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SM  Chang GQ  Li XX  Hu ZJ  Yao C  Yin H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95-1399
目的 总结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68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其中对13例难治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Stanford A型9例:主动脉夹层撕裂口在升主动脉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三大主干区域内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下段,累及升主动脉3例。Stanford B型4例。8例有2个以上撕裂口,其中3例术前近段夹层主动脉瘤破裂。13例均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开胸行升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1例行颈总-颈总动脉旁路术,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多撕裂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有3例行多撕裂口一期或二期植入多个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 全组随访2个月~3年。撕裂口在升主动脉病例中1例术后1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Stanford A型在近段夹层动脉瘤治疗后,因远段动脉瘤破裂,于术后27h死亡。其余11例术后半年复查CT、MR、多普勒超声等均证实原撕裂口封闭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未见新的夹层。结论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是治疗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区域内的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对于瘤体破裂病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头臂分支动脉夹层逆行撕裂至主动脉的罕见病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近来收治并手术的3例患者,1例为特发性颈动脉夹层,2例为医源性锁骨下动脉夹层,均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分别采用腔内治疗和外科旁路手术方法。结果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术后随访复查CTA显示头臂动脉夹层稳定,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对于累及主动脉的头臂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均为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诊断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回顾性50例患者MSCTA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血管受累情况和图像表现特征.结果:MSCTA诊断结果显示,Ⅰ型夹层动脉瘤29例,Ⅱ型夹层动脉瘤14例,Ⅲ型夹层动脉瘤7例,符合率为100%;夹层动脉瘤累及右侧髂总动脉比例显著高于左侧(P<0.05);累及右肾动脉比例显著高于高于左侧(P <0.05);MSCTA下清晰可见主动脉内破口位置、撕裂内膜片及内膜瓣走形,假腔密度低于真腔,假腔较大,真腔由于血栓压迫腔体变细直.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确诊率高,直观反映患者主动脉解剖结构,操作简单,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54-154
目的:总结12例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方法: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同时进行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eBakey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4例。其中,4例明确其破口,2例合并假腔血栓,1例无名动脉及右颈总动脉血栓。其他合并表现心包少量积液3例,主动脉瓣反流1例,主动脉增宽1例。结论:超声以无创、准确性高成为主动脉夹层的快速检查方法之一,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 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陈育华  李向培 《安徽医学》2006,27(6):457-459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变段血管的声像图改变。结果2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头臂型15例,混合型12例,肾动脉型1例,胸腹主动脉型1例,病变段血管内壁增厚,回声减低,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为21%~95%。并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例,颈总动脉闭塞8例。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血管最多为头臂型,其次为混合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变段血管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42例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假腔血栓形成。结论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超声图像清晰显示局部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壁分离呈双层离散回声,主动脉腔内显示一条回声带,假腔形成,真腔变窄,真腔内血流增速,血流显色明亮混乱,部分假腔内显示血栓回声及暗淡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确诊和筛查主动脉夹层的首选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检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在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术前共检查出狭窄血管25支,小于70%的狭窄血管9支,大于70%的狭窄血管16支,其中16支大于70%的狭窄血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超声检查支架位置正常,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管腔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和随访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霞 《黑龙江医学》2009,33(3):178-18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检测38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管内径、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血流速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38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22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22例,误诊1例(占4.55%),确诊的21例患者中I型15例,Ⅱ型1例,Ⅲ型5例,全部显示真腔和假腔及撕裂的内膜回声,超声检出内膜破1:34例,21例中合并主动脉瓣中量反流以上9例,合并心包积液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快速准确对其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 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1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叉水平;2主动脉弓水平;3降主动脉破口以远2 cm水平;4膈水平;5平较低支肾动脉下1 cm水平;6腹主动脉近髂分叉水平。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各层面1个心动周期内真腔与假腔的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和净流量),并计算真腔与假腔的顺应性。比较真、假腔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顺应性的差异及真、假腔顺应性的相关性。相关性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差异比较应用Paired t-test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3~6层面水平,所有患者的真腔平均横断面积均小于假腔平均横断面积(P<0.05);真腔内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速度(P=0.000)。在5、6层面水平,真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P<0.05)。在3、6层面水平,真腔的顺应性高于假腔的顺应性(P<0.05),并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667,P=0.001;r=0.545,P=0.019)。结论 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定量测定主动脉夹层真腔和假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真假腔顺应性,为临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iang JH  Wang YQ  Guo DQ  Fu WG  Chen B  Y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80-1582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后经股动脉导入超声探头行IVUS检查。观察真假腔的超声结构 ,判别夹层范围内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 ,将IVUS对内脏动脉的检出率与CT和DSA作对照。根据IVUS显像中夹层内膜片与内脏动脉开口的关系判别内脏动脉有无缺血以及缺血的原因 ,并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较。结果 通过IVUS可发现真腔外侧壁显示三层超声结构 ,而假腔外侧壁仅显示一层超声结构 ,假腔外侧壁和内膜片相接处形成一个特征性的锐角 ,假腔内可发现有血栓 ,根据这些表现可对真假腔进行鉴别。 84支内脏动脉中 ,IVUS可判别 81支与真假腔的关系 ,5 4支开口于真腔 ,2 7支开口于假腔 ,检出率为 96 .4 % ,高于CT( 70 .2 % )和DSA( 84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2 0 74和 6 .91,P <0 .0 1)。IVUS发现 6支内脏动脉开口受夹层累及导致狭窄 ,另有 1支因真腔明显受压 ,其开口被夹层内膜片覆盖。常规CT检查方法仅发现 2支内脏动脉开口受累。结论 IVUS可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的静态狭窄和动态狭窄 ,在明确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和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方面优于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裴福祥  刘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15-3917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并对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性质作一分析。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血管技术,分别检测60例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无高血压及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结果二维超声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增高,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显示,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CCA、ICA、VA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负相关。结论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和缺血性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计算CBFV,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1,P<0.05);颈内动脉狭窄>70%组、狭窄50%~70%组患者的CBFV低于颈内动脉狭窄<5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3和2.69,P<0.05),颈内动脉狭窄50%~70%患者的CBFV与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7,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CBFV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颈动脉超声(US)和CT血管造影(CTA)检测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94例已初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住院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作US和CTA检查,并对其中的5例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二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4.17%.以DSA为金标准时,CTA正确诊断1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但US低估为中度狭窄(50% ~69%).此外,US发现的16处斑块溃疡、斑块内出血及血栓形成,CTA未能显示.结论 CTA和US作为无创、简便、快捷检测颈部血管形态的技术,可以互补、联合应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体表高频超声准确测量兔颈动脉壁厚度与血流分布特点的可行性。方法雄性日本纯种大耳白兔9只,应用体表高频超声在动物处死前测定颈动脉内径、膜厚、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血流量,术后取颈动脉进行常规组织学处理,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及图象分析仪分析,测定内径、膜厚,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纵切面超声见颈总动脉呈一平行管状,管壁回声中等偏强,界限清晰;管腔内充满血流信号,呈“红-蓝-红”的快速转换;多普勒频谱为三相波型;超声测量膜厚结果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r=0.84。结论高分辨率超声作为检测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技术,具有简便、直观、无创、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