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 ,AC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16 5例ACS患者 ,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 89例 ,经内科治疗病情改善后再介入治疗的 76例。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 ,其中 4 1例患者同时接受了“罪犯”与非“罪犯”病变血管的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直接植入支架及切割球囊扩张。结果  16 5处“罪犯”病变PTCA后植入支架 134枚 ,直接植入支架 4 8枚。术后残余狭窄均 <10 % ;前向血流达TIMI 3级 ;13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 ,11例有不典型胸痛 ,2 4h后消失 ;术前仅有胸闷症状的 18例患者 ,术后 15例消失 ,3例减轻 ;无术中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病例。随访 139例患者 2~ 18个月 ,2 0例再发心绞痛 ,有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再狭窄 ,其中 11例再次行PTCA ,1例PTCA +支架 ,2例接受外科CABG ;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结论 在条件具备的介入中心 ,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介入治疗医生施行或在其指导下 ,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 ,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2 4 9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 3~ 7d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管重建术。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主要终点 ) ,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次要终点 )。结果  16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2 4 9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在平均 (11 0± 5 7)个月的随访中 ,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3 2 %比 9 2 % ,P =0 0 1) ;心绞痛复发率(2 0 %比 5 3% ,P =0 0 0 1)、再入院率 (16 %比 4 7% ,P =0 0 0 1)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15 %比 4 2 % ,P =0 0 0 1)也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结论 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可以使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指常规药物治疗24~48h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49例,于PCI前开始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术后36~48h。对照组49例,常规PCI。观察2组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2组患者中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替罗非班组无一例于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PCI后血小板活化度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早期危险分层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心电图是临床工作中十分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ST段压低对心脏事件有显著预测价值。此外,有研究表明QRS波增宽、avR导联的ST段抬高也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非常有价值的预测因子。现就心电图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计算机中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3月1日的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最后对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数据录入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5项对照实验,Meta分析显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为[OR=0.23,95%CI(0.14,0.36),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肌钙蛋白(Tn)阴性亚组情况为[OR=0.86,95%CI(0.70,1.07),P=0.18];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肌钙蛋白(Tn)阳性亚组情况为[OR=0.57,95%CI(0.48,0.66),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后发生心肌梗塞情况为[OR=2.16,95%CI(1.62,2.89),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后6个月病死情况为[OR=0.76,95%CI(0.61,0.95),P=0.02]。结论 NSTE-ACS介入治疗比保守治疗6个月MACE显著减低,且治疗Tn阳性亚组根据疗效。此外,介入治疗在病发心肌梗死和病死率方面均比保守治疗低。介入治疗NSTE-ACS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8.
9.
王纲 《内科》2010,5(3):259-260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在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再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少于常规药物组(P〈0.05);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组也少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包括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非Q波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他们的主流机制都是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 ,或虽为闭塞性 ,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非Q波AMI或UA ,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Q波性AMI、无ST段抬高的非Q波性AMI和UA中分别占90 %、2 0 %~ 40 %和 10 %左右。急性血栓形成的速…  相似文献   

11.
12.
13.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问题包括症状不典型、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证据不充分。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死亡或心肌梗死绝对和相对危险度,长期随访显示其改善生存和症状的优越性。老年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获益来自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再灌注及时性和可行性是挽救濒危心肌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时间延搁、合并病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倾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是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术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Aim: The 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 index) is proposed as a surrogate parameter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when elevated,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s. Whether the TyG index is of great value in predicting adverse prognosis for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 who received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without recognized diabetes remains unclear. Methods: Overall, 1,510 subjects diagnosed with NSTE-ACS, who received elective PCI, and without recognized diabetes were enrolled in the current study. All participants received a routine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The TyG index was obtained from the following equation: napierian logarithmic (ln) [fasting triglyceride (TG, mg/dL)×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mg/dL)/2].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cluded all-cause death,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nonfatal ischemic stroke, and ischemia-driven revascularization, composite of which was defined as the primary endpoint. Results: Overall, 316 (20.9%) endpoint events were documented during a 48-month follow-up. Despite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variates, the TyG index remains to be a significant risk predictor for the primary endpoint, with a hazard ratio (H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of 2.433 (1.853-3.196) ( P <0.001).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n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for the primary endpoint emerged when adding the TyG index into a baseline model [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UC), 0.835 for baseline model vs. 0.853 for baseline model+TyG index, P <0.001; 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NRI), 0.194, P <0.001; 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 0.023, P =0.007]. Conclusions: The TyG index is an independent risk predictor f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nondiabetic subjects diagnosed with NSTE-ACS and who received elective PCI. Further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4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15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成功率为97.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95.6%,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3.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34支成功率61.8%,严重并发症0.6%。结论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因此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急症。药物涂层支架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不断更新,使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但与治疗相伴随的出血并发症却逐渐增加,成为ACS治疗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出血引起贫血或基线水平贫血的ACS病人构成了冠心病又一高危人群。输血作为贫血和急性出血治疗手段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已被纳入评价该类病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急救中心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患者。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院前即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照组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③术后6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格瑞洛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0~1级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有差异(67.5%比6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3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7.5%比12.5%,P>0.05),两组PCI术后TIMI3级比较有差异(95.0%比85.0%,P<0.05);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提示氯吡格雷组LVEF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替格瑞洛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是有效的;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