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构建基于麻醉与围术期学科标准医疗术语数据的标注平台,实现非结构化医学文本数据在专科数据平台集中展示和应用。方法:以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点关注的医学指标作为标准数据元创建任务,采用Java、Vue等前后端编程语言,结合Axios、Vue-router、医学术语知识库等相关技术建立系统基础平台架构。将电子病历系统及手术麻醉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导入基础平台,在Web端页面随机分配给专业医学标注人员按文本节点进行术语标注,提供可供机器学习的标准化样例数据。结果:基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搭建的数据标注平台主菜单主要由任务中心和管理中心构成。其中指标列表,标注文本和结果列表组成平台任务中心供人工标注,人员管理、任务管理、数据维护、标注数据元覆盖率统计及结果导出组成平台管理中心进行平台运维。结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数据标注平台实现了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人工标注与机器学习,为数据平台全量数据展示提供了转化中台。  相似文献   

2.
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X线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所见,并作献复习。结果:2例年轻女性,反复咳嗽,咯血痰。胸片和CT显示两肺多发小结节影,直径在1~12mm范围,大部分结节直径在2~4mm之间,部分结节见胸膜牵拉征;部分支气管血管束不均匀增粗。1例合并肝内多发大小不一低密度灶,大小约10~50mm,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环形强化。结论:肺内弥漫性小结节并有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是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丽 《西部医学》2016,28(10):1447-1450
目的对检出直径>8mm且无症状的孤立性肺结节进行临床风险评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医院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97例的临床、病理与影像资料,其中无症状组患者326例与症状组患者371例。分析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结果 326例无症状组患者平均年龄(55.49±11.95)岁,吸烟指数(34.21±22.64)包/年、结节大小(18.32±4.94)mm,显著低于症状组(57.42±11.09)岁,(42.66±41.39)包/年和(19.14±4.94)mm(P<0.05);无症状组癌症既往史、转移癌、良性病变中良性肿瘤以及Ⅲa期及之前的肺癌显著多于症状组(P<0.05)。两组结节的边缘、密度、位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径>8mm的孤立性肺结节无症状并不意味着癌症风险降低,且患者更年轻、结节更小,吸烟指数更少,分期更早。临床上需高度重视此类肺结节,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改善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耿然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11):1031-1035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85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分别采用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阅片及影像医师常规人工阅片,比较2种阅片方法对肺结节的检出情况,并比较这2种阅片方法诊断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以及评定结节性质的特异度。结果 85例患者共检出真性结节290枚,其中直径<5 mm结节171枚,5 mm≤直径≤10 mm结节83枚,直径>10 mm结节36枚。171枚直径<5 mm的小结节中,AI阅片检出162枚(94.74%),人工阅片检出78枚(45.61%),其中人工阅片检出而AI阅片未检出9枚(5.26%),人工阅片未检出而AI阅片检出93枚(54.38%),AI阅片检出率显著高于人工阅片检出率(χ2=4.317,P<0.01)。83枚5 mm≤直径≤10 mm的结节中,AI阅片检出83枚(100.00%),人工阅片检出45枚(54.21%),其中人工阅片检出而A...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检出孤立性肺结节(SPN)及肺癌的价值,提高肺癌早期发现水平。方法:对健康体检的干部进行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通过电脑软读片分析影像,选取直径≤3cm的SPN及肺癌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377例非钙化SPN,病例数以5mm(265例,占19%)为峰值呈近似正态分布,≤10mm的肺微小结节有1026例(占75%)。共检出54例原发性肺癌,其中≤20mm的小肺癌有42例(占78%)。结论: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对孤立性肺微小结节和小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适合于干部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体检中心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的1008例体检者,并对他们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008例体检者中,有224例肺部有≥3 mm结节,其中单发性结节180例,多发性结节44例;陈旧性钙化结节176例,非钙化结节48例;支气管病变64例中,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壁不规则24例,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闭塞16例,肺亚段支气管黏液栓16例;发现纵隔淋巴结168例,其中直径>10 mm者32例;肺部条索状影4例。组织学病理检查为:肺部炎性病变12例,小细胞肺癌8例,肺腺癌4例。结论 LDCT可提高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对肺癌早期诊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沈远望  周浩亮 《吉林医学》2014,(17):3787-3787
目的:对薄层螺旋CT扫描在鉴别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放射科胸部CT扫描发现的50个单发磨玻璃样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个磨玻璃样结节中,恶性结节25个,占50%,良性结节25个,占50%。在两肺上叶处有27个结节,两肺下叶处有23个结节。结节的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个恶性结节的平均直径为10.9 mm,25个良性结节的平均直径7.0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个恶性结节中,单纯磨玻璃样结节15个,混合性结节10个。结论:磨玻璃样结节的某些薄层CT征象能够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 ,各种影像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都有一定困难 ,主要还依赖于多种检查技术的联合使用才能确诊 ,其中最主要的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或电视透视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电视辅助下的胸腔镜检查。近年来 ,上述几类研究时有报道 ,但对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在CT导引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价值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就我院近 4年来对 1组 4 8例患者所做的此项工作做一回顾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90例直径小于 3.0cm的孤立性肺结节在CT导引下行经皮肺穿刺…  相似文献   

9.
雷凯莉  张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874-3878
目的 对比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研究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在诊断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效能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65个甲状腺结节,以结节直径划分为<10 mm组和≥10 mm组。通过2种TIRADS分别对纳入结节进行评估,结合病理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2种TIRADS诊断效能和不必要活检率。结果 C-TIRADS曲线下面积为0.822,大于ACR-TIRADS(0.711)(P<0.05),C-TIRADS和ACR-TIRADS指南最佳诊断点分别为4b类和5类。C-TIRADS在结节直径<10 mm、≥10 mm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19,高于同组ACR-TIRADS的曲线下面积(0.673,0.725),C-TIRADS特异度(76.47%,84.74%)高于同组ACR-TIRADS(41.18%,62.71%)(P<0.05);C-TIRADS灵敏度(78.79%,68.89%)低于ACR-TI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一次性肺结节定位针用于肺部微小结节及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20年7月1日~9月2日,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软线爪钩定位肺小结节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节。结果:共定位结节63个。病变直径4~18mm,中位数8mm。其中实性结节3例、部分实性结节8例、纯磨玻璃结节52例。穿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36.5%(23/63),其中无症状气胸21例、肺内血肿2例,均无需特殊处理。术中辅助定位成功率98.4%,切除率100%。结论:采用软线爪钩定位用于术前肺小结节及磨玻璃结节定位安全、有效、便捷。该技术门槛低、效果好,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采用吲哚菁绿进行术前定位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小结节(直径小于1 cm)切除术的45例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结节距胸膜距离、结节密度、吲哚菁绿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吲哚菁绿定位靶病灶的成功率100%,平均结节大小6.3 mm,结节距壁层胸膜(10±11)mm,59枚结节定位后CT扫描发现局部少量气胸13例(22.0%),少量出血4例(6.7%),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43例(72.9%)。结论 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定位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曹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96-1697
目的:探讨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1月间,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症在CT影像中的表现、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孤立性肺结节在CT影像中表现为毛刺、分叶征、CT晕征、钙化、空洞症、血管集束征以及孤立性肺结节的位置。结论:CT影像对肺结节的识别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肺内孤立性结节35例CT表现。结果:35例中所有结节直径大小在0.8~3cm,右肺14例,左肺21例。恶性病灶25例,其中腺癌17例,鳞癌8例;良性病灶10例,分别是结核球4例,炎性病变5例,肺错构瘤1例。结论:大部分肺内孤立性结节采用双期薄层CT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影像医生结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厚层CT中4 mm以上结节检出效能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月31日在我院接受常规胸部CT检查的118例患者并进行层厚5 mm骨算法重建,由两位十年以上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和一位十五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借助人工智能软件(InferRead CT_Lung 6.0,Infervision,Beijing,推想科技)确定肺结节金标准。由基层医院两位主治医师对CT图像进行独立阅片,记录结节的数量、位置、长径和标记时间,两周后再次借助AI对同一批图像进行阅片,计算医生独立阅片(A组)及借助AI(B组)两种情况下的结节检测敏感度、假阳性率,同时比较两种情况标记时间。结果A组和B组对于4 mm以上肺结节检出总数分别为172和293个,其中真阳性结节数分别为112和171个,假阳性结节数分别为60和122个。B组肺结节的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A组(P0.01)。A、B两组医生肺结节平均检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对于肺结节检出具有较好的辅助能力,借助AI辅助诊断系统的基层影像医生对厚层图像4 mm以上肺结节的标记时间更短,结节诊断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情况.方法 在健康人群胸部螺旋CT检查中,对40例确诊有肺部结节患者进行对比,所检出结节按直径分为≤5 mm组(第1组)、5~10 mm组(第2组)、≥10 mm组(第3组).结果 两组肺部结节所见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均能清晰的显示肺结节的形态、大小及细节.结论 采用低剂量CT扫描检出肺结节,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延长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CT肺部图像结节的轮廓对于评价计算机辅助诊断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IDC数据库中XML注释文档中给出的结节信息,0通过Matlab编程,对于大结节(直径≥3mm)用红色显示其轮廓点,对于小结节(直径<3mm)用蓝色正方形显示其大致位置,从而实现了肺结节轮廓及位置的可视化标注.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更好地利用LIDC数据库资源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对肺结节生长变化的观察及良恶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观察肺结节生长变化及良恶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19例有完整病例资料的肺内结节接受薄层螺旋CT扫描 ,测量结节 2D直径和面积及 3D容积 ,通过计算结节倍增时间来预测其良恶性 ,预测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追踪 2年以上结果比较。结果 :按肺癌标准生长模式 ,恶性结节 4周后直径和面积分别增大超过 3%和 7% ,容积增大超过 11% ;肺内结节 2D预测结果 74 % (14 19)与最终结果一致 ,3D容积预测结果 10 0 % (19 19)与最终结果一致 ,3D结果优于 2D结果 ,P <0 .0 5。结论 :螺旋CT 2D和 3D测量技术能很好地观察肺结节的生长变化 ,倍增时间能准确反映结节性质 ,3D容积测量更为准确 ;肺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 2 4mm者CT短期复查 (4周内 )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曾素滨  许志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57-2658
肺门结节是指在肺门周围,直径在3cm以内的类圆形病灶.具有良好的对比度、清晰度和体位达标的胸部X线片是发现病变、正确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保证,这样的胸部平片可显示直径5 mm的结节;而质量较差的胸部平片,即缺乏满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的胸部平片,无法满足诊断需求,不仅给医师阅片增加困难,甚至会混淆正常与异常影像.本文对56例肺门孤立结节影进行平片讨论和CT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DICOM标准的肺部序列影像为研究对象,将CT图像序列分割提取获得肺实质,再获取种子区域进行优化分割,最后通过ROI检测提取肺部特征信息并进行分类,从而达到肺结节ROI自动检测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对微小结节特别是3mm以下的结节敏感性不高,而直径大于5mm的结节检出较为准确。实验中出现假阳性结节的个数较多,说明所选特征向量与判别分类标准比较严格,分类器的一些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更高的检出率及更低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对模拟肺结节多排螺旋CT容积测量准确度的影响?方法:选用CT值为-900 HU的塑料模拟肺基底,用直径不同的球体模拟肺结节(直径分别为20.0?10.0?5.0及2.5 mm)?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GE VCT-XT)扫描?选择3个不同的管电流(180?120及60 mA),4个不同层厚从原始数据重建 (0.625?1.250?2.50和 5.00 mm) 图像,3个重建间隔(0.625?1.250?2.500 mm),使用肺图像Std重建,使用肺小结节处理软件(Lung VCAR)?采用ANOVA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表明层厚对绝对误差百分率(APE)的影响最大,并且给出了不同直径时各因素的最佳方案?结论:管电流对于容积测量没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可以用更低的剂量达到相同的效果,从而减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层厚越薄,结节容积测量越准确,尤其结节容积越小,层厚就更为重要?重建间隔越薄,结节容积测量越准确?照射野(FOV)越小,结节容积测量越准确?从而得到不同容积结节的最佳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