心脏中可成功地分离MSC,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基因工程的载体细胞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优化获取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获取方法并鉴定。方法 取幼年SD大鼠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及表面抗原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为小梭形细胞,一种为大扁平细胞。第9代以前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细胞倍增时间为48.2h;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达CD44、CD54、CD71,但不表达CD34、CD68、层粘连蛋白;在有限的传代数内,抗原表达无改变;与传统方法相比,细胞纯度高。结论 分离培养的细胞成分单一,具有干细胞特性,适用于干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无恶性血液病的32~65岁的成人骨髓7例,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到1×106个/mL,接种到12孔培养板中(1 mL/孔)进行培养,48 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换液1次。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29、CD44、CD166、CD105、CD34、CD45、HLA-DR表达情况。并且使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油红O染色检测其能否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成人骨髓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并从集落中长出少许长梭形细胞,6~15 d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一般培养20~25 d后细胞汇合成片铺满培养板底;而传代培养的细胞每代约需10~15 d即可铺满瓶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培养的骨髓来源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66、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符合骨髓MSCs细胞的特性。油红O染色显示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用密度为1.077 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7.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常规技术对SD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鉴定、诱导分化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11b和CD45;经5-氮杂胞苷和两性霉素B诱导分化后结蛋白和肌球蛋白染色阳性。透射电镜观察有巨噬样、内皮样和成纤维样三类基本细胞,巨噬样细胞表面有胞质突起,胞浆含电子密度高的结晶样包涵体;内皮样细胞靠胞膜边有吞饮小泡,胞浆中有电子密度高的内皮特殊小体;成纤维样细胞呈梭形,较幼稚,细胞器简单,有丰富的糖原和核糖体;经诱导分化的肌样细胞胞浆靠胞膜缘可见无细胞器的条状肌丝区带;细胞间存在胞膜局部紧密连接和胞质突起接合。[结论]传代贴壁生长的为骨髓间质干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早期幼稚细胞发育的特征,但各有特点;在不同培养条件诱导下,细胞具备向肌肉和脂肪组织分化的潜能。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血清含量对MSC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6 )× 10 5个细胞 ,15代可获得 (3~ 4 )× 10 12 个细胞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 ,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L DMEM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的培养扩增。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 4、CD5 9、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3、CD34、CD4 5、CD38、CD80、CD86、CD117表达为阴性。【结论】MSC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全骨髓贴壁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月龄约2.5kg重健康新西兰兔8只,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检测、细胞贴壁率检测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出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良好,细胞数量经传代后扩增,且细胞纯度提高,但细胞扩增速度较慢。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简便易行,能有效的在体外获得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提取的细胞活性良好、纯度较高,能用作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治疗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