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型)诱发艾滋病的结论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同,有关HIV-1病毒及受体细胞的分子结构、HIV-1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基因调控功能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现仅就上述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能够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逃匿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导致HIV 1感染与播散。DC的这种介导作用与其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dendriticcell specificICAM 3grabbingnonintegrin ,DC SIGN)相关。一种由内皮细胞产生的DC SIGN相关同源物(DC SIGNre lated ,DC SIGNR)也具有吸附和传递HIV 1的作用。鉴于DC SIGN和DC SIGNR与HIV 1感染密切相关,本文简介近期在HIV 1性接触传播中作用的研究。一、DC SIGN和DC SIGNR是一种新型的细胞黏附分子DC SIGN和DC SIGNR能介导灵长类HI…  相似文献   

3.
HIV耐药株的出现导致了HIV治疗的失败,其传播流行使艾滋病进一步蔓延。本文对HIV耐药株的发生机制以及其传播流行方式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表达分子DC-SIGN在HIV-1感染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SIGN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Ⅱ型跨膜蛋白,它可以通过识别人HIV-1包膜糖蛋白gp120介导DC与HIV-1特异性粘附,并增强HIV-1感染力,在HIV-1水平和垂直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DC-SIGN影响HIV-1传播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探讨HIV-1感染的免疫和基因治疗,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HIV-1进入人体细胞不但需要CD4受体,还需要一些趋化因子受体作为辅助受体。本文就辅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对HIV感染和AIDS病程进展的影响和作用原理,不同的辅助受体和配体基因多态性的相互关系,以及辅助受体在艾滋病的预防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TCR识别特异性抗原多肽-MHC复合体,在共刺激分子协同作用下,启动细胞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感染作用.HIV-1感染造成机体TCR分布异常,影响CTL的抗病毒效应.但针对某些特殊表位的TCR反应能够对HIV-1的感染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增加TCR多样性,使免疫系统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7.
DC SIGN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树突状细胞 (DC)表面的Ⅱ型跨膜蛋白 ,它可以通过识别人HIV 1包膜糖蛋白gp12 0介导DC与HIV 1特异性粘附 ,并增强HIV 1感染力 ,在HIV 1水平和垂直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DC SIGN影响HIV 1传播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探讨HIV 1感染的免疫和基因治疗 ,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体细胞可以通过阻止逆转录病毒和其他有包膜病毒颗粒的释放而发挥抗病毒效应,但此效应能被HIV-1辅助蛋白——Vpu所拮抗。IFN-α可以诱导tetherin蛋白表达,tetherin蛋白使病毒颗粒牢固的附着于被感染细胞表面,从而有助于阻止艾滋病病毒的扩散。通过基因表达分析确定这种蛋白质是一种功能未知的膜蛋白CD317(它被重新命名为tetherin)。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收集丽水市2020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共14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HIV-1感染者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上BTLA(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CD272)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4例慢性HIV-1感染者和1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上BTLA表达的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并将BTL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HIV-1慢性感染者中CD4~+和CD8~+ T细胞上的BTLA表达均明显下降,且BTLA的下降在各组HIV-1慢性感染者中也有明显差异,随着疾病进展,BTLA表达进行性下降.CD4~+ T细胞上BTLA表达比率与平均荧光强度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慢性HIV-1感染中,随着疾病进展,BTLA的进行性下降可能是机体活化和抑制信号失衡、导致免疫系统广泛活化的重要因素,恢复BTLA抑制信号的强度可能是治疗HIV感染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HIV-1 RNA被有效抑制下T细胞与外周血中HIV-1前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对云南地区90例确诊为AIDS,HAART持续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血浆HIV RNA<50 Copies/ml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Spearmans秩和相关回顾性分析CD4+、CD3+、CD8+、CD4+CD28+、CD4+CD45RA+、CD4+CD45RO+、CD38+、CD8+CD38+T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与外周血中HIV-1前病毒DNA的相关性,同时考察HIV-1前病毒DNA拷贝数与HAART持续治疗时间的相关性。将90例患者根据HAART后CD4+T细胞绝对计数分为A(CD4+<200 cells/μl)、B(200≤CD4+≤349 cells/μl)、C(CD4+≥350 cells/μl)3组,考察3组间T细胞亚群的差别。结果:HIV-1前病毒DNA的log拷贝数与CD4+CD45RA+T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r=-0.231,P<0.05),与CD4+CD45RA+T细胞相对计数呈明显负相关(r=-0.270,P<0.01);与CD38+T细胞绝对计数呈正相关(r=0.250,P<0.05);与HAART持续治疗时间无相关性。B、C组的CD3+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的CD8+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B组的(P<0.05);B、C组的CD4+CD28+T细胞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的CD4+CD28+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B组(P<0.05);B、C组的CD4+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的CD4+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B组(P<0.05),B、C组的CD4+CD45RO+T细胞相对计数高于A组(P<0.05);B、C组的CD8+CD38+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A组(P<0.05),B组的CD8+CD38+T细胞相对计数低于A组(P<0.05);C组的CD38+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A组(P<0.05)。A、B、C组的HIV-1前病毒DNA的log拷贝数分别为3.561±0.297 9,3.605±0.277 6,3.434±0.289 1(copies/ml),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HAART治疗后HIV-1前病毒DNA可能处于稳定状态,HIV-1前病毒DNA拷贝数只是某些T细胞亚群数量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攻击的靶细胞有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骨髓树突状细胞.HIV-1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以及新陈代谢有明显影响,并且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改变了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本文应用基因芯片分析HUT78细胞在HIV-1感染后发生的基因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HIV感染患者血清中分离的针对HIV-1包膜上保守表位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Ab)很多,识别的表位分别是HIV-1gp120上CD4结合位点(CD4bs),gp41的跨膜前域MPER,gp120表面包膜的高甘露聚糖,gp120上V2/V3环,这些抗体对HIV-1疫苗免疫原的研究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结构特征,识别的表位,抗体与病毒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HIV-1是感染人类病毒的特殊类型。早孕期HIV-1母婴传播率相对较低,而此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最高,为此对这种较低的HIV-1母婴传播率与高浓度的hCG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C—SIGN在树突状细胞(DC)传播HIV-1中的作用。方法用M嗜性或T嗜性HIV-1原代分离株分别刺激未成熟DC(immature DC,iDC))和成熟DC(mature DC,mDC),数量与DC相同的CD4^T细胞作为对照组,与活化的CD4^+T细胞共培养,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第4、7、10、14天共培养上清中p24抗原,观察Dc在传播HIV-1的作用。预先加入抗DC—SIGNMcAb和,或抗ICAM-3McAb,观察抗DC-SIGNMcAb和抗ICAM-3McAb对DC传播HIV-1作用的影响。结果用M嗜性HIV-1刺激的iDC以及用M和T嗜性HIV-1刺激的mDC的共培养上清中p24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加入抗DC.SIGNMcAb后,共培养上清p24抗原明显降低;加入抗ICAM-3McAb后上清中p24抗原并不减少。用T嗜性HIV-1刺激的iDC共培养上清中p24含量不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C具有传播M嗜性HIV-1的作用,但不具有传播T嗜性HIV-1的作用;mDC既能将M嗜性也能将T嗜性HIV-1传播给CD4^T细胞。抗DC-SIGN McAb能够抑制DC传播HIV-1的作用,提示DC-SIGN在DC向T细胞播散HIV-1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HIV-1特异性CTL抗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王少扬$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陕西西安710038 @孙永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陕西西安710038HIV;;CTL;;HLA-1[1] Kalams SA, Walker BD. The cytotoxic T-lymphocyte response in HIV-1 infection[J]. Clin Lab Med, 1994, 14(2) : 271 -299. [2] Klenerman P, Wu Y, Phillips R. HIV; current opinion in escapology [ J ]. Curr Opin Microbiol, 2002, 5(4) : 408 - 411. [3] Geels MJ, Coroelissen M, Schuitemaker H, et al. Id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艾滋病筛查有反应而确证试验阴性或不确定病例进行随访和HIV-1核酸检测, 分析感染毒株基因亚型。方法对3个艾滋病筛查有反应且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阴性或不确定病例进行HIV-1核酸检测和随访。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HIV-1pol基因片段, 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3个HIV抗体筛查有反应病例, 经WB检测病例1和3出现p24条、病例2未检测到特异条带。pol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病例1和3均感染CRF07BC毒株, 病例2感染CRF01AE毒株(第5簇)。对病例1和3进行2周后随访检测, WB条带有进展, HIV-1病毒载量分别为476 385 cp/mL和103 462 cp/mL, 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20个/μl和550个/μl。结论急性期HIV-1感染表现为筛查有反应而WB阴性或不确定, HIV-1核酸检测有助于提高急性期感染的发现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依托泊苷(VP-16)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潜伏感染的激活作用并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IV-1潜伏感染细胞系J-Lat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组、VP-16处理组及伏立诺他(SAHA)处理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绿色...  相似文献   

19.
<正>HIV-1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1]。在临床上,使用HIV-1整合酶(integrase,IN)抑制剂来治疗HIV感染被证明是非常有益的。目前,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HIV-1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已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2-3]。与raltegravir作用机制相同的另外一个药物elvitegravir目前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Raltegravir和elvitegravir作为第一代整合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HIV-1整合酶链转移反应[5-6],因此,它们被称为链转移反应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HIV-1感染率与新发感染率情况。方法对北京市2008—2009年三轮MSM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蛋白印迹实验(WB)对监测样本进行初筛与确证实验。再对血清学确认为HIV-1阳性的样本进行BEDHⅢ捕获酶联法(BED方法)检测。结果在1833份监测样本中共筛出96份HIV-1阳性样本,其中进行BED方法检测的样本数为68例,判定为新近感染的样本为36例。三轮MSM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5.9%、5.0%、4.9%;三轮MSM人群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83%(2.36%~7.54%)、4.83%(2.36%~7.54%)、2.65%(0.82%~4.55%)。结论北京市2008~2009年度MSM人群HIV的感染率与新发感染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