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俞穴感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有人认为背俞穴的命名与十二经相关,但在古代文献中并未发现相关的记载。近代最早发现背俞穴与相应十二经有感传通路的是日本的长滨善夫。1949年,他发现一例经络感传显著者现象:“在脏腑各俞穴刺针的时候,都有象带状样的围绕感觉圈。有的直接贯通他所相当的脏腑,在他的募穴上发生强的感觉点,从这里移行到他所同名的经络”  相似文献   

2.
3.
4.
隐性循经感传线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循经感传现象与淋巴管关系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探讨了循经感传现象与淋巴系统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经穴部给予针灸刺激时,引起局部含P物质的神经末梢分泌P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发达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6.
针刺测定经穴的感传及临床疗效研究谢君国甘肃庆阳地区中医医院(745000)由于针刺气至病所效应的存在,引起人们更加重视研究经络感传课题。一些单位报道感传气至病所时,多可迅速出现疗效。笔者采用了实验经络测定方法测定经穴,对临床常见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研...  相似文献   

7.
8.
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碧英  黎宝娇 《针刺研究》1993,18(2):159-162
循经感传现象与年龄的关系,各地的报导尚有分歧。近10年来,我们对536名在校青少年的循经感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青少年受试者的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与成年人基本相同。但其循经感传的出现率,特别是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远比成年人高,结果稳定,可以重复。结果表明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与受试者年龄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目前还很难对此作出恰当的解释,但这一事实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循经感传“显现”的因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促进循经感传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9.
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赵明义 《气功》2000,21(4):151-153
一、神经系演化与体觉皮质细胞组构神经系起源于外胚层 ,部分细胞迁移、增殖 ,演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留在外胚层的神经细胞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为肤觉感受器及其它神经末梢结构。因此说“皮肤以内的神经是神经系的本源 ,脑神经是它的末端”〔1〕。动物神经系经历了网状、梯形、链状、板状、管状及中枢神经系。而人类中枢神经系又经历了头部化、皮层化、侧脑化和额脑化等一系列重大质变 ,才形成高度进化的人脑。脊椎动物神经系进化过程中神经元的组构遵循以下原则 :①局部定位组构 ;②外周与中枢定位对应 ;③大脑皮层优势组构。神经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经络研究已由肯定现象、掌握规律,到目前的提高临床疗效阶段.激发循经感传对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观察,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临床研究,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选循经感传治疗冠心病对血液免疫影响为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胡勇  杨传标 《世界中医药》2010,5(5):349-350
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在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之后,其“气”可以向远位传导,且传导路线与传统之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现象^[1]。循经感传发生时,其感觉是主观的,但感传发生的原因是客观的。我们认为循经感传这一经络现象实质上是循经络路线的一种感觉传导。  相似文献   

19.
循经贴敷磁片诱发感传22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经感传的激发,目前已建立了一些方法.作者过去曾用循经加热,循经药物导入的方法激发感传,提高了感传的出现率。磁疗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确有疗效,并认为是通过经穴起作用,那么,磁场的改变是否影响感传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用循经贴敷磁片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临床资料与观察方法计观察了220例针灸科门诊与住院病人,男148例,女7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  相似文献   

20.
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存信  陈蓓 《中国针灸》1994,14(2):40-42
本文观察了30例正常人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状态、皮肤温度的变化。通过360经次的对照观察发现,循心包经感传出现前后,上述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皮肤温度的变化,血流量的增加具有循经趋势。提示,循经感传的形成有外周实质性生理活动的存在,从微循环调节机制来看,与神经、神经体液性调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