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Ivor-Lewis术式预防吻合口瘘及减轻胃、食管反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Ivor-Lewis术16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1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改良Ivor-Lewis术式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且心肺并发症及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包括健康心理辅导、体位管理、振腹与穴位按摩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结果:干预组胃食管反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缓解反流症状,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152例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39例经内镜活检显示黏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1.4%。结论:现有食管胃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咽异感症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情况,评估胃食管反流在咽异感症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对26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食管内24 h动态pH和胆汁监测,然后进行7 d的埃索美拉唑(耐信)试验治疗,并选择26例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发生病理性反流者咽异感症8例(30.8%),对照组17例(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咽异感症7例症状消失,10例症状减轻,有效率65.4%.对照组13例症状消失,9例症状减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咽异感症患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用抑酸治疗有效,提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咽异感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郭小娜  童强 《护理研究》2015,(12):1477-147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食管动态pH监测在不同术式食管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130例并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经右胸食管大部切除+管状胃成形+胃食管右胸顶吻合术,对照组采用经右胸食管大部切除胃食管右胸顶吻合术,所有病人在术后3个月选择食管动态pH监测,比较两组反流检出率、反流情况及pH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食管动态pH监测,治疗组的反流检出率、术后的平均酸清除时间(立位/卧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反流持续≥5min次数与最长反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动态pH监测能够全面地记录与分析食管癌术后反流的发生与发展情况,而管状胃成形在抗反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38-1840
研究分析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4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应用吗丁啉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吗丁啉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之后,采用黛力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组中的患者治疗后35例有效,3例显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的40例患治疗后,28例有效,6例显效,6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85%。观察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和对照组(85%)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恶心呕吐症状和1例轻度腹泻症状,同时失眠和便秘各有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中的患者轻度腹泻和恶心呕吐均有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取黛力新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可以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温泽强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05-1807
目的:研究胃壁内凸缝合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胃壁内凸缝合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胃壁内凸缝合术,对照组行单纯机械吻合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反流液pH值、炎症反应发生率和自觉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腔内反流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壁内凸缝合术能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剂量红霉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用4~10 d.结果 治疗组呕吐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顽固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食管癌贲门癌术后5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现象,给予常规止咳效果不明显,给予抗反流治疗后,咳嗽很快控制。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是顽固性咳嗽发作的重要原因,抗反流治疗可有效的控制咳嗽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Ivor—Lewis术式预防吻合口瘘及减轻胃、食管反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Ivor—Lewis术16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1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改良Ivor—Lewis术式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且心肺并发症及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防反流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于X线透视下先扩张狭窄段,再用食管支架输送器推送、释放装置有防反流瓣膜的带膜食管支架.结果:32例食管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术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显著改善.本组随访1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有3例、6例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征象,术后11个月3例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征象,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置入防反流食管支架能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吻合术后反流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方法近5年使用不同方法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分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组和未使用PPI的对照组,整理这些患者的随访复查资料,计算症状和内镜检查积分,进行对比和统计处理;并收集后续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和内镜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当多的对照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需要使用PPI;很多患者需要长期使用PPI。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使用PPI治疗胃食管反流效果较好,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4.
邱丽香 《护理学报》2014,(18):63-6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大黄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9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全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大黄,至肠鸣音恢复。记录并比较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腹胀、食管瘘和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食管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出现胃食管反流和术后肠粘连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鼻饲大黄能有效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少食管瘘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17例经内镜活检显示粘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2.9%。结论现有食管胃吻合方法,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在瑞士的 Genval学术会议上将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 :由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及并发症 (食管狭窄、短食管、Barrett食管等 )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如哮喘、吸入性肺炎和反流性咽喉炎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 ] 。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生率高达 30 %~ 4 0 % [2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但其中的 10 %~ 30 %会出现严重的食管炎及其它并发症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3~ 6 ]。自 5 0年代Allison创立了抗反流手术的现代观念后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17.
食管切除术后排空延迟可导致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增多[1] ,术后胸胃膨大、进食后胸闷及饱胀感、厌食、反流以及胸胃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红霉素可以刺激胃动素受体 ,可明显加快胃排空。 1999年4月~ 2 0 0 1年 6月 ,我们随机选择两组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 ,术后应用红霉素类药物为观察组 ,未用者为对照组 ,对术后胃排空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1 材料与方法观察组 48例 ,其中男 3 5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5 8岁。术式分别为 :颈部吻合 3 6例 ,胸内吻合 12例。对照组 48例 ,其中男 3 8例 ,女 10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占2.17%,明显低于对照组(6.52%);研究组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发生胸胃综合征者占10.87%;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30.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治疗更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岁合并低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114例,观察组41例行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73例,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端侧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4例均完整切除,无术中死亡;术后30 d内对照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麻痹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吻合口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一胃颈部半机械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的手术方式,为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组及对照组。管状胃组202例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从食管裂孔经后纵隔食管床主动脉弓后方原位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对照组184例用全胃行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结果 3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顺利康复出院。管状胃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的损失、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管状胃食管替代重建术式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在食管切除长度、扩大淋巴结清扫、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诸多方而均符合肿瘤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