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全胜  许海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801-180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5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1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7 d后复查胸片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采用肺挫伤简易评分法进行疗效判断;同时观察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PaO2和PaO2/FiO2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提高急性肺挫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对急性肺挫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乌司他丁在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二氧化碳结合力、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九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对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人选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院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所有患者人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50mmHg,人院后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中位数为70.2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组给予尼可刹米治疗。A、B两组患者人院后测定动脉血气、血常规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0d复查上述指标,比较A、B两组间治疗前后PASP、动脉血pH值、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计算A、B两组治疗前后PASP与动脉血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结果治疗前A、B两组PASP、动脉血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后PASP平均为(36.4±6.1)mmHg,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46.8±8.5)mmHg(P〈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pH值(7.40±0.05)、PaO2(86.3±12.1)mmHg、PaO2/FiO2(408.3±58.2)均明显高于B组治疗后的pH值(7.37±0.09)、Pa02(64.3±7.4)mmHg、Pa02/FiO2(316.5±43.4)(P均〈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PaC02(46.3±9.5)mmHg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PaC02(66.4±13.1)mmHg(P〈0.05),治疗后A、B两组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PASP与动脉血pH值、PaO2及PaO2/FiO2均呈负相关性,与动脉血PaCO2、血白细胞总数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性。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通过纠正老年AECOPD患者低氧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有效降低PASP。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根据Anthonisen 分型与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Anthonisen 分型组和PCT组,每组60例。 Anthonisen分型组根据患者的Anthonisen分型指导抗菌药物的管理,PCT组则根据血清PCT水平指导抗菌药物的管理。比较两组的疗效,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8-isoprostate、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死亡情况、半年内死亡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PCT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nthonisen分型组( P<0.05)。急性加重期,两组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缓解期,与Anthonisen分型组比较, PCT组血清8-isoprostate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T-AOC水平和FEV1则显著升高(P<0.01)。 PCT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Anthonisen分型组显著缩短(P<0.05),住院病死率、半年内病死率和半年内再住院率均较Anthonisen分型组显著降低( P<0.05)。结论与Anthonisen 分型相比,根据血清PCT水平指导AECOPD的抗菌药物管理疗效更佳,可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氧化应激状态及预后。血清PCT水平是指导AECOPD抗菌药物管理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患者892例,根据入院后28d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n=705)和死亡组(n=187),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pH值]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WBC、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PaO2、PaCO2、pH值等指标,死亡组的PCT、CRP、WBC、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PaCO2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死亡组的PaO2和pH值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性反应(PCT、CRP、WBC)、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及血气(PaO2、PaCO2、pH值)指标对AECOPD预后均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6、0.744、0.720、0.831、0.676、0.822、0.867、0.863、0.632,其中PaO2预测AECOPD预后的价值最高(AUC=0.867,P<0.001)。结论 血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对AECOPD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加强对血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检测,对临床医生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蛭龙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诊断为AECOPD的7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蛭龙通络方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PH、PaO2、PaCO2、HCT、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P〈0.05,P〈0.01),PaCO2明显降低(P〈0.05),HCT、ESR、CRP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PH明显升高(P〈0.05),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蛭龙通络方以"通络"方法抑制炎症,改善通气及血流,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治疗AECOPD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陆朝强 《海南医学》2013,24(24):3685-3687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氧浓度(Fi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h、12 h、24 h时pH逐渐升高,PaO2逐渐升高,PaCO2逐渐下降,FiO2下降,PaO2/FiO2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H值、PaO2、PaCO2、FiO2和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h、12 h、24 h时pH值分别为(7.22±0.05)、(7.29±0.07)和(7.37±0.07),均高于对照组;PaO2分别为(65.4±11.2)mmHg、(76.6±12.3)mmHg和(96.9±14.6)mmHg,均高于对照组;PaCO2分别为(41.3±10.4)mmHg、(33.1±11.2)mmHg和(18.4±8.5)mmHg,均低于对照组;FiO2分别为(0.73±0.12)%、(0.64±0.21)%和(0.56±0.14)%,均低于对照组;PaO2/FiO2分别为(112.3±32.4)mmHg、(198.1±41.1)mmHg和(287.4±49.5)mmHg,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应用于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可缓解呼吸肌疲劳,有效纠正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46例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史(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次数)、入院时的生命体征(T、R、P、BP、SaO2)、实验室资料(PH、PaO2、PaCO2、WBC)、主要临床合并症(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及无创和有创通气治疗效果,探讨其对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意义,通气治疗手段的选择。方法将收治的46例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24例和死亡组22例。对两组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次数、两组4大生命体征(T、R、P、BP)及Sa(h、两组实验室资料(pH、PaO2、PaCO2、WBC)、两组主要合并症(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无创和有创通气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及百分比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3次以上的百分率较好转组明显增高;死亡组与好转组T、R、P、BP、SaO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1、P〈0.01、P〈0.05):死亡组与好转组PaO2无明显差异(P〉0.05),但pH、PaCO2及外周血WBC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在死亡组明显增高,肺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在死亡组达到100%,合并症发生率比较死亡组明显高于好转组;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好转率83.33%;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死亡率60.00%,其中83.33%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3次以上,死亡率明显增高;T、R、P、BP、SaO2(%)、pH、外周血WBC、PaCO2异常越明显,预后就越差;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早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有创?  相似文献   

9.
15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抢救左心衰患者的疗效,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15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9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1h、2h后的RR、HR、pH、PaC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1h后RR、HR、PaO2/FiO2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2h后PaCO2改善也较明显。结论急性左心衰抢救阶段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联合常规治疗,RR、HR、pH、PaC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治疗组患者经过东莨菪碱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0.80,P〈0.01)。结论: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6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近期预后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pH值、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而两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RR、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8 d气管插管率、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率为84.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鼻高流量吸氧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近期预后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贵  张春林  曹良海 《四川医学》2011,32(9):1378-1380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VS(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入我院监护室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H、SaO2、PaO2、PaCO3、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结果:9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pH、SaO2、PaO2、PaO2/FiO2等指标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CO3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简称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②方法对照组32例鼻导管吸氧+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用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小时、24小时、1周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③结果观察组治疗2小时后pH改善,PaO2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2小时各指标无明显改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24小时、1周后pH改善,PaO2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纽治疗24小时、1周后PaO2有改善(P〈0.05)。pH、PaCO2无明显改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H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改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率(简称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AECOPD井Ⅱ型呼吸衰竭疗效优于鼻导管吸氧,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53-105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ECOPD患者采用NIPPV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结果22例患者在NIPPV治疗后PaO2、SaO2升高,pH、PaCO2、RR、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IPPV对AECOPD患者疗效肯定,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调肺1号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肺1号方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喘息症状评分,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PC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肺1号方可显著缓解AECOP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早期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P0.1)及呼吸肌力(PImax、PEmax)、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普通治疗组(30例)与无创通气干预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中枢驱动、呼吸肌力及血气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均存在高中枢呼吸驱动、低呼吸肌力情况,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2)普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0.1、P0.1/PImax、PaCO2下降,PImax、PEmax、pH、PaO2上升,但FEV1.0(%)、FEV1.0/FVC无改善;(3)无创通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P0.1、PaCO2、P0.1/PImax、PImax、PEmax、pH、PaO2有改善,且较普通治疗组FEV1.0(%)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无创通气干预组较普通治疗组改善PaO2、PaCO2更为明显,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0.1、PImax、PEmax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干预治疗对AECOPD呼吸驱动、肌力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8.
邓朋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1-1503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h后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24 h和7d后,pH、PaCO2及P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H、PaCO2、PaO2、心率及呼吸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通气功能,纠正CO2潴留和低氧血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凌云  杨恂 《疑难病杂志》2010,9(9):659-661
目的探讨经口鼻/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8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加BiPAP治疗组(观察组)4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2.5%)(P〈0.05)。治疗后2组的PaO2、PaCO2和pH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情好转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应用BiPAP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林业群 《中外医疗》2013,32(7):88-88,9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值均较之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医师熟练地掌握NPPV技术,并做好床边监护前提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